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1.9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親密關係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精選5篇)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1

作爲理工科出身的我,很難在親密關係中無師自通,這部書給了我一個啓示,就是試圖在人際交往尤其是伴侶關係中尋求一套方法或者祕訣的想法是行不通的,這本來就不是依靠理性和邏輯來詮釋的科學原理,可如同宇宙中最複雜神祕的奧祕一樣,無條件的愛和靈魂關係,吸引我們發揮人性最真實和自然的一面—陪伴,可它卻同樣如星雲一樣,充滿綺麗的美妙體驗卻極爲難得。

我想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彼此感覺到止步不前,或面臨絕望,都可以來看一看本書。幻想的破滅,在書中被形容爲月暈,是關係開始前最讓人暈眩的階段,也爲以後的相處埋下了隱患,這一段通常我們會充滿失望,偏差行爲由此而生,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佔據了思維,想要擺脫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放棄期待與控制,當愛替我們做出了選擇的時候,再看我們所愛的人就如我們的一面鏡子,接受了自己也就能夠坦然面對伴侶。

可即使度過了這個階段,下面還有更危險的一段旅途,在這個階段大部分走散的情侶選擇分道揚鑣,所有我們童年時期留下的痛苦印記都會在此階段被反覆播放,受害者監牢通常讓伴侶間互相仇視,傷害彼此,一個幾乎貫穿始終的想法就是自己懷疑當初的選擇,認爲這時是放棄的時候了。如果我們不停得陷入受害者、施暴者、拯救者三角形的監牢,需求被忽視而得不到滿足,親密關係會給我們的痛楚遠超曾經甜蜜的感受。選擇聽從靈魂,追尋能夠雙贏的辦法是唯一解決的途徑,因爲一旦我們選擇了與伴侶對立的立場,我們就永遠沒辦法體會自己和對方真實的需求和感受。

而對於書中結尾裏,達到啓示階段的伴侶,究竟是什麼樣的體驗,未曾經歷我真的想像不到,在這裏作者提到的一個關鍵點,是作者提出要讓個人的需求與真正重要的事情協調吻合,真正的愛不是犧牲、妥協,而是發自內心的給予和信任,究竟我們會到達這個境界,還是我們會原路折返這都是隨時會發生的。

雖然書中很多描述戳中了感情經歷中不少死穴,給出的方向也叫人深省和啓示,可我還是認爲作者在書寫上太主觀和隨性了,導致很多時候讀起來接受無能,思維跳躍。而且不單是心理層面的理解程度,一些對於何爲靈魂,什麼是對真理的追隨有着雞湯和玄學的影子,所以四星平分。

但對於情侶翻看還是很有借鑑意義。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2

讀《親密關係》這本書是兩個月以前的事情,坦率地講,這本書讀完之後並沒有太深的感觸,甚至每個章節的內容都不曾記得,透過大家的分享討論,又仔細的翻讀後,纔有了更深的感悟。

婚姻不是愛情,是關係

在讀這本書之前,始終堅信相愛是婚姻的基礎,也是維持婚姻穩固的重要基石,既然愛了就一定要堅守到底,不離不棄。現在,我對婚姻有了重新的認識,婚姻與愛無關,只和重要性有關。大多數人一生的目標和成功都沒有關係,只是證明自己的價值。當我們說愛一個人的時候,這份愛便賦予了條件,其實我們是在說重要性,和愛無關。所有在婚姻裏發生的矛盾都和愛無關,都是在尋求重要性。

時而像火焰,時而像冰山

當你愛那個人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全世界最棒的人。這個人幾乎完美無暇,沒有任何缺陷,即使看到對方身上的缺點,也都無所謂。當激情退卻,一切歸於平淡,曾經對方眼中的好可能會變成今天的不好,會發現對方身上許多無法接受的東西,當發現這些的時候,對方曾經的美感瞬間蕩然無存,對方又變得一無是處。

尋求歸屬感、價值感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求關注、認同,在尋求對方在乎的同時,就是在尋求自身的歸屬感、價值感。對方的完美與醜陋,本身並沒有變化,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善變的人心中。由於我們從小生長在愛匱乏的環境中,可以說,每個人都是缺少愛的,我們長大成人後,依然在尋找這種被愛的感覺,從對方身上找尋童年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東西,以示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觸碰兒時的信念開關

我們總是試圖從關係中得到認同,讓自己可以回到孩提時代就設下的信念。這些信念將終生伴隨我們左右,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將被引爆。一旦觸碰到這個信念的開關,我們就會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惱火。當我們感受到惱火的時候,我們最常見的反應就是憤怒,以各種抗拒的形式存在,以至於糾結在誰對誰錯的問題上,耗費我們的能量和時間。

爲自己的情緒負責

而婚姻和親密關係,就是讓你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將自己剖開。儘管剝的過程中,會流淚,會痛苦,但這些感受最真實,讓你感受到一種價值感,完全不取決於存在或金錢。你要關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內在,你的情緒與別人無關,要學會爲自己的情緒負責,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與旁人無關。任何痛苦、無助都是自己的情緒,不要把這些歸咎到別人身上,更不要抗拒、推開,而是接納它,自己去感受情緒,去拿回那個純粹的能量,靜靜等待。最終將找到有一種愛不取決於外在,不管你是快樂還是悲傷的,那個愛都在。如果能夠去擁抱你的不重要感,那纔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是隱藏在失敗的感受裏的。

自編自導自演一場戲

處於親密關係中的我們,總是把自己的脆弱深深地隱藏起來,用面具、用防衛與他人互動,當對方的言語、行動觸碰了自己的脆弱時,我們總是換着防衛的花招與對方周旋。越是親密的人越清楚對方的脆弱點在哪裏,所以總是直擊要害,一招斃命。所以,越是親密的人對我們的傷害越大。

在舒服的親密關係中,雙方應該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在這段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能真實的面對最好以及最糟的自己、學習接受和放手,真實呈現自己。學會自由的表達自己。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樑。

化繭成蝶不是夢

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師說,毛毛蟲永遠沒辦法知道、也永遠不會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隻毛毛蟲都可以變成自己的蝴蝶。只不過,在變成蝴蝶之前,自己會先變成作繭自縛的蛹。在繭裏邊面對自己製造的痛苦,任何掙扎或試圖改變的行爲都是徒勞的。蛹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放棄所有抗拒、全然接納當下感覺、平靜等待。直到有一天破繭而出成爲蝴蝶。

相愛不是互相限制,而是相互成就。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而是靈魂上的相依相偎共同成長,婚姻和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是讓你不斷透過伴侶遇到自己並深愛上自己的過程。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3

關於社會心理學方面的書看得極少,這篇可能算得上是第一本社會心理學的書,因爲時間和個人習慣的原因,沒怎麼好好的品悟,但還是感悟蠻深的,今天想寫寫關於它的一點感悟。

如同找數學和音樂的關係一樣,以前的我,很難將科學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聯繫起來,但此書,不僅將兩者聯繫起來了,還用嚴謹的科學態度研究這些關係,並發現了我們平時難以發現的東西。對於此書的科學態度和方法,不得不說聲贊。作者試圖以一種引人入勝的、協調而直接的方式來描述關係科學。

這裏的親密關係,主要講的是與我們聯繫緊密的伴侶之間的關係。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都有歸屬感的需要,都希望得到愛和愛他人,能與周圍的朋友建立友好的關係,被團體所接納。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得不處理我們與他人的關係,這與我們生活得是否快樂有着極其大的關係,所以,我們需要對關係科學有一定的瞭解。

首先就是相識。對於親密關係的建立,這是第一步。對於互不相識的兩個人,能夠相識,並繼續交往下去,就是因爲兩人之間產生了吸引。吸引的基礎是一種回報,我們喜歡接觸我們喜歡的人,更有可能喜歡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會被那些其出現對我們有着回報的人所吸引,他們能夠給我們帶來積極的體驗或是一種直接的回報,能使我們開心愉悅或是滿足我們的某些慾望。我們從我們周圍的人當中選擇朋友或是仇人,因爲了解我們周圍的人更加方便,先對於其他人而言,他們更加熟悉。

關於外表的吸引力,一般地,人們會被具有外表吸引力的人所吸引,而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不盡相同,這與個人的經歷性格以及成長環境都有一定關係,人們對美都有一定的偏見,認爲“美的即是好的`”,因爲在一定情況下,人們的外貌、體型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並且,外表吸引力的進化觀念認爲,標準的腰臀比例與健康都有一定關係,他們有更多機會得到健康的、更漂亮的孩子,而那些更健康美麗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機會生存下去。但因爲這種思想存在年代久遠,就容易達到另一個反面,產生偏見,過分的追求美好的事物。

再就是交往。人們一般更喜歡那些與我們相像的人。人們是不願意冒被拒絕的危險,所以就更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而喜歡我們的人一般都是與我們在思想、價值觀方面有相同之處的人,他們與我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更有可能瞭解彼此。在交往的過程中,第一印象佔有比較大的比重,刻板印象和首因效應都會對我們關係的發展有着特別的影響力,會影響到我們對後續資訊的選擇。一個好的第一印象,會讓我們以一個積極的態度看待對方,而這種自然的積極的情緒會被對方察覺到,對方將更有可能以一個積極的態度迴應你,而這種積極的態度又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他人的積極認識,進一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就是爲啥總說第一印象重要的原因。

而在熱戀中的男女中,因爲這種情緒,容易將伴侶理想化,認爲對方什麼都是好的,而真正生活之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感會慢慢減退,而對方的缺點再一次暴露出來的時候,與我們心裏的那種積極的印象容易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我們的情緒波動更大,從而容易進入一種惡性循環,這就是導致“七年之癢”出現的一部分原因。只有在交往過程中及時調節自己的認知,同樣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對待伴侶,使伴侶自己也打心裏認爲他就是你所認爲的那麼美好,他也會不自覺的向那個方向發展,成爲那個你們都認爲的更好的對方。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能塑造伴侶。

在交往過程中,除了肢體語言所表達的資訊之外,還有語言所表達的資訊,這都是交流。在關係的發展和質量中,交流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交流過程中,自我表露是一個很重要的標籤,除非兩個人向彼此表露關於自己的個人資訊,否則他們之間不存在親密關係。自我表露和有選擇的祕密都有助於關係的滿意度。在交流的過程中,良好的交流需要真實的說出我們所想要說出的話,積極傾聽,保持禮貌和冷靜,而且要善於運用尊重和確認的力量,來使得交流更加舒暢美好。

在關係中存在經濟觀,對於關係投入更多的一方對關係的依賴性更大,更不願意放棄這段關係。相互依賴理論認爲,人們尋求的是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回報,總想得到最好的人際交往。每個人都這樣做,會依賴伴侶而不願離開彼此,這就意味着他們要使自己的伴侶快樂,這樣才能繼續得到想要的回報。投入的人對關係採取長期的傾向,會把伴侶和自己視爲一體,會採取行動保護並維持關係,會寬容、會樂於犧牲,伴侶雙方都這樣做時,投入有力的影響着關係的穩定性。

關係的產生是一個相互的過程,這需要雙方共同的付出和經營,才能贏得積極而又美好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4

昨晚開始看一本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剛開始就被吸引了,書中所寫正是我所缺的,也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我想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我們每個人都有親朋好友,父母、手足、室友等,當然還有伴侶,我們的生活與他們息息相關,大多數時候我們受到傷害、心情低落也都是由他們引起的。同樣的一件事一句話由一個沒什麼關係的人去做去說我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是由我們那些親密關係的人做我們卻會受不了。好像有點矛盾,我們對最親密的人很苛刻,對陌生人卻很寬容。而事實就是如此,因爲我們在乎他們我們需要他們。於是我們打着愛的名義對我們最親密的人有種種要求與期望,一旦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我們會不開心,而這種情況在伴侶中最爲明顯。

伴侶是我們最親密的人,是陪伴我們最久的那個人,在他們身上我們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我們的一點點改變,我們都希望他們給予迴應,甚至他們的表情他們的動作我們都有個預期,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爲他們應該這樣,而一旦達不到,我們會失落,我們以爲他們不耐煩了不在乎了不愛了,接着我們陷入了痛苦,開始對他們不斷責備開始挑刺兒,於是惡性循環。

所以在每次生氣的時候閉上眼睛深呼吸數十下,讓自己平靜點理智點,換位思考下,想想自己有什麼問題,是不是陷入了那種可怕的模式。我們不再是十幾歲的小孩子,不想以後有後悔,我想做得很好,我們都要做得很好,好好經營,互相體諒,好嗎?

親密關係讀書筆記5

我覺得這是一本將“親密關係”歸因的書,但在字裏行間對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給出了方向性的指導。具體如何處理,目前我仍然認爲NVC是實用性最好的方法,兩者結合着參考、印證、理解讓我收穫很大。

總體感覺書中蘊含了很多個體心理學的影子。作者也表露出親密關係只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他也希望大家透過梳理親密關係,最終達到自身與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我覺得這點與個體心理學的最終目標不謀而合。

作者將親密關係分爲五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啓示、靈魂。我分爲三個任務——擇偶、交流、昇華。無論是五個階段還是三個任務,都存在一條看不見的線將它們串聯起來——原生家庭/童年經歷。原生家庭、童年經歷都是客觀存在的,而這些客觀對我們主觀形成的影響後果——信念,纔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親密關係中的“問題”幾乎都是雙方行爲碰撞出來的,行爲是由信念指引的,信念是由我們對經歷進行詮釋後得出的結論。按照這個邏輯,解決“問題”的終極祕密武器,最終將導向重新審視兒時的經歷以及當時自己所做的決定。有意思的是,只有當自己的某些意識甦醒,並接納和承認某些“真理”後,才能進入“審視”階段;同時堅持“審視”狀態也是個需要練習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