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真相》讀書筆記(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1.28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真相》讀書筆記(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真相》讀書筆記(精選5篇)

《真相》讀書筆記1

本學期初,在世光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真相:資訊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麼》一書。作爲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此書帶給我許多思考與感悟。

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正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碎片化的時代,人們高歌着言論自由,要在網絡世界“暢所欲言”,殊不知虛擬化的世界正漸漸成爲滋生虛假消息的溫牀。權威媒體失去了把握整個新聞事件的能力,因爲總是不斷有更加細枝末節的內容涌現出來,這也把一個問題推到了我們面前:大衆到底該相信什麼?

比爾·科瓦奇和湯姆·羅森斯蒂爾的《真相》一書,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辨識哪些資訊是謠傳,哪些資訊、觀點是可信可靠的、未來的新聞業該如何發展。本書主要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它爲所有的公民提供了一種路徑導航——用六步質疑法分辨謠傳,獲得事實的真相。

在本書的第九章《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下一代新聞業》中,作者向我們列出未來新聞編輯部需要具備的素質:證明的層次必須更高、新聞必須更加透明、媒體必須更專業化、編輯部必須重組並增加新技能、新聞的定義必須改變。讓我清楚的意識到在真假參半的網絡迷霧中,我們需要堅守新聞人追求真善美的節操,讓這盞燈塔時刻帶領新聞人、帶領公衆理智前行。

《真相》讀書筆記2

雖然文中列舉很多美國的新聞現象,我不是很理解。包括媒體的定位,以及議程設定都關乎新聞的價值。網站點擊量高的新聞,大多來自主流媒體。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多了更多求證的機會。最大限度的保證新聞的真實性,給予讀者儘可能深度的報道。對於新聞寫作的要求,不僅要三方互證,而且對於證據要儘可能的求證。新聞寫作不在於你寫的事件是否真實發生,而在於你如何證明,如何讓受衆相信它真的這麼發生了,最後習慣性的相信你,依賴你的媒體。

至於資訊超載時代我們應該相信什麼,相信自己的全方位的調查(媒體)。文中是以受衆角度,那就是要看資訊來源,是否多樣而又準確的,要看資訊的證據,是否經得起推敲。這一直是全書反覆強調的地方,作爲本專業讀者,對我最大的啓發來自最後一章,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聞人。有時候我自己也很迷茫,沒有道德不行,光有道德不夠。不熟練掌握專業知識不行,光掌握專業知識不夠。讀完最後一章,我不僅沒明白,反而更加糊塗了,媒體人不僅是資訊發佈者,更是求證者。總覺得社會對媒體的寬容度太低了,但又覺得如果記者連真相都不能保證,那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代記者了。

《真相》讀書筆記3

財富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爲什麼要獲得財富?我們爲什麼要賺錢,賺了的錢在我們死後又不能帶走?是爲了支付大學費用,買房子,買大量消費品,養家餬口,看病,退休?還是爲了把它留給自己的孩子還是孫子呢?本週,我閱讀了美國頂尖金融計劃師裏克·埃德爾的經典著作《財富的真相》,讓我瞭解到,財富的真正意義是它能讓你過一種真正精彩,美妙,刺激的生活。除了養家餬口,我們還應該去旅遊,寫小說,開飛機,學潛泳,登高山,玩跳傘,還有很多很多更加好玩的東西可以並且應該果斷去做。

現在社會上,只要你多留心,就可以發現,各種財富週刊,日報的商務欄目,都沒有披露獲得財富的祕密;財經談話節目裏也沒有;百萬富翁的臨終遺言裏也沒有。實際上,財富的祕密就在你沒有正眼見過的地方。你會發現,你能夠夢想的所有財富早已在你的掌握之中。就是簡簡單單的一件小事,其實都可以讓你快了,有很多東西其實比錢更重要,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已。

從本書來看,有一部分介紹了人們的項目投資問題。人們預計自己的投資回報與與此類投資在歷史上產生的回報相比,差距甚大。人們通常預計自己的每年投資收益爲10%,儘管他們拒絕往股市投入一分錢。有更多的人預計自己的投資能夠每年賺取20%的收益,而作出這種預測僅僅是因爲他們的投資在90年代末期的一兩年期間賺取的是這個比例。事實上,桑德福—伯恩斯坦公司在2000年7月發現,被調查的消費者表示,他們預計自己的投資組合在今後的10年裏每年增值15%~26%。

而在基金挑選方面,很多人並不掌握自己現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因此他們只是會根據一個條件來挑選共同基金的,就是過去的表現。顯然,表現良好的基金能夠吸引新的投資人以及老投資人的新資金投入因爲大多數人相信,過去表現得好的基金將來的表現也會很好。還有很多人會根據某些經濟系統弄出來的基金排行榜去選擇自己的基金投資所向。其實不然,那些排行榜,只是反映了過去那段時間的業績而已,並不能說明以後的業績會好到哪裏去。就算是非常高明的金融專家,也只能對過去的資金走勢進行分析而已,並不能對將來的發展做出判斷。就算是經過專家介紹對某種資金投資了而使得收益豐富,那也只是意外,只能說運氣好,並不能跟那個專家有多強而聯繫在一起。所以,在資金投資方面,在選擇何種資金類型的情況下,必須經過多方面的考慮,才能下定主意。

所以說,財富,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對於財富的追求,其實也是一種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如何讓自己幸福,比如何賺更多的財富更加重要。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很多目標,有時候,到自己離開這個世界時,還有很多夙願未完成。所以,爲了讓人生更有價值,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裏做更多幸福的.事。

《真相》讀書筆記4

讀《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時,知道阿婆除了寫推理小說,還以瑪麗·韋斯特馬科特的筆名寫了一些關於家庭和愛的小說(後來國內出版爲“心之罪”系列),其中1944年出版的第三本《幸福假面》,一看介紹,我就產生了興趣。

十幾歲時,我們常問自己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這三大哲學基礎問題),逐漸的,被學業,被工作,被現實牽絆,越來越少去思考這個問題。

瓊也一樣。而且,與其說她是被牽絆了,或者更恰當的說法是,她主動把自己的生活用各種瑣碎的事情填滿,以避免去面對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她是怎樣的人?她的丈夫和子女如何看待她?他們快樂嗎?就像我們也有一些不敢問自己的問題,即便是夜深人靜,四下無人,只動嘴脣不發出聲音,我們也不敢問出口的那些問題。

書一共有十二章,從瓊探望完生病的女兒,返回英國講起。路遇當年的女同學布里奇,和她進行了一番奇奇怪怪的對話。期間力着筆墨地描述了瓊的生活多麼幸福美滿,她看上去多麼年輕,布里奇的。生活則多麼隨意,她現在多麼邋遢,簡直是一路向下,“可憐的布里奇”,瓊不止一次的想。

然而,書的名字《幸福假面》已經告訴我們這一切並不簡單,儘管書名基本劇透,我們仍手不釋卷,就像阿婆另一本知名作品《無人生還》一般,知道結局,仍想讀下去,這就是阿婆作品的魅力。

果然,因爲大雨錘爛了馬路,衝跑了鐵軌,瓊被困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陪伴她的只有一本書,招待所的一個印度人,一個阿拉伯男孩,一些母雞和空罐頭,每天一模一樣的煎蛋卷和杏子。還有沙漠裏的陽光,刺眼明亮的、無處不在的陽光,一條沒有火車的鐵路,還有空曠,乾旱荒蕪的、無處不在的空曠,找不到方向的山丘。沒有工作,沒有家務,沒有娛樂,沒有人。

就像布里奇說的,“要是沒別的事可想,只能一天又一天地想自己的話,到頭來不曉得會從自己身上發現什麼。”於是,在無事可做的沙漠裏,瓊都想起來了,那些原本被她避而不見的真相,像從沙地裏鑽出來的蜥蜴,從各個方向涌來,提示瓊它們的存在。

當然,她是否認過,掙扎過,拒絕過,反覆過。就像我們面對自己不想承認的現實,那樣掙扎,那樣否認,那樣拒絕,那樣反覆。讀時,瓊就像是另一個掙扎的我們自己,心緒隨着瓊起伏而起伏,是撕掉疤直面血淋淋的傷口,還是用冷冰冰的大理石去掩埋。

剖開自己的問題在於,這條路可能不會有終點,路上也絕對不會有風景,除了痛苦,只有更殘酷的痛苦。因爲表面上的快樂和光鮮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要尋找那些還不曾知道或不願承認的,都是被粉飾的痛苦回憶。

隨着瓊被困的天數增加,那些真相蜥蜴越來越多。一開始只是一些細節,一句話,一個畫面,一件小東西。後來,大片大片的空白時光裏,那些回憶,大段大段地來了。那些她逃避過的場景,被她打斷的對話,她拒絕相信和接受的結論,她刻意忽略的丈夫和子女的表現,在沙漠明亮刺眼的陽光裏淹沒了她。

越讀下去,越覺得瓊的大女兒對她的評價是對的,她“不知道任何人的任何事”。每一章都可能代表了瓊思維的推進,或者重點展示了某個人的衝突,越讀下去,越發現瓊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裏,對周圍人的感受一無所知。每個人都知道每個人的事,只有瓊,她不知道任何事。正如瓊的丈夫經常說的,“可憐的小瓊”。

但瓊當然是幸福的,她成功說服丈夫放棄開個農場那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成爲他厭惡的律所合夥人,收入頗豐;兩個女兒的丈夫收入也很好;兒子居然跑去南非開農場了這讓她心煩意亂,丈夫就是太軟弱了,不能堅持讓兒子繼承家庭律所,不過兒子到底還是結了婚。她可不像布里奇那麼可憐。送她上火車後,丈夫闊步離開並非因爲高興,而是有工作要處理,一定是這樣的!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在感嘆瓊竟如此固執的同時,是否會心驚,這也是曾經的自己?最近很多關於原生家庭和親子教育的圖書很流行,因爲很多人都開始認識到,關於家庭,我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然而阿婆在1944年就用《幸福假面》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瓊的父母如何,瓊和丈夫如何,瓊和子女如何,讓讀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清晰地看到人生的可能性之一。

經過整整七天的折磨,瓊發現了關於自己和人生的真相,然而這並不是童話,並不會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看見真相,是否會改變行爲,正是人生走向的關鍵,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所在。

以人爲鏡,可以正己。

《真相》讀書筆記5

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一本紀實類的報告。對於輪迴的揭示,用強有力的數據進行說明和分析以及論證。對於不信輪迴的部分人來說,一定會對文中案例產生懷疑,這是我能猜想得到的,從我個人角度來說,一些輪迴轉世的案例既然已經說出來了展現出來了,完全可以作爲一種證詞,如果連證詞都不相信,那現在法庭上的證人證言也該取消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沒有證物的官司將永遠沒法打了。

書中有兩類案例,一是瀕死體驗、二是輪迴轉世。在國外,瀕死體驗的研究有很多很多,凡是有過瀕死體驗的人都開始相信死後還有生命,死並不是生命的終結。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佩服慈師的閱讀量之大,思維之縝密,邏輯之嚴謹。非常科學式的,哲學式的邏輯推理及分析來論證說明輪迴存在的客觀事實,沒有一點宗教渲染。雖然佛教從未承認自己是宗教,但目前現實已然將佛教歸爲宗教。

說是讀後感,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是一種溫習功課感覺,激動之情早在一年前就激動過一把了。除了讓我更在正視生命、珍惜生命之外,沒有別的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