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城堡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86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堡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城堡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

城堡的讀書筆記1

卡夫卡《城堡》中主人公K的經歷是這部作品的主要表現形式,小說中主要圍繞主人公K與諸多人們的對話而展開,文章的二分之一內容都是在表現主人公與不同人們的對話。這種對話形式的小說讓讀者從人們的對話中得到思考及感悟。儘管一個人說話的語調是形式,但是給人們卻帶來不同的感覺。不同的人們對於不同的人物形象更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因此對話形式的文章註定給我們廣大讀者帶來的情感是不同的。

首先,對話模式從小說的具體內容上帶給讀者的“獨特的感覺”。因爲小說以主人公對話的形式展開的,因而在小說的故事情節上相對較簡單,並不像其他小說一樣較繁瑣,也沒有大範圍敘述帶給我們單調的情感色彩。因爲人物性格魅力上的不同註定給我們的閱讀增加很多趣味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無限擴展讀者思維。

其次,從對話模式的美學境界上帶給讀者的“獨特的感覺”。這種獨特的感覺主要表現在對話模式的美學藝術上,小說的主人公K是一個漂泊在異鄉的流浪者,主人公身份的特殊性就註定了他將與這裏的人們之間出現不協調性。對話美學藝術透過深層、表層將文章的內容、情感藝術展現在讀者面前,當然對於這種對話模式美學的運用也是文章的藝術境界得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就是從對話模式的經典性帶給讀者的“獨特的感覺”。對話的模式在小說的表現形式上是較爲常見且經典的形式,卡夫卡《城堡》中的對話模式運用是對整體文章結構的概括,但卡夫卡文章中的對話模式打破了以前傳統對話模式。採用對話模式是爲了增加小說內容的真實性,讓讀者感覺到這個人物真實存在。卡夫卡的對話模式在小說中的運用主要的是爲了體現一種新型的文學模式,卡夫卡這種新型的文學模式成爲了現階段文學史上的經典,在整個外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對話”有着“非對話性”的特徵,即對話的不可能性。從主人公K的境遇來看,他是一個“無家可歸的異鄉人”,就像在這個村莊裏,每個人物原來都只是孤獨的個體。“非對話性”表現在:一方面,人物“對話”間存在着表層或深層的衝突,使得內容充滿了悖謬。例如主人公K力圖成爲城堡認可的土地測量員。

然而,K與其他人物交談得越多,他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就越顯得可疑和縹緲。這是對話的困境,對話雙方從表面上來看是在交流,但從深層次上來看一方並沒有對另一方所接受和認同。或者說,這種“對話”從一開始就不是以溝通和交流爲目的的。另一方面,正是人物之間的這種相互隔絕、孤獨的狀態,對話在功能上往往具有了“獨白”的性質。透過K與不同人物的長篇“對話”,我們看到了小說中像K一樣的孤獨者,他們各自懷揣着人生的信念和理想,卻艱辛地生活在這個不可理喻的“城堡”中。每個人的人生之路上,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際遇毫無理性可言。而誰也不知道這種人生煎熬何時結束。

城堡的讀書筆記2

暑假了,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非常有特色的長篇小說——《城堡》。

《城堡》是卡夫卡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卡夫卡的不尋常之處是他深切感受到世界的荒謬性,他的作品的一個重要價值是揭示了現實的異化和存在的尷尬,試圖用另一套敘述方式與技巧來展示我們人性內部的黑暗王國。這一點在老師分析他的《變形記》的時候就有過多次強調。卡夫卡的作品大多氣氛陰鬱、神祕,情節離奇荒誕,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隔絕、陌生、不可理解,無所不在的人的異化成了他着意闡發的一大主題。《城堡》中,他把這種人生的荒誕感發揮到了極致。

故事講述了土地測量員K受命赴某城堡上任,不料卻受阻於城堡大門外,於是主人公K同城堡當局圍繞能否進入城堡之事展開了持久煩瑣的拉鋸戰。城堡就位於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不可即;它是那樣冷漠、威嚴,像一頭巨獸俯視着K;它代表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那兒等級森嚴,有數不盡的部門和數不盡的官吏,可又有數不盡的文書塵封在那裏,長年累月無人過目,得不到處理。面對這座強大的城堡,K很無奈,直到最後也沒有進入城堡,也沒見到城堡當權者。

城堡是個明顯的暗喻,但他具體代表什麼?它可以代表當時的主流社會,卡夫卡生活在布拉格,他踏不進捷克人的圈子,因爲他說德語,他融不進日爾曼文化,因爲他是猶太人。所以他註定難以融入主流社會;它可以代表在當時信仰根基已有所撼動的宗教世界,人民拼命在追求它光芒四射的榮耀和心靈的庇護時,卻發現它始終離我們有那麼一段不可逾越的距離;它也可以是正義和真理的化身,處心積慮的追逐卻發現那是個沒有入口的房間;甚至說,它可以代表卡夫卡那封建家長作風的父親或者兩度訂婚卻不能理解他的未婚妻。對卡夫卡來說,他們也是渴望進入卻不能遂願的城堡。

在看這部小說是我感覺就像一直都在一個只有陰天的國度裏,一直沒有什麼值得興奮的,也幾乎沒有出現過晴朗的天氣。偶爾會升起霧氣,讓K的未來充滿迷茫。作者一直都用這樣的基調:陰鬱而又神祕,向我們講述着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K在其中就有着很不可思議的遭遇——想到達城堡卻怎麼也到達不了。在尋找進城堡的路的過程中,K瞭解了這個村子的男人們、女人們。在對這些人的描寫中,作者也像我們透露出自己對於自己所處的現實社會的感受。那種感受是無奈的,嘲諷的,痛苦的。在這樣的環境中他還是追求着真理,追求着自由,不過在這個沒有結局的小說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追求終究是無助的,會是一個以悲劇收場的故事。

城堡的讀書筆記3

《城堡》使我們感到因迷失在遠離人煙的森林中而彷徨——它應該是一把能劈開我們內心中冰封的大海的斧子。——弗蘭茨·卡夫卡1904年1月27日至友人波拉克的信。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正在加速。一切都好像裝上了時代的引擎。火車一次次提速,摩天大樓一層層加高,人們說話的節奏也隨着城市越來越激昂的頻率加快。無數的城市提出了“城市慢行日”的概念。於是,無數的汽車減慢了車速,無數的行人放緩了腳步,無數的風景定格沉澱,變得絢麗多彩。然而,人心中的慾望卻一刻也不曾停歇。現代人驚恐地發現,現代社會的本質不過是由利益構建起的巨大框架結構而已。人情冷漠,爲利益追逐成爲生活的一種常態。現代人爲自己發現社會的本質而異常恐慌。然而,早在兩百多年前,一雙富有洞察力的眼睛就穿越了時代的障礙,清晰地預言了現代社會的本質。爲追逐利益,歷經千辛萬苦,回頭猛然發現,終其一生,我們要尋找的只不過是一個“城堡”而已。

如果說神奇的預言是神話,科學的預言是事實,那麼《城堡》中所設下的預言就是建立在神話上的現實。巫師透明的水晶球中隱藏着對未來的猜疑,科幻小說的扉頁夾雜着對於未來的窺探。不過這些預言未必準確,你大可以一笑而過。然而,對於《城堡》中的預言卻不得不信。卡夫卡無愧於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預言家,《城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本現代啓示錄。《城堡》中的預言一直影響着我們,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活在卡夫卡預言的世界裏。《城堡》的預言至今仍有着無可比擬的現實意義。

每個人心中的惡魔在把夜啃垮,無所謂好壞,這就是生活。早在二十世紀初,卡夫卡就驚恐地發現,在社會柔和的外表下,掩藏着人性的不真實。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他對未知世界的窺探,也來自於他敏銳的洞察力。卡夫卡發出了驚世駭俗的呼喊。他的尖叫振聾發聵,穿越一個世紀的長度,至今在我們耳邊縈繞。他的預言猶如一個強大的結界包圍着我們,儘管沒有結局,卻仍然無法掙脫。

“K抵達的時候,夜已經深了。城堡山籠罩在霧靄和夜色中毫無蹤影,也沒有一絲燈光顯示出城堡的存在。”一個華麗的預言在看似不經意的描寫中拉開序幕。黑夜是陰謀與祕密的最佳伴侶。卡夫卡選擇將城堡藏匿於黑暗中。這些殘酷的現實和徹骨的寒冷,永遠只可以交給黑夜保管。於是,在夜色的掩護下,K所能看到的僅僅是寧靜的冬夜和屋子裏毛絨絨的燈光。世界對於K而言,光鮮而美好。此刻的K單純幼稚得可笑,全然沒有意識到城堡將成爲困擾他一生的夢魘。他就像初生的牛犢,全然不顧身後那個咔咔作響的城堡正瞪着血紅的眼睛想將他吞噬。K不瞭解城堡的龐大複雜,更不瞭解其中龐大的執行機構。那樣的城堡,猶如紐約的.天氣一樣陰晴不定。你永遠不知道紐約的風往哪兒吹。

然而預言終有一天會被揭開,就如同K不可能永遠只拘泥於小小的村莊中一樣。他需要得到城堡對於他的價值的肯定。那個龐大的城堡猶如熾熱的太陽一般閃耀,而K也甘願做一隻小小的飛蛾,一次次奮不顧身地撲向他所謂的光明。爲了能夠進入城堡,K開始遊走於形形色色的公職人員之間。他敲開一扇扇官僚機構的大門,一次次等待城堡老爺的降臨。然而在一扇門被敲開之後,真相卻跌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在K的眼中,城堡的實體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強大的壓迫力使他喘不過氣來。城堡無數次出現再K最深的夢魘中,如同海市蜃樓。K覺得它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城堡此時就如同上帝與K開的玩笑,位於現實和虛無之間的臨界點上,真實而虛幻。

城堡的讀書筆記4

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在做實驗在路上在車上就把傳說中晦澀難懂的著作讀完了,一開始的確需要耐着性子一字一字理解,但是越到後面,我越感同身受,彷彿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與我相關,都在和我談話。他們口中說出的東西是多麼的荒誕又合乎常理,村子裏的人對城堡莫名其妙的敬畏以及對官員幾乎毫無根據的崇拜和順從都是讓人啼笑皆非,但回頭想想轉眼一看眼前的生活卻又是那麼的熟悉。

《城堡》講的是土地測量員K的故事。K是一個異鄉人,進入村子,是黨派的鬥爭讓他來這裏當了土地測量員。給他配了兩個助手,讓他聽村長安排;村長把他交給了學校老師管理,讓他打掃衛生和看門;他和位高權重卻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虛無縹緲的克拉姆的情婦弗麗達發生了愛情,於是他們結婚;他又因城堡給他的信使巴納巴斯的原因,和巴納巴斯一家有了交往,這使得弗麗達以此爲由離開了K。最後小說在酒吧中K與老闆娘的談話中戛然而止,留下了一頭霧水的我和一大片空白。

看到網上的書評說,K一直孜孜不倦追求而不得的城堡意味着官僚機構,暗喻了權力社會對人的異化。的確書中所說的小村子裏面的每一個人對官員(老爺)的迷戀和崇拜,制度設計的荒謬,實際執行時候的人浮於事,其實無一不是指向現實,只是卡夫卡把現實再稍微極端化了一點。關於這一點,並不像多說,暗喻的抨擊時政的小說,也不是很罕見,但在小說後半段最讓我震驚的是作者對人性的揣測和算計。

K在村子裏遇到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在自己心裏打響着自己的算盤,作者在書的前半段僅描寫他們的言行,並不會有具體的心裏描述,但是在後半部分從人與人的對話中就發現,每個人可謂是“各懷鬼胎”,他們相互利用,相互說別人的壞話,各種冠冕堂皇的話語甚至我讀到最後都不知道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

尤其是K的愛人弗麗達,至始至終,她表現得是如此的溫柔善良體貼和順,儘管我認爲一開始她並沒有充分的理由不做大官的情婦而是跑去和K私奔。但是在K落難的時候,她沒有表現出一絲抱怨,反而認爲自己給K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儘管事實正好相反,K因爲她的存在得到了很多便利。所以我對她的好感趨於無限大,可是偏偏在最後在佩蒂揣測弗麗達的意圖,把一個善良無比的女子說成了一個工於心計的女子,我才發現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無論是做得多麼得體,表現得多麼討人喜歡,但是難免被人議論背後的企圖和目的。而這些非議不能不說沒有道理,邏輯嚴密,讓人置信。如果是這樣的話,到底做什麼事情,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會沒有“目的性”。

現在總可以聽到一個新型的形容詞去描述一個人——“目的性太強”,我將它理解爲迫切想從某人身上得到某種資源表現得過於急切,被人發現與人交好並非出於真心。但是反過來想,“目的性太強”的反面應該是“沒有目的性”還是“有目的性,但表現得像沒有似的”?我想越長大就越難獲得沒有目的僅僅出於真性情而交的朋友,現在人們大概是看了雞湯或成功學過多,甚至把交朋友作爲一項任務來完成,用心經營,精心澆灌友誼的小苗,等待有一天收穫。然而收穫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難道珍貴的是最終得到的那幾顆稻子而不是彼此相互灌溉的回憶嗎?

小說的語言表達相對嚴謹,喜歡用“即使”“儘管”“或許”來做很多補充說明,說是補充說明,但放在話語裏面卻表現出一種紳士式的諷刺,耐心讀下來越發覺得耐人尋味。

“卡夫卡被認爲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裏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也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爲讀者描繪出的一幅幅畫卷我們會感到震驚和恐懼,因爲他彷彿在爲人類的明天敲起陣陣急促的警鐘,他在爲人類的未來擔憂。

“《城堡》一書,情節和思路都十分連貫,引人入勝,語言的象徵性的確很強,似乎一個人隨隨便便說的一句話都夾雜着很多隱喻,每一個名詞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實際諷刺的事物,細細讀下來,慢慢去想,反倒有一種自己思考自己閱讀的樂趣。向大家推薦這本表現主義文學的第一書,比起加繆的荒誕,卡夫卡的荒誕似乎更加婉轉可愛。

城堡的讀書筆記5

用半天就看完了Dan Brown的《數字城堡》。有關密碼和解密的故事本身是極有吸引力的,而這本書也活脫脫就是一個007式的科幻電影劇本,讓人忍不住要一口氣看完。

對於他的創作歷程,在譯者序裏談到:

據他(作者)本人講,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他幾乎沒讀過幾本當代小說,看的基本都是經典著作。1994年,他在塔希提島度假,在海灘上無意中發現了一本謝爾頓的《末日追殺》。他花幾小時讀完之後,認爲自己也能寫這種小說。度假回家後,他就開始動筆創作他的第一部小說《數字城堡》,最終該書於1996年付梓出版

看來Dan Bron很有敏銳的天分,洞悉了暢銷書的元素,對情節和懸念的安排也都很老道。遺憾的是,這麼一個精彩的冒險故事,卻有不少漏洞百出的技術描寫。比如世界上最昂貴的超級計算機居然是靠氟利昂冷卻,切斷總電源居然只能靠手工拉閘,終端機居然像個工作站,等等等等。結尾雖然皆大歡喜,但萬能解碼機就這樣毀了,也實在有點可惜。……

這書很有閱讀快感,讀完後,我對《達芬奇密碼》更感興趣了——大家都說《數字城堡》跟《達芬奇密碼》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有機會要找來看。

看完《數字城堡》,緊湊,刺激,空間時間的交錯變換,故事情節的出乎意料。

僅僅是被它的名字吸引,僅僅是想逃脫愛情小說的束縛,便在購物網站上下了訂單,也是今年看完的第一本書。

美國安全局有一座萬能解密機,過濾着全世界所有的郵件所有的資訊,以確保沒有恐怖事件的發生(當初剛剛看到這裏的時候甚至對自己對於密碼苦思冥想的行爲感到可笑,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座“可靠”的城堡,那我們每天交流的資訊,每天的私祕對話還有隱私還需要保護麼?!)

在安全局當中也有一些人反對這座城堡的存在,於是,一個日本人,使用了自己的智慧,製作了一個蠕蟲病毒(這也是我看到最後幾章才瞭解到的,起初只是認爲是一個加密的程序,需要解密機來解開),而解開的密碼被藏在了一枚戒指中,安全局的領導人爲了解開這個程序,爲了維護解密機的存在,並且出於對解密機的完全信任,把加密的程序輸入到了這座萬能的城堡當中,手動繞過了防火牆……

之後便發生了一系列神乎其神的故事,各種事件,各種情況,一擁而致,最後的30章節更是在一個下午看完。但,作者的感情還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了想要隱藏的浪漫,一切的所謂正義的,所謂的罪惡的行爲,都是出於--愛情,是的,主人公對於自己一直想要擁有的愛情的忠貞使得他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也許,愛他或她,在一開始就要讓他(她)知道,也許吧。

不過,那句話,我是不會在你面前說的,即使它是個永遠也解不開的加密程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