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假性親密關係》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3.22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假性親密關係》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假性親密關係》讀書筆記

《假性親密關係》讀書筆記1

本書探討了所謂幾種人格的可能形成原因以及優劣,以及如何揚長避短……

這是個前所未有的躍進時代,資訊以網絡爲載體,源源不斷地輸入我們。我們負載不過來。千百年的教育讓我們給別人一副好看的樣子。然而給與我們自己卻是最陌生的樣子。 我們對於愛人,親人,孩子,似乎都習慣了用問責表達期待,用謾罵表達鼓舞,用不語只做表達關心。 我們5000年的燦爛文化,我們的文字,語言,到了親密關係裏,好像不能有褒義詞。貶義詞大行其道,且自認爲表達的是相反的意思。我們被這樣對待,我們這樣對待別人。我們的心理大多是有問題的,我們沒有學會如何處理一段關係。不單單是對他人,更甚是自己。

心理學,心理諮詢,並非是讓心理諮詢師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在他面前把自己的心扒開,讓自己明白自己想怎麼做。重點不是應該而是願。

後半部分大約講的是人應該有自治能力,所謂的自治應該就是自洽。人格獨立,內心富足。不依賴他人。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王陽明那一句——此心圓滿,不假外求。

《假性親密關係》讀書筆記2

日暮,夕陽,枯荷,細水,僻靜之美。

你渴望良好的親密關係,好像越努力、越使勁,可不知怎的你們之間關係好像反而更疏遠和冷淡了?

你渴望擴大交際圈,讓生活更有趣,但面對陌生人羣,你不知道如何相處?

你渴望與父母走近,但他們的行爲方式和觀念,讓你失去耐心,煩躁不已?

在這本《假性親密關係》裏,作者史秀雄探討了與戀人、自己、父母之間的關係,分析了假性親密關係的形成原因,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和大量豐富案例,教讀者如何走出困惑而無解的人生。

20xx至20xx年,我買了很多心理學專業書籍和各心理學流派專家關於療法的書籍,發現枯燥的心理學名詞一般人真是難解。非專業人士有一個很好的瞭解心理學的讀書辦法,就是讀在心理學行業混跡10來年左右、積累了大量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和豐富諮詢案例的人士寫的書籍,他們的書,是他們對心理學實踐運用後的解讀與體會,對於沒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人來講通俗易懂、有血有肉有料、貨真價實,本書作者寫的書就屬於這一類。

愛情的真相與假相

1.如何與伴侶更親密

常有這樣的事,女方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不要說了,這些問題說再多也沒用,就這樣吧。”

這時男方可以說出自己內心感受:“你這樣講話讓我覺得你在推遠我,在嫌棄我。這樣會讓我很難過,讓我感到很焦慮,所以我才一直追着你談這個問題。”

這樣對話,可以讓雙方集中到情緒上來,觀察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並分享給對方,然後詢問對方的看法、感受、意圖。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雙方情緒上時,發現女方的不耐煩和男方的追問都是想要保護關係不受傷害,最後我們得以站在同樣的出發點繼續對話。

2.感情不爭輸贏

常見錯誤現象,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所犯的錯誤就是爲了爭論對錯輸贏,掌握控制權,寧可犧牲親密關係,因爲我們習慣了以強制的方式使對方接受。國學大師曾仕強曾說,千萬記住,家是講情不是講理的地方。

其實我也有這種吵架時只關注到自己此刻情緒不爽要發泄出來的時候,甚至忘了吵架是爲什麼事要吵,現在透過看心理學書籍慢慢反思自己:此番吵架到底是爲了達成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呢?

發自內心的協作與相互支援,只可能產生於良好的關係中。作者教我們,我們不確定有些話、有些事是否該表達和該做時,問問自己:“我這樣說,對促進我們的關係有幫助嗎?”

3.親密的我們爲什麼難以表達真實情緒?

作者強調:情緒的表達方法和能力需要不斷練習和培養。如一個家庭中父親或母親強勢,常對自家男孩說,學會情緒表達是很女性化的表現,久而久之,男孩子不敢表達情緒,於是成年後在人際關係裏缺乏相關技能。

我兒子小名叫兔子,一年級,我經常聽兔子說:

“媽媽,我寫作業你怎麼對我這麼嚴格?跟以前對我不一樣了?”

“媽媽,你這樣批評我,現在到了吃飯的時候,雖然有好吃的雞翅,可我的情緒不是太好,吃雞翅的心情和胃口都沒了?”

............

我跟兔子說:“你知道嗎?上次期中考試比你考得差很多的孩子,他們都在這次期末考試中趕上來了,我們要不要努力一些啊?”

孩子說:“媽媽,你看我一片的片字都有點想不起來該怎麼寫了,媽媽你批評的對,我要加油努力了。”

真可謂一次良好的母子對話時光!感嘆我家兔子不知是大了,還是我學了心理學對他的影響,他不表達我對他學習要求嚴格、批評過於嚴厲,下一步我怎麼對他解釋說媽媽剛纔爲什麼這樣對你呢?我們之間怎麼透過一次次語言碰撞消解誤會呢?兔子有時候真的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突然砰出來一些詞,令我驚訝良久。

之前兔子爸爸總說男孩子哭哭啼啼幹啥,我總跟孩子說,你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不說出來媽媽、老師、同學怎麼知道你想什麼,別人怎麼幫助你呢?

要想孩子長大了在各種關係裏表達自如、遊刃有餘,小的時候反覆練習,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

3.什麼是真愛?

作者的回答是:發現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生活、照顧自己、不需要依賴任何人而讓自己快樂和滿足的時候,卻突然愛上了他。

真愛的意義在於,它是生命中難能可貴的一種激勵個體和兩人關係成長的美好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在困難和停滯不前時,給予你充足的信任和支援。

擁有這樣的關係,人們會有勇氣直面曾經逃避的很多問題,變得更勇敢和強大。好的感情,是在相互支援和鼓勵下不斷成長。

4.要麪包還是要愛情?

很多人糾結於到底是要找個經濟條件好的還是找個感情基礎好的人?

生活的智慧在於平衡。作者一針見血地說出了比較實際的答案:愛情和麪包,你可以偏向任何一方面,但是不要失去補償或提升另外一方面的可能性。

5.你常用懲罰式的激勵嗎?

有的老婆總當老公面說,自己的某位工作夥伴,多麼成熟、上進和優秀。

有的老師和家長,也用打罵孩子的方式懲罰孩子。

這些都是典型的懲罰式鼓勵。看似想幫助對方改掉毛病,實則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本該用積極的溝通方式,可我們大多習慣用抱怨、指責、發泄、質疑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很多人成年後,因缺少正確模仿對象,便身不由己將自己痛恨的懲罰式方式照搬進自己的生活。他們對待戀人以爲只有讓對方足夠害怕、足夠有壓力,對方纔變好。遺憾的是,孩子無法選擇父母,但戀人可以選擇離開。

當你和伴侶發生矛盾時,你要思考:對方怎麼樣改變能讓你感到滿意?如果有人要讓你做出這樣的改變,激勵你的最好方式是什麼?他改變後會帶來怎麼樣的回報?當你把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正面積極地和對方溝通後,相信你們的關係越來越和諧。

6.共情很重要

對方有了情緒,先關心情緒後關心事情,《正面管教》中提到當人的情緒來臨時,人是屬於動物腦和原始腦的狀態,你講什麼大道理都聽不進去,先關注對方的情緒,只有情緒調試的差不多了,他才聽的進去你在說什麼道理。

從現在開始,面對伴侶時關注對方所表露的情緒資訊,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感受。讓人感到“被重視”、“被理解”的方式只有共情。

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是把人視爲情感的動物。

與自己對話

人一生最重要的關係不是親密關係、不是親子關係,而是與自我的關係。

1.創造獨立自我

你要始終將自我成長作爲親密關係中的'核心目標。在這個充滿變數的環境裏,穩固的關係不是靠死守,而是持續學習與適應,纔是情感關係中的真正自由。

中國NLP大師李中瑩說過,你自己獨立了,把自己過好了,你纔有可能在婚姻關係裏過的好。

人的獨立很重要。獨立的思考能力和經濟能力,你才能掌控自己的世界,不被別人委屈求全地牽着鼻子走。

2.沒有對的人,只有對的關係。

如果一段關係不僅沒有帶來成長和進步,反而讓彼此的性格和相處模式變的很不健康,那麼無論兩個人看起來多麼匹配,都註定是一場失敗。

3.善解人意是怎麼做到的?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難以理解別人,是因爲我們過於注重找到那些我們熟悉、認同的觀點、角度、想法和認識,而忽略了在每一個靈魂深處,情感的共鳴纔是最親密的、最真摯的體驗。

當我們真正想去了解對方心思時,如關注他做這件事情的價值和意義,關注這件事情背後潛藏着的動機和渴望,不只是關注對錯,會更容易走近對方內心。

4.怎麼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我們往往有太多的顧慮和擔心,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眼前很多問題阻礙了我們看清自己的方向。

這時,你可以好好想想如下兩個問題:

明年這個時候,你會是怎麼樣的?

快進到不久於人世的時候,回頭看看今天會覺得怎麼樣?

這樣的問題,可以讓我們暫時繞過眼前的障礙,去站在終點考慮我們希望怎麼樣出發。

5.如何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

作者不認爲人的性格只有兩面,他認爲和不同人在一起,在不同情況下,會需要不同的表現。若你發現只有兩種表現,要不張揚,要不沉默,這或許是你的人際能力很有限。

生活中要應對的情況和關係很複雜,我們爲了適應這種複雜性,也該發展出完善和多樣化的社會性格。你應該看到每個人爲了被羣體所接納,都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自己的某些個性。

與父母和解

很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行爲規範,甚少關注孩子的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更談不上發現孩子的獨特閃光之處。

1.缺愛的孩子懂事早。

很多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懂事,如順從、安靜、專注於學習、積極完成父母指定的家務,遇到事情主動安撫和壓抑自己情緒,不給父母增添任何情感負擔,不給父母增加經濟負擔.......

這些“懂事”的期待像一個個黑洞,孩子不停地揣摩父母期待的懂事標準是什麼,試圖讓大人滿意,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快樂。

很多孩子年少時習慣了順從父母的意志,對於自己的喜好和意願感到茫然,在事業和婚戀關鍵選擇中,背離了自己內在真實感受滿足父母期待,最終付出了高昂的人生代價。

孩子,你爲什麼不直接告訴父母,你需要他們的愛呢?你希望他們以怎麼樣的方式愛你呢?當你不再羞於向他人提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時,也開始了前所未有無限的可能。

如一個人成長中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沒有表達的環境,那麼憤怒的情緒可能是被壓抑最多的,我們可能會因爲這種壓抑帶來的侵犯感而感到更大的憤怒。

小時候長期被壓抑,還有種可能就是成年後我們因害怕傷害對方,而用迴避、沉默、逃避、疏遠以及終止關係來表達憤怒。

父母多和孩子正面積極溝通,多關心孩子飛的累不累,而不是隻關心孩子飛的高不高,不能只擺出一副家長說教的高高在上的姿態。平等、耐心、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2.如何與父母和解?

很多人糾結於小的時候父母不理解我們,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內心傷害。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父母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呢?他們的原生態家庭或許比我們現在的家庭狀況更糟糕。他們也許是更可憐的一羣受害者。

當然也不是要我們完全忘記原生態家庭的創傷。也許有的事情真的不能完全放下。對某些家庭來說,成員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反而更合適。

最健康的家庭關係,未必是最親近和甜蜜的。若你透過思考、溝通、協商,與父母保持適度的距離,讓不同的個性、觀念、生活方式的人感到平衡與舒適,同時支援彼此成長,這就是最好的家庭狀態。

各種糾結的親密關係假象,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身心快樂。人的疾病七成是情緒導致的。你的身體狀況直接反映了你的人際關係狀況。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這個永恆的話題:健康與快樂。

從此刻開始,讓我們改變過去侷限的思維,採取積極的視角和開放的態度,重新開啓與戀人、自我、父母高質量的和諧共處模式。

20xx年,願有緣的朋友們,關係融和,歲月靜好,淺笑安然!

東湖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