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山洪災害防禦存在問題及對策

學問君 人氣:1.89W

安康位於秦巴山區,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屬南北過度性氣候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安康是個自然災害頻發區,特別是山洪災害每年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加強山洪災害的防禦是安康防汛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山洪災害防禦存在問題及對策

一、山洪災害的特點

(一)突發性。山區小流域因集水面積和溝道調蓄能力小,溝道比降大、流程短、產流快,水位變幅大,洪峯流量高,災害的形成過程往往只有幾小時甚至是幾十分鐘,洪水陡漲陡落。由於激發山洪的暴雨具有局部性和不可預測性,導致山洪災害的突發性。山洪爆發歷時很短,成災非常迅速,損失特別慘重。如20__年8月7日嵐皋曉道鄉2小時降雨150mm,漢濱區大河鎮小河村1小時降雨110mm,死亡和失蹤人員達60餘人。同年8月31日,平利老縣鎮風橋村、漢濱區縣河鄉關溝村3小時降雨量達200mm,死亡和失蹤人員達10餘人。

(二)毀滅性。山洪災害的發生與前期降雨的強度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突降大暴雨誘發山洪及泥石流災害,特別是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瞬間能量,沖刷力強、含沙量高、破壞力大,往往對房屋、農田、水利、交通、電力、通訊等設施造成毀滅性破壞。如20xx年8月29日,寧陝縣城12小時降雨347mm,縣城附近的長安河、魚洞河、東河相繼出現超標準洪水,縣城周圍出現69處滑坡、泥石流,近17萬方泥石流涌入縣城上下3公里;20__年6月9日寧陝四畝地鎮遭受特大暴雨,50餘人在洪水中喪生,四畝地集鎮洪水所過之處,留下的是一片廢墟。

(三)季節性。山洪災害是在暴雨的激發作用下產生的,山洪災害的發生與暴雨發生的時間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安康山洪災害主要集中在5—10月,尤其是在6—8月是山洪災害的高發期。據歷年災害統計顯示,在同一流域甚至同一年份內發生多次山洪災害的情況並不罕見。季節性強、頻率高的特徵較爲明顯。

(四)易發性。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安康屬山洪災害易發地區。加之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現有的防禦手段欠缺,預警預報設施不全,工程措施標準低,難以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減少災害損失。

(五)廣泛性。由於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加之山地佔國土總面積98%以上,山大、溝深、坡陡,全市有流域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67條,有暴雨高值高頻區鄉鎮50多個,到處都有發生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災害的條件,山洪災害分佈範圍極其廣泛。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山洪災害點多面廣,防禦難度大。山洪災害隱患點在10縣、區絕大多數鄉鎮均有分佈,尤其是50餘個暴雨高值高頻區鄉鎮更爲突出。據統計,全市山洪災害隱患點達數千處,危及126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山洪災害隱患大都地處偏僻,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通訊不暢,羣衆居住分散。

(二)工程設防標準低,抗災能力弱。江河沿岸集鎮唯有安康城區部分地段可防禦百年一遇洪水,其它城鎮只能防禦5—20年一遇洪水,還有1/3的集鎮基本無任何設防能力,更談不上量大面廣的村莊院落的設防問題。加之,全市有34座病險水庫和1萬餘口堰塘,一旦出現超強降雨及山洪,極易發生決口垮壩的危險。

(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加劇了山洪災害的發生。從歷次山洪災害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儘管災害的發生實屬人力不可抗拒,但是在建房、築路、砌堤、修田、棄渣過程中擠佔河道、開挖坡腳,與水爭地等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水土流失、阻塞河道,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改變了原有地表結構,從而加劇了山洪災害發生的'頻率和災害損失。

(四)預警預報水平低。山洪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和不確定性,防禦工作需要有較高水平的預警預報手段作爲支撐。全市200個鄉鎮目前僅有73處雨水情自動監測點,布點少、覆蓋面窄,局地性、小範圍的強降雨無法準確監測預報。

三、防禦對策

(一)加快規劃編制,注重部門協作。山洪災害的防禦涉及到各個方面、各個部門,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於20xx年經國務院批覆並實施。因此,要深入開展山洪災害調查,掌握災害發生和分佈規律,科學編制防治規劃,在規劃的統一指導下,實行山洪災害的綜合治理。水利防汛部門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涉水(河)項目的審批制度,加大水土保持、河流治理、河道清障劃界等工作;國土部門要嚴格單位和個人建房的審批,指導人們主動避險建房、修路和採礦;建設部門要做好城鎮尤其是小集鎮和農村建設的規劃;林業部門要加大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廣電、教育和宣傳等部門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二)加強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提高預測預報水平。監測預警系統監測實時降雨和洪水過程,預測山洪災害的發生,並及時發佈預警資訊,是減少或避免山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市已建自動雨水情監測站70餘處,人工雨量監測點40餘處,總量不足120處,平均每處覆蓋196平方公里。按照有關規範20—100平方公里密度佈設站點的要求,布點明顯偏少,遠遠滿足不了預測預報工作需要。因此,首先應按照規範要求加快雨量監測站點建設;其次是對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災害多發區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沿岸的集鎮、人口密集地區因地制宜的建設自動或人工水位觀測站;第三是儘快開展全市116座中小型水庫報汛、報警設施建設,提高預測預報水平,爭取防災和減災工作的主動。

(三)加強工程建設,提高抗災能力。一是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用3—5年時間完成全市34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確保安全執行,發揮防洪效益;二是抓好集鎮堤防工程建設。要把防洪工程建設納入城鎮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修好“保命堤”,確保安全;三是抓好漢江干流的堤防工程建設;四是抓好水保生態建設。

(四)完善防洪預案,提高應急能力。山洪災害防洪預案是山洪災害防禦工作的落腳點,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預案,不僅能提高應急處理能力,而且可減少或減免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目前,多數預案只能應對一般情況,經不起推敲,對超常情況下的應急措施考慮不周。因此,在預案的編制中應着重考慮以下三個問題:首先要考慮超標準洪水怎麼辦?局部區域同時遭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多災併發怎麼辦;其次是對預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實用性進行充分評估論證;第三是要堅持“以人爲本,以防爲主,防、搶、撤結合”的原則編制。

(五)強化工程管理,實現人水和諧。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加強涉水工程及村鎮建房的管理,嚴格項目審批,實現退田、退路、退房還河(溝),給洪水留夠出路,避免人水爭地,避開山洪災害。要儘快完善村鎮規劃,要按照“一高三避”(即:高出洪水線、避開水道、避開泥石流、避開滑坡區)的要求指導村民建房。在中小河流堤防建設中要按照洪水標準和量級拓寬河道,確保行洪暢通。同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範山區建設,避免因築路、建橋、修田、砌堤、採石、開礦、挖渠等人爲活動影響山體的穩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