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資訊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5.42K

全面推進財政資訊化建設,加大財政精細化管理力度,是財政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資訊化建設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的閱讀。

資訊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一、當前汝城縣財政資訊化建設的現狀

(一)資訊化機房、硬件、網絡建設情況。自2011年省廳推行“金財工程”以來,截至到2015年底,財政資訊化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72.66萬元(不含新機房及市局數據備份中心建設)。目前,機房硬件設備有空調、UPS電源系統、網絡設備、服務器、存儲陣列設備、終端管理軟件等。併爲“金財工程”縱向橫向聯網,“U8-財政一體化平臺系統”等執行提供服務。同時,還有1臺路由器連接市局政務專網。網絡上實現了“四級網絡貫通”。即省廳、市局、縣本級各預算單位和鄉鎮縱向網絡貫通。局域網採用雙網絡、雙佈線,實行內、外網分離,已建成了上連財政廳,下連各鄉鎮財政所,橫連縣本級各預算單位、各代理銀行的財政資訊專網。當前,與財政廳連接使用專網光纖1條,與市財政局連接光纜1條,與各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的縣本級預算單位連接使用縣廣電局網絡1條,由其中心機房進行路由與各預算單位連接,電信互聯網線1條,與農行、農商行、建行等代理銀行連接使用專網光纖4條。在財政業務及政務資訊等方面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搭建了縱橫網絡系統,包括縣級局域網、縱連財政廳、市財政局,下聯鄉財政所的廣域網和橫向連接同級預算單位等職能部門的城域網。部分鄉鎮財政所已連接10M專用光纖,爲國庫集中支付通暢執行奠定了良好的網絡平臺。所有接入財政內網電腦,嚴格實行內外網隔離。

(二)財政管理資訊系統建設和運用情況。按照財政部、財政廳相關資訊系統建設要求,財政系統從2011年底開始“由下而上”、“分階段”、“分步驟”穩步推行全縣財政一體化資訊系統建設工作。截止到目前,全縣財政均已實現網上辦公、財政核心業務透過財政業務資訊系統辦理。

1、縣本級財政資訊管理系統運用情況。目前我局分別啓用了用友公司和湘郵公司開發的軟件:用友公司U8財政一體化系統共有15個子系統,主要含財政應用支撐平臺、部門預算、指標管理(含實撥)、工資管理、國庫支付管理、公務卡管理、預算執行動態管理、賬務管理、綜合查詢等,湘郵公司軟件1個系統,即非稅收入,另外還有政府採購、惠農補貼發放、政府債務管理等十餘個獨立系統。

2、財政資訊管理系統運用情況。局機關已啓用了金財公司開發的15個財政核心業務資訊系統即指標、遠程申請、國庫集中支付、銀行清算、門戶、總預算會計、工資統發、資金管理、集中財務、非稅收入(用友-稅費統徵辦用)、部門預算、平臺接入、銀行接口、集中財務監管、預算執行分析。同時還執行了非稅(湘郵)、資產管理、補貼發放、政府採購、PPP項目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等10餘個財政業務軟件。目前,各預算單位、鄉鎮財政所辦理財政業務基本實現了網上辦公。總之,按照財政資訊一體化建設要求,各鄉鎮所及縣直預算單位已建立和完善了財政基礎資訊庫,縣財政與各鄉鎮財政所和預算單位實現了上下級財政數據共享,實現了財政業務的系統化、標準化、資訊化的管理目標。

(三)提升資訊化服務及網絡系統運用情況。在提升資訊化服務方面。目前已建成財政門戶網站即汝城財政綜合資訊網以及內部局域網網站,開通了汝城財政微信平臺等資訊化建設項目,並透過門戶網站及微信平臺,主動公開我縣財政年度收支預決算、財政三公經費、惠農政策補貼和社保補貼發放等情況,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可以透過門戶網站開展工資查詢。透過微信,網站宣傳我縣財政方面的新政策、新成就、新舉措力度,贏得了廣大網友和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和點贊。

在網絡系統運用方面。當前,我局透過瀏覽各類軟件,即登入U8財政管理系統,隨時瞭解各單位財政指標管理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工資統發和賬務系統的相關內容。各預算單位,相關操作人員可以透過統一的補貼發放系統,瞭解民生資金髮放情況,如良種補貼、農村優撫、養老、社會救助及村組幹部報酬等多項資金補貼。訪問“一事一議”瞭解惠民補貼政策,如各地區美麗新農村建設補貼到位情況等。

 二、目前財政資訊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我縣財政資訊化建設和應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上級財政部門對資訊化建設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財政管理資訊系統仍處在碎片化管理狀態。目前非稅、國考、政府採購、國資管理,惠民補貼發放系統均屬於不同系統,數據編碼不統一,許多財政基礎數據資訊不能完全共享。目前,全縣財政系統使用的業務軟件主要是基於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用友U8及其子公司開發的鄉財補貼發放系統和湘郵公司的非稅徵繳系統,兩家產品都有自身的數據編碼,軟件差異造成財政內部、外部形成了若干個相互、各自爲政的資訊應用系統。

2、對部分偏遠鄉鎮基層機構未能實行有效資訊化管理。由於受多種因素制約,有些鄉鎮預算單位不能執行財政一體化資訊系統。一是受財政體制影響,鄉鎮財政所一級財政管理,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指標及計劃管理上比較獨立,爲完全納入財政集中支付,目前僅在嶺秀、井坡、小垣等三個鄉鎮試點成功,爲大面積推廣。二是個別鄉鎮單位,尤其是鄉鎮中小學,受地理影響,VPN網絡執行不穩定,無法進行國庫集中支付,經常是由業務人員到縣城進行現場操作,極大的制約了國庫集中支付的推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有效監管。

3、資訊化建設隊伍素質尚需提高。財政局資訊中心現有工作人員2人,機關原有由各個重要業務股室熟悉計算機知識預算單位組成的資訊小組由於各方面原因長期爲形成有效合力。操作人員計算機操作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各業務股室業務人員大多數對資訊化知識較爲匱乏,對局資訊中心依賴度較高,既增加了資訊中心技術人員日常維保業務工作量,也不利於資訊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三、進一步推進財政資訊化建設,促進財政精細化管理的思考和研究

財政資訊化建設是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技術支撐和保障手段,也是財政與發展的“助推器”,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資訊化建設必須努力實現各業務環節和各管理層全面貫通,實現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統計分析全方位管理。因此,進入新階段的財政資訊化建設,必須加強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的建設,推動財政向前發展,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按照上級財政部門一體化建設要求,我市財政資訊系統建設今後應由、分散建設向一體化發展轉變,主要業務應用向財政業務全覆蓋轉變,支撐日常業務處理向推動加強財政管理、促進財政科學決策轉變。最終實現建設標準統一、數據庫統一,縱向實現財政數據共享,橫向實現財政與預算單位、銀行、稅務互聯,實現財稅庫銀相通。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高起點、前瞻性規劃。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資訊化建設是提高財政工作水平的必由之,是財政事業向前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夯實財政基礎、提高財政效能、實現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重要手段。財政資訊化建設應高起點、統一整體規劃,並分步建設。規劃的總體目標是:緊緊圍繞財政與發展大局,以資訊系統整合爲突破口,建設完善部分軟件功能,統一業務及技術規範應用支撐平臺,將所有的核心業務均納入一體化管理,在現有支撐平臺上開發新軟件,建成各級財政內部、財政與同級預算單位、上下級財政互聯互通的一體化財政管理資訊系統,全面支撐各級財政部門本級財政支出及對下轉移支付資金的規範管理,實現全縣預算自動彙編、收支及時彙總和決算即時生成。

2、要實現財政資訊一體化建設,首先應升級完善現有應用支撐平臺,共享資源。以《財政業務基礎數據規範》爲基礎,按照大系統的建設思,透過理順業務流程關係,統一編碼體系、統一基礎資訊、統一數據庫、統一報表工具、統一對外資訊交換、統一安全管理機制等原則,制定統一標準開發,使全縣各類軟件在同一平臺執行,實現全縣財政數據自動收集、彙總,達到財政資訊共享。最終構建覆蓋所有財政部門、所有預算單位、所有財政業務、所有財政資金的一體化財政管理資訊系統。

3、進一步完善部分軟件功能,強化財政管理職能。在現有國庫集中支付大平臺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資產管理、涉農補貼發放、資金監管、政府採購、債務管理等系統功能,使原有分散部署、各自的多個應用系統,逐步轉變爲資訊通暢、數據集中處理的新執行模式,打破資訊“孤島”。

4、在鞏固和提高現有資訊化的前提下,按照財政和管理需求,探索推進財政資訊化建設內容,在現有一體化平臺上研究開發績效管理、監督檢查、專項資金管理、單位會計集中監管等軟件系統。利用財政核心數據生成單位財務會計賬務,加強單位財務管理,實現財政資金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爲財政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5、運用現有綜合查詢分析系統,使資訊技術向深層次管理分析轉變。透過對財政收支、財政兩級專項資金、財政管轄單位預算編制及使用、單位人員工資、日常經費、採購、資產管理和惠民補貼資金髮放等一系列業務執行情況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反映出財政資金動態、靜態的變化,實現財政管理中對財政資金實時管理的需要。根據真實數據查詢和顯示的圖形,使管理者追蹤到具體的業務和底層資訊,爲領導提供預警功能和財政決策服務,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6、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強化資訊化工作領導,做到“一把手”親自掛帥,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將機關內熟悉資訊化建設人次納入統一管理、建立涉及各業務股室及二級機構的資訊化建設聯席會議機制,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資訊化建設情況分析會。

7、要提升素質、強化服務,進一步加大資訊化隊伍培訓力度。目前,財政部門既熟悉財政業務又熟練掌握資訊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卻嚴重缺乏,這也是制約財政資訊化建設的瓶頸。因此,要建立財政業務與資訊技術密切協作機制,取長補短,合理地開發和配置人力資源,採取繼續教育或培養深造等方式,既普及財政資訊操作知識,又儘快培養出一批既懂財政業務又懂資訊技術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效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