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資訊化管理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51W

資訊化管理是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過程,它是將現代資訊技術與先進的管理理念相融合,本文就來分享一篇資訊化管理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資訊化管理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要求

(一)總體思路

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社會現有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狀況,瞭解社會未來三年對計算機資訊管理人才的需求及培養要求;同時也爲了對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教學進行指導,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目前社會對計算機資訊管理人才的需要,根據我院安排,資訊工程系開展了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對計算機資訊管理人才需求、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定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調研內容

1.瞭解與本專業培養目標吻合的相關行業、企業的現狀、用人需求及教學建議;

2.瞭解學生所從事的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及崗位技能標準(包括工作職責);

3.瞭解畢業生或實習生的工作狀況(包括考勤、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的適應性等);

(三)調研方式

1.問卷調查

2.電話訪談

3.文獻、網站評閱

4.現場調研

5.專題調研

(四)調研範圍

1.國家級、省級、縣級行業協會

2.區域內對口企業

3.區域內相關產品銷售市場

4.省內各市人才交流中心

5.省內(外)同類院校

(五)調研對象

1.行業專家、行業協會及管理部門相關人員

2.相關企業負責人、總工程師及部門主管、檢測與認證機構相關人員

3.相關企業的車間主任、技術人員、工段長、操作工,相關產品市場銷售人員

4.專業歷屆畢業生與在校生

5.用人單位企業負責人、人事主管、車間主任等

6.同類專業同行

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一)人才需求的宏觀背景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並確定了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協調發展新理念,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戰略和行動,包括,“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一帶一路”、《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

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爲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培育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從2010年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開始,到2014年召開全國職教會,以及2015年制定《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全國職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基本確立 。

濰坊市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加寬建設數字濰坊,加快資訊化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的應用,實施企業資訊化示範工程。

(二)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從全國範圍來看,企業資訊化的進程在飛速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也在逐年上升。大量傳統企業在不斷加快資訊化建設的進程,“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這是我國已經確定的長遠戰略發展目標,而計算機資訊管理人才的短缺成爲阻礙資訊化建設發展的瓶頸。

山東省圍繞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總目標,以“互聯網+”發展爲抓手,堅持“四化”同步協調發展,堅持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致力融合應用,着力激發“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突破新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新服務、創造新業態,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省內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升級。

隨着我國和山東省資訊化建設的深入發展,計算機資訊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越來越大。當前計算機資訊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總量在計算機行業排名靠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大約需求100萬各種類型的專業畢業生,其中高職院校畢業生主要從事資訊管理、資訊系統實施、資訊系統軟硬件平臺維護等崗位的一線基礎工作,特別優秀的可以從事一些開發研究工作。

單就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從全省範圍看,2014年,統計內資訊技術服務企業3093家,從業人員31萬人,實現軟件服務收入3088億元,同比增長30.4%,高於全國平均增速9.5個百分點。預計到2017年,資訊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200家,從業人員35萬人,軟件服務收入超過40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到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500家,從業人員40萬人,軟件服務收入超過6000億元。

(三)企業用人的素質與能力要求

企業對素質、能力的需要程度是制定指導方案的重要依據,資訊技術類企業和互聯網電商類企業選擇素質要求和能力要求的“非常需要”、“需要”項如下:

1.  資訊技術類企業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

2.  互聯網電商類企業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

3.  資訊技術類企業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

4.  互聯網電商類企業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

(四)專業人才需求調查

目前,我國計算機市場的主體仍然是行業應用市場,在國家“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行業應用市場總體上保持穩定的增長,但行業間需求不一,增長各異。國家資訊化進程涉及到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資訊系統的建設與執行,是目前和今後採購、應用計算機產品的主流需求,這些用人單位需要大批計算機資訊管理人才。

我省採取分類推進工業企業資訊化應用的方式,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對中、小微企業,着重引導企業利用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資訊化基礎應用和推進資訊技術綜合集成應用。中、小微企業對資訊系統應用、實施與維護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

在資訊技術服務業轉型升級上培育壯大電子商務新興業態是重點任務之一,着重發展立足實體經濟的自主電子商務平臺。着力推動企業透過網絡化製造系統和網絡商業生態服務支撐體系,實現產品設計、採購、製造、銷售、管理等生產經營各環節的企業間資訊化協同創新,打造網絡化新型企業創新集羣。互聯網商務平臺建設與運營應成爲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從濰坊的現狀看,資訊化在濰坊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主要是缺乏足夠數量和質量的懂計算機知識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特別是既懂業務流程又懂計算機的複合型的骨幹人才比較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訊建設的質量和速度。

(五)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反饋

說明:本專業爲2014年新上專業,目前沒有畢業生。

三、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分析

(一)就業崗位分析

(二)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面向計算機產業(公司),製造業(企業)和國家機關等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房、計算機室及辦公計算機崗位,培養掌握計算機資訊管理的.基礎知識與職業技能,具有資訊統計分析與處理、資訊系統實施與維護、軟硬件系統組裝與維護、數據庫、網絡、網站執行維護管理、資訊系統開發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社會各組織中從事計算機資訊管理和服務類崗位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四、專業教學改革、專業建設方案及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建議

(一)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的調整

面向企業資訊化的整個產業鏈培養人才。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職業方向的拓展,隨着資訊化產業的發展,面向企業培養的人才定位在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上。

(二) 改進和完善現有課程設定

根據人才需求的市場調研的實際情況,面對社會發展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進行項目化課程設計時,加大項目化教學的力度。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按工作崗位設定模組化課程,形成新的課程結構,做到理論與實踐融爲一體,專業理論爲專業能力服務,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課堂講授與操作練習同步,構建項目課程體系。

(三)教學內容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

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按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實踐工作崗位設定教學模組。在每個模組的教學中,應儘可能以崗位實際項目作爲教材,以實踐操作爲教學的主體內容,根據具體操作需要安排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融爲一體,在教學活動中將其同步傳授給學生。

(四)建設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與項目教材改革制度

爲了培養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從長遠發展出發,學校必須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相關設備,爲實踐教學提供物質條件。根據科技進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要建立和完善校內外實習基地,鼓勵學生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

學校教師加大力度,編寫適合教學的項目化教材。

(五)大力培養實踐教師隊伍

項目化教學對指導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要求實踐指導教師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加大教師下企業鍛鍊的力度,增強教師的實戰經驗。要求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社會聲譽高、充滿活力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

(六)改革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

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要求積極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融“教、學、做”爲一體,採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教學規範,考覈方式靈活多樣、恰當,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理論實踐教學交融並進,以學生爲本,注重“教”與“學”的互動。注重職業情景的創設,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教師必須重視實踐,更新觀念,爲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考覈方式以學生崗位能力、實際工作過程技能、作品完成效果、學習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製作效果、團隊協作能力、職業道德能力、自我紀律約束爲依據,進行綜合評價。

1.“工作崗位性”評價

學習中的實訓過程當作對實訓的成績評價。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崗位對從業人員具有特定要求,專業性是其工作的一大特性,學習過程中本崗位技能的熟練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評價項目。

2.“工作過程性”評價

工作過程學生能積極參與,培養團隊協作的方式使學生樂學,好學,學習有目的性,在工作過程中有收穫,享受制作提升技能又學到專業知識的全新教學方式。由學生自評、教師評價、成員互評形成。

3.“工作效果性”評價

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完成了基礎知識學習,透過工作崗位模擬,拓展知識面,團隊協作完成作品創作,提升了知識實際運用能力,以完成時間、工作情況爲評價依據。

4.“工作系統性”評價

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的掌握了工作崗位的工作流程,在體驗課程的學習中逐漸瞭解面向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巧,並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增加對崗位需求的瞭解,透過崗位模擬,應用軟件學習,職業能力培養,把學生逐漸培養成爲專業能力強、適應相應工作崗位的“企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