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51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1

在校本成語故事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惑着我。一個是一節課學兩個成語故事,時間總是不太夠用,有時只能完成一個故事的教學任務。再一個問題是我每次講完故事,就讓學生說出喻義。學生往往亂說,因爲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還不到位,我就讓他們再複述故事,如果學生還說不準,我怕時間不夠用就給出現成答案。讓學生硬把答案記住。

爲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在教法上不斷探究,終於尋找到了較好的教學方法。

過去我是讓學生全文複述故事或全文表演故事,這樣耽誤了好多時間。現在,我只挑能揭示成語原意和喻義的重點部分讓學上覆述或表演,再設計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就能很容易地說出來成語的原意和喻義,真是水到渠成,又節省了時間,不失爲一個好方法。

如成語故事《焦頭爛額》和《曲突徙薪》來自於同一個故事,這人故事

較長,要是一遍遍去複述全文,時間肯定不夠用。我仔細分析,發現故事當中客人對主人提建議的那段話,就是"曲突徙薪"的原意,賓客說的話就是故事中蘊藏的道理。我就把這兩段作爲重點,讓學生複述,並畫圖加以演示,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曲突徙薪"的原意和比喻義。而後我又透過設計問題:那些救火的人被燒得怎樣?他們的處境如何?引出了焦頭爛額這個成語的願意和比喻義。最後又讓學生用這兩個成語進行說話練習。由於問題設計精當,不拖泥帶水,只用了半節課時間便完成了這兩個成語的教學任務。

後半節課,我採用了猜畫謎的方法匯入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成語的教學之中,由於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我趁機讓他們分組表演,把鷸和蚌爭鬥的場面再現出來,並讓學生說出誰贏誰輸,而引出雙方爭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從中得利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說出了這個成語的喻義。並透過聯繫實例讓學生加深了理解,並能夠學以致用。

這次縣教研室老師來聽課,我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讓學生明白了道理的同時,知道了成語的來源,瞭解了喻義,學會了使用,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2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髮……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爲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裏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髮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3

本次活動是一個續編講述的語言活動,在本週這已經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對於這樣的續編繪畫和講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活動中小朋友能從圖片的內容瞭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他們也能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說出了自己對於小貓咪咪跑掉後的猜想。有的說"爸爸說,抓到了

我要打它一頓,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當幼兒看到幼兒用書的最後一張圖片,他們就說:"小貓又送了一盆花給爸爸""那這盆花哪裏來的呢?""小貓又是怎麼對爸爸說的呢?"我就及時的引導幼兒想象......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從自己的想象中進行簡單的繪畫表示,雖然有的幼兒繪畫的並不好,但她講的卻是很動聽,也有的幼兒繪畫的很好,但講的卻是不怎樣。不管如何從幼兒每一張圖片中發現每一個幼兒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活動效果較好。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4

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因爲文字淺顯易懂,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在學生熟練朗讀,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引領學生練習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成語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從而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其中,《畫龍點睛》的中心人物是張僧繇,故事情節的發展是圍繞人物展開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語“畫龍點睛”的含義。

課上,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想象說話:遊客們是怎樣說服張僧繇爲龍畫上眼珠子的?當天氣突變,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後,遊客們又會有何反應?會說些什麼?學生的表現十分踊躍,口語表達還真是不錯,想了許多的理由,張僧繇被說服了,遊客們對他的點睛之筆讚歎不已。在課堂中,學生纔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夥伴,在課中只需稍作點撥、引導,學生的靈氣,學生的創造性纔得到了真正的釋放。

課文一共有三個簡短的小故事,在教學《自相矛盾》時,我讓學生透過對話朗讀,把那個楚國人自賣自誇的語氣給讀出來,並上臺表演,把他們所體會到的感覺,表演出來,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課文,理解課文。《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中南郭先生的心理想法是留白,而抓住了他的心理想法,對這個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瞭然了。所以針對這個故事我設計了兩次說話練習,一是說說南郭先生準備混進去時的想法,二是說說他拿到俸祿時的想法。最後,我讓學生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以後他會幹什麼?由動口,到動手,讓學生寫出自己想象的部分,也顯得比較輕鬆。在教學《畫龍點睛》時,我讓學生透過比較點睛前、點睛後的遊人的表現,這個地方有一個留白,可以請學生進行想象說話,來感受張僧繇繪畫技藝的高超。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5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則寓言故事,一個是《亡羊補牢》,一個是《南轅北轍》。這兩則語言都出自《戰國策》。這兩則寓言,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學中要在學生感受解釋形象、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在把握故事內容上,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有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寓言的方法。

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兩則寓言故事講了一件什麼故事,弄清故事的情節,也就是弄清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要在掌握故事情節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對寓言的形象地認識,體會蘊含的道理。(1)先讓學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內容。(2)啓發學生根據故事內容,簡要地說說寓意。在學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想。

二、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

去發現問題、互相討論,解答。學習《亡羊補牢》可以抓住"後悔、接受"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讀書討論,想想從後悔一詞中瞭解到了什麼?從?"接受"一詞中明白了什麼?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再也"強調了養羊人修補羊圈後的結果,說明了有錯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強調作用。

三、重視課後思考題。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個寓言故事。(但是不要讓學生背誦課文)教師要儘量拓寬學生的思路,結合實際談,講的例子要多一些,廣一些。思考練習題到最後。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6

《成語故事三則》課文中的“濫竽充數”故事中,最後寫到“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在“畫龍點睛”的故事中“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兩個“只好”讓我頓生靈感,我透過讓學生反覆朗讀,從而體味其中的感情。學生結合課文講出了很多讓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在“濫竽充數”中的答案爲:

1、南郭先生很無奈。

2、爲南郭先生感到一絲悲哀,因爲他失去了工作,因爲他不學無術。

3、南郭先生應該很幸運,竟然矇混了這麼長的時間,還得到了俸祿。

4、感到好笑,這樣的結果南郭先生肯定也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充數”總是要露出馬腳的。

5、感到可恥,對這樣的人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同情心,只有這樣他才能痛改前非。

同學們帶着各自的感悟讀這句話各有趣味。在“畫龍點睛”中的答案爲:

1、有種被逼無奈的感情。

2、“只好”和“輕輕一點”相互對比,突出了張僧繇那種胸有成竹的感覺。

3、不被人理解,也許他爲自己找不到知音而難過吧!

然後我又讓學生分別表演這兩句話,同學們表演得惟妙惟肖,也許這是源自我們深刻把握了人物的內心而取得的效果吧!

(後語:文字的把握要找到鍥入點,從而去挖掘文字深刻的內涵;讓文字體現本真的價值的同時,超越文字往往需要我們更多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