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場動態>

淺析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形勢及挑戰

學問君 人氣:3.09W

淺析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形勢及挑戰

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的換擋正在進行,2015年上半年全國GDP增速爲7%,較2014年繼續呈下滑狀態。宏觀經濟增速的這種趨勢性變化,表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進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由此也給就業形勢造成深刻的影響。

淺析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形勢及挑戰

我國就業的總體情況

第一,在就業局勢總體保持穩定的同時,勞動力市場的活力有所下降。

結合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情況,可以認爲當前的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從調查失業率的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1-3月份,受到春節和當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一季度調查失業率水平提高,3月份達到5.19%的高點,之後逐月回落,6月份已低至5.06%,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比上年同期增加46萬人,同比增長0.3%。但與此同時,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監測中心的數據,去年以來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中勞動力供求數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在總體上呈現減少趨勢,表明勞動力市場的活力有所下降,應該引起注意。

第二,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在經濟增速下行中進一步凸顯。

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將繼續凸顯,主要表現在:高等教育結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結構之間的不匹配仍然存在,並且隨着經濟增速下行中經濟結構的調整而更加明顯,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還在繼續;產業結構升級和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既存在職工失業轉業的問題,又存在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技工特別是進階技工短缺,近3年技工求人倍率超過2:1;產業結構方面,就業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2014年,在全國就業人員中,三次產業的就業人員分別爲29.5%、29.9%和40.6%,第二產業首次超過了第一產業,產業就業結構正式轉變爲“三、二、一”,但是與產業結構相比,第一產業就業人數佔比仍然較高,第三產業吸納的就業人數明顯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

第三,創業帶動就業釋放政策紅利。

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整體背景下,以創業帶動就業正在成爲促進就業的新路徑。2015年上半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關於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以及其他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系列配套政策。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註冊企業達到200.1萬戶,增長19.4%,日均新登記註冊企業戶數保持在1萬戶以上,註冊資金增長了43%,由此帶來的就業效益是,6月份創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比1月份上升了0.11個百分點,這意味着透過創業創造了近百萬個創業崗位。在全部創業人羣中,農村勞動力大約1.3萬人,同比增長3.1%。

經濟增速下行給就業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第一,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給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提升提出更迫切的要求。

經濟增速減緩意味着當前經濟發展動力所蘊含的能量正在衰減,需要新的經濟發展動力給予支撐。這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從過去依靠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資源投入量轉向提高投入的效率,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總量,完善人力資本結構,以人力資本作爲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實現這一轉變就需要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素質得到相應的提升,特別是要促進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與市場需求相接軌。但在實際中,勞動者和企業缺乏提升職業技能的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供給與市場用工需求之間存在偏差,政府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不能有效發揮激勵作用,以及職業技能鑑定含金量不高從而影響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等等。這些問題都給勞動者職業技能的提升造成了阻礙,成爲促進就業的風險點。

第二,中小企業受經濟增速下行的'影響更大,並由此產生新的就業問題。

爲了緩解經濟增速下行給企業帶來的經營壓力,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以增強流動性、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的政策最受關注。但調研發現,中小企業難以從這些政策中獲得真實好處。在實際中,商業銀行通常要求中小企業在獲得新的貸款之前必須償還之前從銀行所借的資金,而中小企業在經營困難期間自身無力償還,通常透過民間借貸的手段轉借資金償還銀行貸款,希望藉此獲得新的貸款。但是商業銀行出於其規避風險和獲取利潤的本位,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下,不願貸款給中小企業,導致中小企業無法償還之前爲填補銀行貸款而轉借的高利息民間資本,引發許多中小企業破產,從而造成了新的就業問題。

第三,以鼓勵創業爲導向的商事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完善。

今年以來,工商部門開展了註冊資本實繳制到認繳制、“先照後證”等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放鬆了創辦企業、開展創業的政策要求,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各界的創業熱情,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是改革之後隨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成本的降低,出現了大量辦理執照的現象,而在執照的使用方面存在監管漏洞,可能出現利用執照偷稅漏稅、倒賣發票、開展信用投機等問題;二是創業企業的生存仍然困難,新創辦企業在融資方面遭遇的障礙較多,資金不足是企業生存的重要瓶頸,一些創業大學生和農村勞動力市場營銷能力、企業運營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着創業企業的生存發展;第三,目前的工商營業執照缺乏退出機制,對於無人領取的營業執照,工商部門無法予以吊銷,由此會影響地方相關經濟數據的年報,不利於國家對市場形勢的判斷,同時損害本地市場的信譽度。

第四,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如何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方面的決定性作用需要進一步探討。

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梳理政府和市場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功能定位,將市場機制作爲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導手段。但是在實踐中,受到傳統政策模式的影響,在經濟下行時,政府的作用往往被過分突出,對於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雖然有短期作用,但是卻不利於爲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優質勞動力,並且給未來埋下勞動用工方面的隱患。因此,對於政府在緩解就業問題、促進充分就業方面的責任應當實現理論解釋和實踐工作上的突破,特別是在公平就業、創業創新、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等方面進一步給予探討。

 促進就業的總體思路

一是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穩增長、保就業作爲宏觀調控和制定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的下限,將就業指標完成情況作爲評價經濟執行的重要依據;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並完善落實創業扶持政策,促進就業創業穩定增長。二是重點關注和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效益和公信力,繼續利用並不斷提高第三產業、服務業和小微企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努力穩定第二產業、製造業領域的就業崗位,做好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企業職工安置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三是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和解決就業問題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透過市場力量提高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和配置的效率,將政府責任定位在保基本和維護市場公平、開展市場監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