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教育局關於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年度工作總結

學問君 人氣:2.55W

篇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特色的重要體現,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髮展的深厚土壤,是學校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的根本,校園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在傳承學校歷史,立足當前發展,面向學校未來有着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並將潛移默化影響着師生精神面貌及其成長。基於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本研修報告從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校園文化內涵及對促進學校發展的作用進行論述,並提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教育局關於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年度工作總結

正文:

一個健康的人僅僅有健康的體魄,合理的習慣還不夠,還必須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代表這個人的生命和價值。一所學校擁有先進的設備、精良的師資,規範的管理還不能體現其最大的價值,其文化底蘊的深厚程度和文明的傳承歷史才能體現其存在的全部意義。許多優質學校、特色學校就是他們有着優良的校園文化,正是這種校園文化彰在顯着學校的精神和內涵 ,激勵着師生健康、活潑、生動的發展。理解和認識校園文化建設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責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走學校內涵發展的路子是學校當前乃至今後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加強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1、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現階段我國任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面還不發達,和發達國家還從在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斷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而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則要靠教育,學校則是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宣傳和教育的重要陣地。

2、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需要。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其本質是經濟和科技的競爭,說白了就是人才的競爭。所以我國從這一戰略高度出發,提出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而學校又義不容辭的肩負起這一重任。

3、校園文化彰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方向。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驅動力、生命力,是學校師生教育教學與生活中形成的特殊的社會文化。它作爲一種環境教育力量,是學校面貌的物質、精神反應。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與發展特色。

4、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爲素質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無論是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鼓舞人心的校訓格言,還是和諧的人際關係、積極進取的校風學風都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經意間使受教育者的感覺器官得以生動的刺激,心靈得以深刻的浸染,不知不覺地接受隱含於其中的觀點、價值。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爲不僅直接受直接經驗的影響,而且也受觀察的影響,透過他人的行爲及結果,成爲個人的價值觀念並儲存下來,這個過程需要教育者選擇合適的機會,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耳濡目染,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把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溶爲個人內在的品質,促進道德成長,並以一定的具體行爲表現出來。發揮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積極教育影響把消極影響納入可控制的範圍,就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素質教育獲得最佳教育效果的關鍵所在。

二、 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校園既是文化建設的傳播場地,又是文化創造的誕生地。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作爲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具體表現爲: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複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儘管各級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衝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爲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後,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校與校之間仍存在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爲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薰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四是由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和任務

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它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園環境教育設施和教學、生活管理制度,反映在軟件方面包括校風、教風、學風、校園文體活動等。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具有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在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推動下,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受到激勵、鞭策,健康成長。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要求促進人的發展,爲人的發展服務。

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爲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爲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範爲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中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2)重視和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形成對教職工具有凝聚作用、對學生具有陶冶作用、對社會具有示範作用的優良校風。(3)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4)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建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四、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提煉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所有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宗旨。學校是否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是否有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因此,學校要繼承傳統,還要結合形勢有所創新,借鑑外學校經驗,結合時代精神,提煉學校自身的辦學理念。

其次是師德建設和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在師德建設上,我認爲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教師要改變教學行爲就得先改變觀念。這關乎教學的靈魂和信念,關乎教學行爲的目標和歸宿。學校只有加強教師職業形象、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形成一個團結協作、互相支援的堅強的戰鬥集體與良好教風。校風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好的校風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髮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爲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爲的侵蝕和干擾。學風建設。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第三要加強制度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系統的規章制度才能規範師生的行爲,纔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我們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第四要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精心打造校園文化環境,使校園的規劃、景觀、環境呈現一種和諧美。要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充分發揮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用優秀校友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創業歷程和成就,激勵學生自尊、自立、自強、自信。要重視自然環境建設,使校園的路、水、園、林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

第五要構建豐富多彩、常規的師生文化活動。建立學校的文化傳統,確立學校重大集會的時間,開展主題教育。如:開學典禮、迎新生會、畢業典禮;國旗下講話;重大節日的紀念活動。利用獨特的地域優勢開展教育活動。確立屬於學校師生的節日。如:藝術節、運動會等,展示師生在繪畫、表演、手工製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長。建立健全師生課外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創辦校刊等。透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提升了他們的能力。

文化是一所學校最值得品味的東西。沒有優秀的學校文化,便不會有卓越的學校。現代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它引領着學校的各項建設。賦予學校各項建設的文化內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面對更加開放的、多元文化並存的社會和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隨着市場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在社會各領域、各層面的不斷推進,以及學校自身的發展,學校領導班子要帶領全校師生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厚重的使命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透過營造一種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精神氛圍,來促進健康的集體輿論,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校風傳統,統一的文化認同的形成;組織個性化、有特色、高品質的文化娛樂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開展系列化、開創性的知識文化活動,來擴大學習的認知領域,挖掘學生的潛力,鍛鍊學生的才能,使學校成爲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一部和諧優美的協奏曲,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蘊。

篇二:全面加強學校管理提升學校內涵發展

各學區、中學、局直中小學、幼兒園、民辦學校:

20xx年既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又是迎接縣域教育均衡發展複檢的關鍵之年(2017年我縣將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複檢評估)。全縣各級各類學校要開好局起好步,把學校工作的注意力和關注點聚焦到學校管理上來,使我縣由教育大縣變爲教育強縣,在社會轉型、教育深化改革、文化迴歸的綜合改革大潮中有所作爲。因此,縣教育局研究決定將20xx年確定爲學校(幼兒園)管理標準落實年,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理念,以國家《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和《幼兒園管理條例》爲指導,以完善學校法人治理體系爲核心,按照“整體規範、全面推進、以點帶面、形成特色”和“行政推動、《標準》指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創新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構建現代學校治理體系,提升學校法人治理能力,推進學校治理法制化、規範化和民主化,全面加強學校管理,

進一步推進幸福教育,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實現師生幸福成長,特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轉變管理理念,更新辦學思想

(一)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實現管理育人的目標。

在2015年全面學習《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的基礎上,重新調整和規範學校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按照《標準》的要求和職責進一步做好《標準》與學校文化、五星級學校創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提升學校內涵發展水平的深度融合。形成局統籌規範管理,學校照章自主辦學,社會多元民主共治的現代學校治理體系。有效實施學校自主管理,激發辦學活力,釋放教育智慧。要建立好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流弊,發揮學校各層級領導幹部的職能作用。變“一言堂”爲“羣言堂”,在調動廣大幹部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促進學校民主管理和特色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讓教師得到全面成長,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努力打造具有圍場特色的幸福教育。

(二)樹立學校管理新理念,順應教育綜合改革的新變化和新發展。

國家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已出臺,基礎教育將產生一次歷史性的大變革,這就要求學校管理理念隨之進行變革和調整,學校校長的角色定位隨之轉換,同時要求校長在從事學校管理活動中,採取相應的新策略,進行相應的新思考。做爲教育幹部尤其是校長務必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轉變舊的管理理念,樹立現代學校管理觀念,以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爲本,創造性地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

1.學校管理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轉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做爲教師的職業角色決定了他追求的價值取向: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承認永遠高於物質利益。就是要求對教師的管理必須樹立如下理念。

第一,信任教師,知人善任。培養學校骨幹教師隊伍。將骨幹教師的素養框定在師德修養、教學能力、教學實績和科研能力四個方面,引導教師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學術力量吸引並影響學生。給教師搭建更多更大展示、學習、進修、交流的平臺,在多方面向優秀教師傾斜,鼓勵並扶持他們建功立業;把業務管理權限下放,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師充滿智慧地開展工作。把責任還給教師,讓教師創造性整合、補充、調整、拓展課程,把時空還給教師,充分利用教師擁有的資源,尤其是資訊人力和社會資源爲學校所用,進而將學校、家庭、社會聯繫起來,形成育人共建的合力。

第二、無情決策,有情操作。人本管理實質是保護人的自尊,激勵人的情感,彰顯人的價值。教育是一項直麪人生的事業,教師要想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要讓教師的職業生活豐富多彩,鼓勵教師追求精益求精的育人境界,真正把“育智”教育轉變爲既“育智”又“育心”的教育,在教師的專業成長進程中要求學校校長要爲教師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搭建成長成功的平臺。尤其對青年教師要從他們的職業思想和職業素養、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上進行全方位多形式的打磨和歷練,對待不同層次的教師要在其成長進程中採取不同的策略和路徑,形成梯次遞進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師團隊。

第三、固志不倦,樂教善育。學校管理是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以促進人的發展爲宗旨。如何讓教師在漫長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都保持極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我們在教師管理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哲人曾說過:“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因此,對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激發就需要加強師德教育,使廣大從教者真正樹立職業觀念,固化愛崗敬業的職業思想,培養他們的教育情懷,強化教師的職業認同,做有教育追求的施教者,做幸福並快樂

着的園丁。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影響和帶動學生。古人云:才高爲師,身正爲範。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的垂範作用是一種不留痕跡的最有效的教育。

2.學校管理由權利經驗管理向科學文化管理轉變。  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是業務上的指導,再次纔是行政管理。校長的人格魅力、學識水平和率先垂範是最有力量的`領導。校長是先進教育思想的傳播者,要引領教師明確教育發展的新動向,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深入教學一線參與教科研活動,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活動提供諮詢服務,將自己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滲透並傳播到教師的學科教學活動中,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備課、上課、說課、反饋、教研等)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評價注重過程,把握要素,講究科學,突出實效。

時下,以人爲本的管理已成爲廣大校長的共識。所謂以人爲本就是以學生和教師的成長髮展爲本,尊重師生的意願,遵循他們成長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校長要講究領導藝術,尊重師生並讓他們學會自我尊重;發現優長並讓師生學會自我發現;激勵師生並讓他們學會自我鼓勵。發現每個人的優勢並因勢利導,發揮優勢開展工作,形成民主、寬鬆、積極進

篇三: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總結彙報材料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推動教育發展的着力點和落腳點,是堅持立德樹人,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爲更進一步加強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根據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檔案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我校擬定了《xx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並按照方案切實開展工作,從20xx年9月啓動至今,在縣教育局、當地黨政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在xx小學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初步成型。現將學校主要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xx小學是一所中等辦學規模的中心完小,573名學生,35名教職工,附設3個學前班,學生156人,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2272.8平方米,生均21.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356平方米,生均5.9平方米。

二、加強領導,成立領導機構,落實建設目標

爲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副校長爲副組長,中層領導及教師代表爲成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研究落實了以“精心組織,逐步深入,打造精品,彰顯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目標,確定了以培養優良的校風、學

風、教風爲核心,以優化、美化學校文化環境爲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活動爲載體,以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爲目的,推動形成厚重的學校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化風尚等一系列的建設綱領。旨在透過建設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把學校建設成爲校園環境優美、學習氛圍濃厚、內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學質量一流、文化底蘊豐富、有自己特色的人民滿意的學校。

三、20xx年9月至今完成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一)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首先是精神文化的建設,它是一個學校的主題,學校的發展離不開這個主題,它指導着學校發展的方向,指導着學校辦學的方向,指導着教師的工作方向。爲此,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透過召開家長會議、教師座談會等形式,深入教師、學生、家長、社會進行調研,力求制定符合xx小學發展所具備的精神文化,20xx年9月,xx小學確定了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徽、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並製作上牆,有了精神文化的支援。我們學校的校訓爲:“健體、博學、感恩”;校風爲:“明禮”、“勤奮”、“健康”、“快樂”;教風爲:“嚴謹”、“求實”、“合作”、“創新”;學風爲“勤學”、“善思”、

“團結”、“進取”。

(二)物質文化建設

如果說精神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發展的主題,那麼物質文化的建設便是這個主題發展的支柱。透過多方調研,我們將“美化環境文化,構建人文生態校園”作爲物質文化建設的目標。美化環境文化是途徑,構建人文生態校園是目標。在美化環境文化的工作中,我們的建設方思路是: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立足傳統實際,確保整個校園乾淨、整潔、美觀、有序,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爲了實現這個建設目標,我們將走廊文化、教室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牆面文化作爲建設的主體。我們認爲,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課堂說教,一所學校,教育的對象也不僅僅是學生,只要是身處學校,無論身份,都應該得到教育。而構建“人文生態校園”則可以起到全面教育的效果,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效。爲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物質文化建設工作:

1、校園整體規劃:對校門、操場、過道、樓道走廊、教室、辦公室、專用教室、花池等進行整體佈局美化,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育人環境。首先做到車輛擺放整齊,路面整潔衛生,校園內地面無垃圾、無痰跡、無衛生死角。其次是在樓道、牆面醒目處貼上衛生、安全標語、字畫等,對師生進行渲染教育。

2、學校樓道文化建設

樓道是學生長期經過的地方,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好陣地,我們以“安全、誠信、勤學、感恩”爲主題,對教學樓的樓道進行精心佈置,張貼上下樓梯安全標語、教育教學格言等宣傳畫。“播種良好習慣、收穫健康人生”,旨在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

3、打造班級文化。

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室、寢室文化設計競賽。每個班根據自己的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訓、班規,佈置學習園地、班級風采展示臺等,分版塊的展示班學生作品及班級風采。要求嶄課桌、生活用品擺放整齊、科學合理佈局,並在教寢室前左角建立衛生角,工具擺放在工具箱等。良好的教室、寢室設計佈置,可以使學生時時沐浴在文化的陽光之中。

4、建設辦公室文化、功能室文化。

教師辦公室的佈置也是體現學校物質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去年我們新添置了教師辦公桌椅,今年,對辦公室進行了重新佈置,力求爲教師打造一個美觀舒適、富有精神文化氣息的辦公環境。學校還重點建設了會議室、音樂教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行政辦公室、心理諮詢室等七間專用功能室。學校利用有限的資源,規範了學校的辦公場所。爲加快校園資訊化建設速度,我校爲每個辦公室拉通網絡,提高辦公效益。

5、校園綠化硬化美化

綠化。我校綠化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綠色”仍然不夠。在今年3月,學校對校園綠化再一次進行了添置。修補增添了幾個花壇,增添了價值2萬餘元的花草樹木,對運動休閒場所、過道教師辦公室、學校花池進行了綠化補充,使校園更加充滿綠色的氣息。

硬化。經過一年的校舍改建,校舍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地面到處坑坑窪窪,面對師生“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窘境,我校籌集資金30萬元,實施“硬化暢通工程”,硬化了各處過道共計2000多平方米。

6、餐廳文化建設。

以“衛生文明、勤儉節約”主題,打造我校餐廳文化。每學期開學第一週,就透過班會、板報等形式,讓我每位住校生知曉學生用餐的規則要求,懂得衛生文明、勤儉節約對個人及學校、社會的重要意義。我們還在學生餐廳張貼了《學生用餐制度》、宣傳畫、名言警句等營造濃厚的“衛生文明、勤儉節約”的餐廳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我校學生用餐能很好地做到文明有序、衛生節約。

7、圍牆文化建設。

圍牆文化建設,我們準備立足傳統,迴歸經典,對圍牆進行精心打造。我們建設的主題是“誦讀經典,潤澤心靈”,主要內容是與孩子習慣養成方面的《弟子規》節選、禮儀小故事、禮儀小標語、安全常識等,旨在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