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無薪休假“能解就業危機?

學問君 人氣:1.59W
    日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集體出現“無薪休假”。有的要求所有員工每月至少休4天無薪事假,領取加班費每月最多不能超過36個小時。有的要求員工自行選擇在未來一年內休最多不超過40天的假期,其間薪酬按原薪酬的20%計算。而也有公司在2008年聖誕前夕,就要求手頭暫無工作的員工,從 2008年聖誕節到2009年年初,連續休假11天。有的則宣佈在中國地區採取員工自願無薪休假制度,期限爲一個月,且不鼓勵員工加班。

  “四大”颳起的這股“無薪休假”風,在今春職場並非鮮見。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部分企業使出“無薪休假”的招數,以期度過危機,甚至有省政協委員建議取消帶薪假期。企業員工的觀點也不盡相同,有的主張與企業“共患難”,有的堅持“帶薪休假”是公民的正當權益。

  企業:放長假渡難關

  在人才市場找工作的方先生講述了自己的'遭遇:方先生在一家電子廠做事,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出口下降。老闆決定放一個月長假,沒有工資,但考慮到大部分員工都是熟練工,流失後難以招到,企業還包吃住,藉以留住員工。

  “無薪休假”是國外企業應對危機的常用手段。美世諮詢在一個“面對金融危機,人力資源管理如何應對挑戰”的調研中顯示,38%的企業明確提出打算削減人力資本投入。其中,半導體及電子行業表現最爲突出。另有25%的企業表示,有意向透過關閉工廠、削減工作崗位、提供彈性工作方式等手段,縮減企業經營規模,應對危機。

  相比直接裁員,“無薪休假”被認爲更爲“溫和”,杭州市甚至建議困難企業可以嘗試實行“無薪休假”。然而,“無薪休假”在國內更多時候被看作是裁員的前兆,有時被視爲一種變相裁員,因爲企業直接裁員需要負擔一部分經濟損失,但給員工放無薪長假,則迴避了因勞動合同帶來的經濟補償。

  員工:長假下何去何從?

  從化的郭先生做物流工作五六年了,原本有一份安逸的工作,由於業務量的減少,郭先生的企業不得不放假來削減成本,要一直放到5月份。“沒有活幹,肯定沒糧出啦。”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郭先生對去留問題一直沒有決定,暫時只好先在人才市場找份工,應應急。

  來自江門的呂先生也遇到了這樣的困擾。去年10月到11月底,呂先生所工作的酒店宣佈:全部員工放假一個月。“很明顯,酒店有裁員的想法,放無薪假就是變相裁員。”呂先生在酒店做服務生,找一個同類的工作並不難,第二天他就給酒店主管打電話辭職,主管不久就批了。

  後來呂先生找到了新工作,但卻沒有得到原來酒店的任何補償。呂先生認爲,“無薪放假長達一個月,做管理的還可能留下來,做員工的就耗不起那個時間了。”

  法律:強制放假要發生活費

  對於像方先生、郭先生這樣被“放假”的員工,企業要不要發工資呢?

  根據《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用人單位停工、停產並非勞動者原因造成的,未經勞動者同意,用人單位強迫勞動者無薪休假的,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勞動者生活費直至復產或解除勞動關係。

  如用人單位在沒有任何合法理由的前提下,主動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關係,即構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如勞動者又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那麼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相當於經濟補償標準兩倍的賠償金。

  勞動者可以選擇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

  贊:

  “無薪休假”作爲金融危機時期的一種特殊機制,可以避免大範圍裁員,經濟復甦時也不需要重新招聘和培訓。總之,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與企業共渡難關是每一位企業員工應有的最底線。

  彈:

  “無薪休假”是違法的,僅從企業利益出發,漠視員工正當權益。在企業與員工之間,員工往往處於弱勢。國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來保障員工的基本權利,帶薪休假、最低工資標準等就是法律賦予員工的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法律對員工的基本保障。因此,企業即使再困難,也不應該在員工的最基本權利上面動腦筋,否則就是突破了法律底線。

  美國加州:每月無薪休假兩天

  無薪休假是企業控制人力成本的常用手段之一,這種做法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較爲常見。加州州長施瓦辛格也於近日發佈一項政令,命令州立機構 23.5萬名員工從2009年2月1日起每月無薪休假兩天,包括州長辦公室裏的員工。原因是經濟衰退的加劇導致政府財政收入縮水,不少州(包括加州)面臨財政赤字危機。

  韓國:勸說職員請假再“充電”

  韓國海力士半導體公司所有的職員到2009年4月分別休2個星期的帶薪假和無薪假。雙龍汽車公司已從去年底終止所有工廠的運轉,實行集體休假。

  三星電子雖然沒有實行整個領域休長假的計劃,但鼓勵按部門和組進行休假。LG電子也鼓勵還沒休完年假的職員們休假再“充電”。

  新加坡:長假期間寫份好履歷

  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收到16天強迫無薪休假指示。聽聞公司在明年有縮減員工的計劃,早前高職高薪的傲氣已轉爲誠惶誠恐。也不知道情況到底有多糟,是否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更壞,他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寫份好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