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

學問君 人氣:3.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1

當我讀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時,感覺就像一位高尚的智者和我談了一次長話,我深深地被海倫的堅強毅力所感動。在十九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其勇敢的方式震驚世界,就是她——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該珍惜生命。海倫擁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讓世界爲之感動。她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的出口,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盡力去幫助貧困的人們。

這是個十分勵志的故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麼呢?第一天,我要看人,看他們的善良、淳樸與友誼,使我的人生值得一過。我要長久的凝望莎莉文老師,因爲她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我還會把眼光落在嬰兒的臉上,捕捉那種渴望、天真無邪的美。第二天,我要黎明即起,望着黑夜漸漸轉變爲白天,看完日出,我想去探索與研究,我將奔向城市有名的藝術館,透過藝術來搜尋人類的靈魂。第三天,我再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爲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美景。以一個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夠有三天的時間看到世界,將會做到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幫助過自己的一些人,以及感受自然,品味世界。

失明的海倫用心在看世界,他能感受到我們從未發覺的美。失去後才求得珍惜。海倫想讓健康的人把生命中每一天都看重。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珍惜與渴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用心感受世界。自信自強,勇敢樂觀,海倫用自己的事實震驚世界。

這本書教我學會了用心感受世界,使我明白做人要有堅強的毅力,要有充足的信心,不去依賴別人,海倫正是這樣,用自己的力量創造奇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2

海倫·凱勒,這個名字相信所有人都熟悉,因爲他雖然她雙耳失聰,雙目失明,但是,他創造了奇蹟,這奇蹟,讓所有人驚訝,因爲她雖然不會說話,但她卻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文字,正常人都無法達到,她做到了,這真是了不起啊!

一個正常人,我們都會抱怨學習太苦,太累,還想不上學。可她,卻以頑強的精神考上了哈佛拉德克里夫學院。不管怎麼的苦,不管怎樣的累,她都忍受了,她都堅持了,這樣的人,怎麼不是楷模,怎麼不是榜樣

給我三天光明,我要去看人,物,看一切美好的生物。”這只是正常人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要求,可對於盲人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是否會珍惜?我想是的,可你有沒有現在就珍惜它?三天光明,你會珍惜,三十年光明,你是否會讓它可惜溜走。海倫·凱勒,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這精神是偉大的,是值得學習的,這不靠運氣,靠自己的努力

如果我現在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我會怎麼想,怎麼做呢?是否也會感嘆生命的短暫與脆弱,而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呢?善用你的眼睛吧,假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絃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假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假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嚐每一口佳餚吧,假如明天你再不能嗅聞品嚐。人啊!爲什麼總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呢!爲什麼總要如此的貪心,極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卻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也許,你會認爲,上帝賦予我們這些美好的東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當然的。可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你擁有的東西,甚至生命,都將失去,你會是怎樣,後悔懊惱,還是自暴自棄?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踏他人的覆轍,我寧可現在就珍惜。”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87歲。凱勒在出生後19個月的時候就因爲猩紅熱而導致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蹟般地走完了一生。

朋友們,我們要,一起享受這光明這美好的世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3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位哲人在交談,它能讓幼稚的我們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說,一本好書就等於一盞明燈,爲我們照亮人生的道路,讓我們從此不再懼怕黑暗,勇敢前行。好書,就像“糧食”,而我們,是不可缺少“糧食”的,否則會很“痛苦” ……

“不過,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視覺一定是最令人賞心悅目的。”當我讀完最後一個字併合上這本書時,我的心靈震撼了,一個無光、無聲、無語的弱女子,竟度過了生命的八十八個春秋,熬過了八十七年痛苦的生活。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一個多麼遙遠而又熟悉的名字啊!她遙遠在十九世紀,熟悉在我們的生活中:

看到了一個個摔倒的孩子,家長几乎都是去把他們抱起來,而那個堅強的孩子,不但沒有哭,而且自己站了起來,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看,這很熟悉吧!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精心地穿着珠子,眼看着就差打一個結了,我把它拿起來看看有沒有穿錯,就在那一刻,手一鬆,全掉了,我幾個小時的努力全都白費了,我在那時快崩潰了,幾個小時啊!那時,晶瑩的淚水在眼眶打轉,可我想到了海倫,於是我又振作了起來,重新再來……

不管你受沒受過挫折,有沒有缺陷,都請你讀讀這本書吧!記住海倫說的: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也許,你現在沒有讀過你理想的好書,但你卻對它充滿嚮往,並期待與它們相遇……那麼請記住:書好讀、好讀書、讀好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4

記得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暑假裏,我再次捧起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讀完感覺就像一位高尚的智者和我談了一次長話,同時我的心也被海倫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海倫*凱勒在一生中只有過19個月的光明,就是在她生下來一歲多的時候,失明前的前幾天她生了一場大病。醫生說她沒救了,她卻頑強地活了下來,但是卻失去了光明和聲音,失去與世界的聯繫。直到在她6歲零9個月的時候,莎莉文小姐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能夠與人們進行溝通交流,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個永不知疲倦的陀螺一樣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五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着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世界溝通的橋樑,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竟考上了哈佛大學,創建了一家慈善機構,而且還寫了十四部著作,就那麼一個聾啞女性,對世界做出瞭如此大的貢獻。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在海倫的生活中假如沒有朋友的幫助、關心和愛護,也許她也不會走到今天,她將永遠生活在黑暗和寂寞裏。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認識了益友。海倫很用功,進步也很快。但有時由於迫切想知道書中的內容,也不由自主地對莎莉文小姐發起火來,莎莉文小姐也毫不介意。在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海倫逐漸喜歡上了大自然,喜歡上了世界上所有的有生命力的小動物們。經過不懈的努力,海倫憑着她那堅強的意志,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完成了她的學業並站上了演講臺。海倫每得到一點進步,她便覺得倍受鼓舞,心中有充滿了喜悅和快樂。

讀了這本書,我特別感動,海倫在無聲、無光、無語的情況下,表現出如此堅強的品質,在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下考上了哈佛大學,她完成了常人難以完成的事。我們是健全的人,爲什麼不能做的比她更好呢?我相信,只要和她一樣的努力,我們會跟她一樣,取得令我們自己也刮目相看的成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5

今天,我閱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海倫.凱勒寫的書,讓我內心深有感觸。

海倫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她卻很不幸。在她出生的19個月後,一場意想不到的生病卻讓她永遠的失去了光明和聲音。無論是夜晚還是早晨,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她的現在只剩下了黑暗,她什麼也看不見。她再也看不見色彩斑斕的世界了;再也聽不見動聽的聲音了。她徹底地變成了一個聾啞人,從此,她就與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

一開始她自暴自棄,她享受不到生活的樂趣,只覺得生活是一種負擔。直到她的教師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她才又見到了一縷陽光,並從此使海倫的一生徹底改變。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使海倫從一個殘疾人,變成了一個作家,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她的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幸福,我們要去注重生活的細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我們會發現生活其實是十分美好的,但我們中間實在太多的人過於在意金錢名利地位,。海倫是不平凡的,她用微笑來迎接每一天,她樂觀、自信、自強,使她在世界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篇章。可我們只會抱怨生活的不堪,我們不知比海倫幸福多少倍,但她卻能發現那麼多。

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去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沒有失明過,並不知道黑暗的世界有多麼可怕。我試着獨自一人閉上眼睛在屋子走動,我發現平時的走路都不敢了,害怕前面有什麼東西擋着,害怕跌倒。況且,她既聽不見,也看不見,她的世界,令我難以想象。所以我們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那時就爲時已晚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6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今天,我看了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出身在一個幸福家庭,可她卻非常不幸,纔出生18個月,一場意想不到的重病使她變成了一個又聾又啞的殘疾人。從此她生活在漫長的黑夜中,看不到五彩斑斕的世界,聽不到世間上美妙的聲音,每天沉浸在死一般的寧靜中,是多麼的可怕!但海倫·凱勒卻意志堅強,樂觀向上,可怕的病魔沒有阻擋海倫求知的慾望,不公的命運也沒有擊垮堅強的她!她求知若渴,在摸讀盲文書時,她的手指就像微風中的樹葉一樣不停地動着,不知疲倦地反反覆覆練習!她讀得入迷時,就連上牀以後也還要帶着盲文書摸讀,她絲毫沒有感到學習是累的!後來,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藉着自己堅強的毅力,持之以恆,拼命地努力奮鬥,最終她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還學會了五種語言。這是多麼驚人的奇蹟啊!可她付出的艱辛卻是你我都難以想象的。

在這屆倫敦奧運會上,同樣有一位殘疾人和海倫·凱勒一樣堅強。他從小沒有腓骨和踝骨,在11個月時,他接受了截斷膝蓋以下腿部的手術,裝上假肢後能夠奔跑,後來越跑越快,曾先後26次打破過殘疾人世界紀錄,但他依然不滿足,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要與正常人一起奔馳在奧運會的跑道上,他要爲自己的夢想而戰。終於經過八年的努力,他站在了倫敦奧運會的賽場上,當他站在倫敦奧運會的賽場上時,引起了全場近8萬觀衆的歡呼,這位殘疾人就是“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他沒有因自己身有殘疾而放棄對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希望,他用微笑迎接挫折,用雙手擁抱世界,用心靈感觸生活。他奔跑的姿勢如同戰士的衝鋒,他不屈的眼神讓命運讓路,他堅毅的表情如勇士的雕像!當他衝向夢想和勝利的時候,腳下的土地爲他而顫抖,全世界都爲他而歡呼!

原本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爲勇敢者和不屈者設計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7

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而海倫卻是一個失明、失聰的人,她還學會了五種語言。如果你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話,你一定會被海倫的精神所打動的。在書中說:“知識可以給人光明,給人智慧。但你是否只注意到了海倫而沒有注意到海倫在慢慢求知路上的引導者,爲她分擔憂愁,最後爲海倫失去了雙眼的安妮·莉莎文。

海倫說:“安妮來我們家的那天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是她把我從黑暗的無底洞,拉向光明的視窗。是安妮帶着海倫去親近大自然觸摸各種植物,是安妮讓海倫明白愛是無私的。她在海倫心中永遠像一個可以給她鼓勵和幫助的天使。而海倫她樂觀向上、堅強不息的精神也打動了我,書上寫她經常去騎馬、划船、游泳、在夜晚一個人泛舟……這似乎不是出自於一個聾盲人之筆。她寫得遠比正常人活的更幸福,更充實。之所以我寫她堅強不息,是因爲海倫雖是一位殘疾人,但她憑着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哈佛大學克里夫學院,還學會了5種語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果你天天抱怨這是上帝的錯而不去與命運作鬥爭,你想你會得到成功嗎?答案必然是不會,因爲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只要戰勝困難,成功就會像彩虹一樣美麗、奪目。

只有像海倫一樣在困難中去磨鍊自己,你纔會有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你纔會知道生命的可貴。才知道知識的可貴。知識可以讓一個殘疾人成爲一個從哈佛畢業的高材生,成爲一本名著的作家。海倫一生都活在黑暗中,但她卻用自己的努力讓世界變成光明的,她用行動告訴人們只要堅持不懈,奇蹟就不是神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寫的,我想這位作家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吧。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很小的時候既聾又啞還盲。也許大家都不會相信,正是這個殘疾的女孩子竟創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蹟。她不僅學會了多種語言,還考進了哈佛大學。她就是用這種驚人的成績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海倫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爲自己看不見多姿多彩的世界,卻又是那麼想看一眼這個她生活的地方。所以她非常羨慕那些有一雙明亮眼睛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好好珍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寫出了一個失明者對光明的無限渴望。哪怕只有三天,短短三天,她也一定會加倍珍惜,她也能在這短短的三天做出許多事。那麼,大家想一下,我們這些耳聰目明的人,不要說三天,就是三十天,三百天-----甚至的時間,大家又是怎樣安排的呢?假如說什麼時候我們只有三天光明瞭,過了三天的期限我們再也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那會發生什麼情況?大家一定會說:“我們要抓緊時間,把各門功課做好,把要做的事情做好,把時間安排的井井有條,一分一秒都不能輕易地浪費。”

對啊!同學們,爲什麼要到失去時纔去醒悟,纔去嘆息,纔會覺得光明實在太寶貴呢?連海倫?凱勒都可以在黑暗中探求光明,摸索尋找正確的人生之路,我們這些正常人又何嘗不可?我希望大家讀了這篇文章後,好地學習,好好地生活,合理安排時間,不輕言放棄,不輕易被擊倒,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這樣纔不會辜負了上帝賜予我們的明亮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纔會無限留戀,才覺得光明的寶貴。

是的,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應該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光明的背後給我帶來的`是巨大的力量。

本書講述了海倫九個月大的時候因疾病失去了視力、聽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爲此,父母嬌慣她,使她養成了很多的惡習。在她六歲的時候,父母給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莎莉文,在老師的教育下,她改變了以前的惡習。老師教授了很多的學習方法,用手畫拼寫法教她識字,用卡片教她拼寫句子,後來她學會了盲人版課文,她不斷的努力學習,直到把課本磨破了,她掌握了很多單詞,終於有一天她學會了說話,讀了中學、大學,她以驚人的速度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國的文字,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弗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學成後,她到世界各地給盲人演講,鼓勵那些缺乏鬥志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並且募集資金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海倫的成長經歷讓我敬佩不已,她堅強不屈、發奮向上的精神更讓我慚愧不已。誰說她看不見光明、聽不見聲音,她所看到的、聽到的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色、最悅耳的音樂,因爲她是用心在看、用心在聽……由此讓我聯想起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一個男孩家裏因發生了火災,不幸燒壞了雙腿,醫生告訴他,說他永遠也站不起來了,只能靠輪椅相依爲伴,他不甘心,天天忍着劇痛,堅持做機能恢復訓練,因爲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會像以前一樣過着健康人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天總是會給那些不輕易放棄,不言失敗的人帶來新的希望,終於他告別了輪椅,重新找回了自己,最終還成爲運動場上一顆閃爍的新星。海倫永不放棄樂觀的精神讓我欽佩,她曾經說過:“我要把別人眼睛看到的作爲太陽,別人耳朵聽到的音樂當做我的曲子,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海倫永遠是我的榜樣,我要睜大眼睛去發現世界之美,要用耳朵去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要用心去品味人間的溫暖。

我相信,只要努力,鐵杵也能磨成針;只要努力,光明也能戰勝黑暗;只要努力,滴水也能把石穿透,美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初二10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了一個盲聾啞人——海倫凱勒的傳奇以及如果給她三天光明他會如何利用。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在一場大病之後失去了視覺與聽覺,但她堅持按正常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絕不因殘疾而降低對自己的標準,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被迫把自己幽閉在盲聾世界裏的人,竟然奇蹟般的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並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盲人,聾啞人的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而對她幫助最大的就是沙莉文老師和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了莉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沙莉文老師那裏學會了認字。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water’水”這個詞,海倫·凱勒總是把“杯”和“水”混爲一談。到後來,她不耐煩了,把老師給她的新洋娃娃摔壞。但沙莉文老師並沒有對海倫放棄,她帶着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泉水濺溢在海倫,寫下‘water’“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凱勒的手上。接着,沙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楚。海倫後來回憶說:“不知怎的,語言的祕密突然被揭開了,我終於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物質。不過,沙莉文老師認爲,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儘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爲了克服這個困難,沙莉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爲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地過生活。

書後面寫了如果給海倫凱勒三天光明她會:

第一天:他會去看莎莉文小姐以及幫助過她的朋友,家人。

第二天:她會早早的起來去看日出,去參觀紐約市博物館和藝術館晚上去看一場電影。

第三天:也是擁有視力的最後一天,她去觀察自然界的美景。

對於我們有視力的人來說能看見東西不算什麼,但對於一個盲人來說卻是非常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