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88W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這個話題,透過了各種媒體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在電視臺上的那些小盲孩,發出了自己內心的感慨,主持人深情地含着熱淚,一一地做了訪問。“假如給你三天的光明”你會怎麼做順着主持人的話音,電視機前的我呆住了,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回答到;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我會記住媽媽的臉”我漸漸地沉默着心裏一陣長嘆,對啊這位小女孩或許是溫暖的母愛刺激了她'使而讓她產生了要深刻記憶給於她溫暖和愛的人這種信念,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當週圍的人們給以我們每一個溫暖的時後,我們總是會感激不以不由自主地滴下一顆顆滾燙的淚珠,但是大家知道嗎?這是感恩的心所激發出來的最感恩的淚水。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其實我也同時非常感激我們的中國的人民,我因爲有我們這樣的中國同胞們而感恩,在當場有一名書畫家。拍買自己的作品以及當場就熱情地資助了這些小盲孩,盲孩們的熱淚好似欲河而出,大家知道嗎?這就是感恩的淚水。

他們感恩這位畫家,也同樣感恩這位買畫的偉人,因爲他們都是最偉大最形象的“愛心大使診”電視看到這裏我早已淚滿面,只有長嘆,我面對電視機說我能爲他們做些什麼嗎?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應該我們要深刻地記住,曾經給於我們溫暖的每一個人,同時我們也應該帶着溫暖去給以周圍需要溫暖的每一個人,讓全世界發出我們那些溫暖的光,讓我們全世界的每一顆心都聯在一起。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1880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出生了!可不幸的是,她在出生一年半後由於生了一場大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他與美妙的、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面對的將是沒有光明與黑暗的世界,海倫.凱勒看不到多姿多彩的世界!他變得越來越沒有自我,同時他也失去了快樂!

後來,海倫的母親爲他請來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就像是一盞明燈,點燃了海倫,讓海倫走出黑暗的世界。終於,在莎莉文老師細心的教導下,與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考上了的哈佛大學,功課的繁多,是海倫比其他人跟繁忙,更吃力,但他還是用自己那股力量堅持的下來,以優異的大學成績畢了業。

海倫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以自己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芒,海倫雖然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是她能戰勝困難,取得那麼大的成就,那我們作爲身體健全,健康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因爲一點小困難就退縮,放棄,那我們能有海倫.凱勒這樣大的成就嗎?

我們不要再失去了一樣東西之後纔來懂得珍惜,懂得寶貴,不要等到黑暗降臨時,才感到自己沒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海倫.凱勒讓我們懂得做人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要樂觀,有着積極自強不息的信念。

要以愛面對未來,用心面對未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這是海倫·凱勒的一本着作,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的人,竟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她一生寫了14部着作,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時隔100多年,當我們穿過悠長的時光隧道,回望凝望這位度過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我們不由驚歎:生命的奇蹟空間是如何誕生的?請翻開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仔細的寫出了自己如果靠某種奇蹟恢復了三天光明,每天具體要乾的事情。

第一天:要去看她的朋友,那些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人間萬物。

第二天:她要去對整個世界的歷程作一瞥,去參觀美國博物館,讀美國曆史。

第三天:她要在現實中度過,從日常生活中的人們中間度過。

讀了海倫·凱勒的文章,我才真正體會到我們視力正常的人是多麼的幸福。( )

海倫·凱勒之所以能夠對生命充滿信心,是因爲她堅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她的代表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奪得世人的喜愛。

這樣一個過着無聲、無光日的她,竟然能夠活下來。說明了:她能堅定面對困難的堅強個性,和頑強不屈的精神,不值得讓我們學習嗎?我們這些視力正常的人們做不到嗎?我想這不是做不到,人們沒有一種堅定的信心和十足的信念。這其實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是自己無能的最好體現。其實,這也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爲什麼海倫·凱勒可以做到,而你不能。

所以同學們:

請記住一種精神

不屈不撓

戰勝命運的精神

請記住海倫·凱勒

請記住一種品格

熱愛生命

忘我付出的品格

請記住——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乘載着世人美好的嚮往與追求,訴說一個“弱女子”的傳奇人生。讀過之後,細細品味,人生短暫幾十年,有人歡喜、有人悲,在這蒼茫的人世間,又有多少事能夠稱心如意?所以,朋友珍愛自己的生命,認真過好每一天。

人生時有不如意,面對失意,難過時,請想想海倫·凱勒吧,讓我們充滿自信的走向未來。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以一個身殘志堅的盲聾啞女子的視角來告訴人們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她的經歷還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困難。

這是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一部自傳。

海倫·凱勒在一場高燒中漸漸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然而命運又十分不公地奪走了她說話的能力。這是她的`脾氣變得十分暴躁,知道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她的人生髮生出現了一個轉折點。

而正是這樣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女孩掌握了五種語言,並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學。到底是什麼讓她如此堅持?我想應該是安妮·莎莉文的關懷和她那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精神。

記得有一次比賽,體育老師臨時讓我去參加田徑隊的練習,在高強度的訓練下,我幾次想到過放棄,可我最終堅持下來了,也得到了不錯的成績,這都是海倫·凱勒的那種精神在鼓勵着我。

我想人生亦是如此,你付出多少,它便回報多少。

海倫·凱勒在自傳中告誡我們,不應該對自己擁有的持理所當然的態度,甚至去追求那些遠在天邊的東西,因爲這樣,最終你將什麼也得不到。

在自傳中,海倫·凱勒渴望有三天光明,那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的三天,在她看來卻是如此的幸福,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健康的身體。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用心去感受鮮花的芬芳,佳餚的美味,大海的廣闊,藍天的博大……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努力攀登,才能到達人蔘的頂峯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別樣風景,並且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珍惜造物主所賜予的一切。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它使我深有感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海倫·凱勒,一個又盲又聾的女子的成長經歷,以及她的心路旅程。她的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甚至有些渺小的人,卻用她的行動來證明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在安妮老師的幫助下,在親人們的關愛中,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開始了她對夢想的追逐,她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取得了學士學位。她一生致力於殘疾人慈善事業,不斷爲殘疾人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受教育,不再風餐露宿,她還曾周遊世界各地演講,爲殘疾人加油鼓勁。

她的世界中,沒有光明,沒有聲音,只有孤獨與寂寞。

但她卻頑強地認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這樣去做。

第一天:我要去看看那些給予過我幫助與關懷的人們,記住那些充滿善意的眼睛,他們一定有着美好的心靈。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見證黑夜變成白晝的奇蹟,那該是多麼令人激動啊!

第三天:我將在忙碌中度過,我要親自去體會那些勞動人民的快樂。

這些在我們常人看來多麼簡單的願望,卻成了海倫心中最渴望也是最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所以,她將它們用另一種方式記錄下來,告誡我們,珍惜現在我們所能看見的每一分每一秒。

假如你的光明只剩下三天,你又會怎麼去珍惜呢?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幾天,我一直在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奇人之一海倫·凱勒。

剛看到一半,就已經被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地震撼了。故事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十九個月時不幸得了急性腦充血,從此喪失了聽力和視力,變成了啞巴,但她並沒有被困難壓垮,而是用心來享受生命,用心來感受世界。她還去騎馬、划船、游泳,甚至用心去領略世界的美景……他身殘志堅,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多少個學子夢寐以求,而又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對於海倫這樣生理缺陷的孩子,恐怕更是比登天還要難。她不知在黑暗裏度過了多少個年頭,那種與世隔絕般的感覺,是我們無法感受的。我也曾嘗試體驗黑暗無聲的世界,但最終因爲缺乏意志力而放棄初衷。然而,海倫·凱勒卻做到了,她的耐力、信心都是超出常人的。她用自己的故事證明了,任何一個人,只要有夢想,有付出,再大的困難都可以戰勝。

這一奇蹟的創造,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和笑對人生的精神。掩卷沉思,想想現在的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還不認真學習,真心感覺自慚形穢。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爸爸媽媽爲我們創設了幸福的生活環境,老師們春風化雨,讓我們快樂學習,茁壯成長,我們還有什麼遺憾,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海倫·凱勒在我眼中是一位偉人,她的經歷令我欽佩和敬仰。我想:海倫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於她有一顆健康向上、自由樂觀的心。有這麼一段話,我被深深打動了:“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漫漫人生路,讓我們像海倫·凱勒那樣,微笑着面對一切,點亮心中的那盞燈,照亮美好的未來!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描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們帶來光明的女性——海倫凱勒。她以及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一個聾啞人,竟畢業於哈弗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畢生精力四處奔波,建起了一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這一本書的每一個字,無不洋溢着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的渴望,哪怕只是短暫的三天。她以熱情的態度告訴了人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她渴望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觀察世界,她想去感受,去觀察的事物太多了,儘管這是一個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

海倫凱勒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蹟!苦難造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她做爲一個殘疾人卻有着超常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去表達自己對光明的渴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去提醒他人: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做一個成功的人最基本的條件。

作爲一個小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恆心、毅力。海倫凱勒的成功就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只要有毅力有恆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海倫凱勒作爲一位殘疾人,她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不斷的辛勤努力,成爲了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甚至用自己充滿熱情的雙手幫助他人。而我們作爲健全人,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可以觸摸東西的手、善於表達的嘴以及發達的四肢,就更應該有個正常的心理、遠大的志向,努力學習,做一個成功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這個暑假裏,我又讀了一遍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因爲它使我百讀不厭,裏面記述了她一生中的精彩故事。

海倫·凱勒在很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這使她又聾又盲。但在她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的幫助下,她學會了讀書和寫字,而且憑着超強的毅力,學會了英、法、拉丁、希臘五國語言。完成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全部課程,成爲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聾盲人。她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成爲歷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女性。海倫·凱勒一共寫了十四部書,美國把她列爲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連健康的正常人都很難做到的事,而又聾又盲的海倫·凱勒卻做到了,她創造了奇蹟。啊!這是怎麼樣的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啊!她的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力量令我敬佩。

有一次我和媽媽在看一個電視節目,裏面我看見一位沒有雙手的大哥哥,他在用腳趾頭彈鋼琴。這何嘗不是用堅強的意志力來做到的呢!我還看見一位像天使般的大姐姐唱了一曲非常好聽的歌,她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才知道她居然八歲就得了可怕的癌症但她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了十八年,終於戰勝了病魔,還當上了一名護士,來幫助更多得癌症的病人。在她的臉上,我看到了堅強的笑容。他們也像海倫·凱勒一樣用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奇蹟。

可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人,擁有健康的身體,卻因爲生活中的一點小挫折,就自暴自棄。就像去年有位同學,因爲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就跳樓自殺了。這是多麼可惜的呀!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是多麼可悲啊!

海倫·凱勒讓我明白了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幸運啊!我們要珍惜寶貴的生命,珍愛這個美麗的世界,不管碰到什麼困難,都應該堅強地去面對。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海倫凱勒是一個讓我們自豪又羞愧的名字,她應得到永世流傳,以對我們的生活給予必要的提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位經歷了八十八個春秋,卻熬過了八十七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女子海倫凱樂寫的自傳。然而,正式這麼一個生活在靜寂黑暗中的女性,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建起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們造福,被美國的時代週刊評選爲二十世紀十大英雄偶像。

當然紅花也需綠葉扶,光靠她自己是絕不能成功的,當安妮沙利文老師還沒來之前,她還是個任性,急躁的小丫頭呢。安妮沙利文老師可以算是再塑海倫生命的人了。她耐心認真的教海倫識字,告訴海倫愛的含義等等……。是莎莉文老師一步步引導和鼓勵海倫走向光明和希望。

不過,除了莎莉文老師之外,海倫的父母也給了海倫極大的幫助。他們給了海倫一個快樂的童年。海倫的父親亞瑟凱勒是一位報紙編輯,也是一個講故事的能手,在海倫學會拼寫後,他常把一些有趣的事寫給她“聽”,引得海倫發笑。她的母親亞當斯是海倫父親的第二任妻子。在安妮莎莉文老師來之前,是她用她的慈愛和智慧給了海倫尋找光明的力量。

馬克吐溫曾說或,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樂。咋一看,兩人好像毫無相同點,一個是叱吒風雲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一個是生在黑暗卻給人們帶來光明的殘障人。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他們成功都是因爲有一顆堅強的心,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寶貴的品質,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

初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奇人?一個聾啞人,一個一生在黑暗中度過的弱女子,一個一生僅希望能獲得三天光明的人。卻爲人間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在書中海倫說道“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看來他寫書那時早已不像小時那樣的暴躁、任性和孤獨。以走出困境,已經走出她那漆黑的世界。對她的人生來說,已經成功了一半。

然後憑着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就這樣,她竟獲得哈弗學院博士學位。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海倫的堅強以千種方式將自我的侷限變成了美好的殊榮,使自己能夠安詳而幸福地行走在失去視覺的聽力所造成的陰影之中。

世上彷彿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爲什麼我們從沒有爲擁有聽覺與視覺而感到幸福。其實,我們真的很幸運,我們永遠可以看到黎明時由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到劇院或電影院享受色彩、優美和動作的完美結合;瀏覽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築藝術;漫步在大街、公園,瞧瞧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這還不夠嗎?

我們那麼幸福,但爲什麼我們從沒有幸福的感覺呢?三天對於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是否利用這天賜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了嗎?不,沒有。而是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我們是不是應該更愛惜自己每一點的所見?

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吧!儘管是額上一縷髮絲,它也是母親給予你的美好禮物。別再等失去才發現已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