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制度>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預算業務管理制度

學問君 人氣:2.69W

分析內部審計的 發展 及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評審的定義和相互關係入手,對 企業 內部控制評審的內容、方法、評價標準等進行了初步探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預算業務管理制度,供大家閱讀與借鑑。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預算業務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預算業務管理制度篇一:

近年來,國內相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順應企業管理的內在需要,逐步引入了內部控制及內部控制評審的理論,並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和實務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以此爲出發點從內部審計的角度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審的內容、方法、評價標準等進行初步探討。

一、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評審的定義

1.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一詞,最早出現在1936年美國 會計 師協會發布的《註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審查》文告中。隨着內部控制理論以及認識的不斷髮展,內部控制理論由最初的“內部牽制理論”,發展爲“內部會計控制與內部管理控制”。 2.內部控制評審的定義

COSO報告認爲,在內部控制系統中,所有部門、崗位都在其中充當着角色,內部審計也是如此。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的主要部門和主要手段。2002年以來,國際內部審計重新介入內部控制這一領域,在原先以內審部門實施內部控制評價的基礎上,加強了與業務管理部門自我評估的結合,注重相關業務部門技術人員的參與,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與業務管理人員、專家合作評價內控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從內部審計的角度看:內部控制評審是指由企業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組織開展的,以內部審計人員爲主,吸收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參加的,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建設、實施情況進行的調查、分析、評價等系統性活動,主要測評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健全、合理,以及執行是否有效。

二、內部控制評審的內容

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基本是圍繞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內部控制活動、監督評價與糾正、資訊交流與反饋這五大要素進行的,因此內部控制評審的內容就是評審內部控制系統五大要素的內容是否健全、合理以及執行是否有效。

1.內部控制環境評審

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它是影響和制約其他控制要素髮揮作用的重要因素。內部控制環境評審就是指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所依存的軟硬環境的各項因素運作狀況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評審。評審的內容主要有:公司治理組織架構的建立、規範運作和分權制衡;內部控制系統中董事會的建立和完善責任,監事會的監督責任,進階管理層的執行和完善責任;人力資源政策和程序、人力資源日常管理情況等。

2.風險識別與評估評審

風險識別與評估是指識別和分析那些妨礙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的各項因素的活動,它包括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評估兩部分。風險識別與評估的評審是指對來自企業內外部對生產經營、財務報告、經營管理目標有影響的各種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情況所進行的評審。評審的內容是企業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及其執行是否健全、合理、有效,主要包括在經營管理活動中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是否充分、合理;企業識別和獲取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程序建立和執行的情況;與風險識別和評估相對應的內部控制措施方案的內容及執行情況等。

3.內部控制活動評審

內部控制活動是指爲了確保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指導員工實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風險而採取的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活動的評審是指對企業爲進行企業管理和化解風險而採取的控制活動情況所進行的評審。評審的內容是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主要包括企業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和程序的健全、合理、有效程度; 計算 機系統環境下,爲確保資訊的完整、安全和可用性而採取措施的健全、合理和有效程度;應急預案的建立和執行、應急設備和設施的定期檢查情況等。

4.監督評價與糾正評審

監督評價與糾正是指由企業特定人員對一定時期的內部控制執行狀況進行評估和實施糾正的情況, 可採取持續監督和個別評估分別進行或兩者結合進行的方式。監督評價與糾正的評審是指對企業內部控制監督評價與糾正機制及其執行情況是否健全、合理、有效所進行的評審,主要包括內部控制績效監測程序建立和執行;內部控制系統監督評價書面程序的建立和執行;企業對內部控制進行不斷完善的情況等內容。

5.資訊交流與反饋評審

資訊交流與反饋是指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按某種形式辨識、取得確切的資訊,並進行溝通,以便員工能夠履行其責任。資訊交流與反饋的評審是指對企業辨識、取得、溝通合理資訊的方式和過程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所進行的評審。主要包括企業資訊交流和溝通程序的建立和執行;內部控制系統檔案的建立和保持;形成記錄控制程序的建立和執行等內容。

三、 內部控制評審方法

內部控制評審方法主要包括評審的切入方法和評審的具體技術方法兩大方面。評審的切入方法是根據評審要求和爲達到評審目的進行組織和實施評審的工作形式和工作思路,是制定評審實施方案的前提;評審的具體技術方法則是在具體評審時根據被評審企業的實際情況,爲達到評審目的和要求所採用的具體審計技術方法。

1.內部控制評審的切入方法

內部控制評審的切入方法基本可以歸納爲要素法、流程法和制度法三類。

(1)要素法。要素法是直接從評審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內容入手,運用內部控制評審的技術方法獲取評審證據,從而評價內部控制要素各項內容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而對企業內部控制做出綜合評價。其適用範圍主要是生產經營方式相對簡單、業務流程比較單一、且已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的企業。

(2)流程法。流程法是建立在要素法的基礎上,從測試業務流程和具體業務入手,採用內部控制評審技術方法獲取評審證據,來評價內部控制各項要素內容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一種方法。其適用範圍是生產經營過程比較複雜,業務流程比較繁多,且已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的企業。

(3)制度法。制度法是指從被檢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入手,採用內部控制評審技術方法獲取評審證據,來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其適用範圍是尚未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的企業,或者是還停留在靠內部規章制度進行控制的企業。

2.內部控制評審的技術方法

內部控制評審的技術方法經常採用的技術方法主要有:

(1)抽樣法。透過抽取一定數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調查和測試,根據樣本來推斷總體狀況的一種評審方法。這是審計工作普遍採用的方法,,應當採取 科學 抽樣的方法來完成對企業已經發生的所有 經濟 業務進行審計和評審,只要按照合理的允許的誤差科學地抽取了樣本,透過對樣本的評審是能夠滿足對企業整個經濟活動的評審需要的。

(2)穿行測試法。穿行測試也稱全程測試,通常用於對業務流程或具體業務的測試與評價。這是內部審計經常運用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技術方法,特別適用於對內部控制的評審中,透過對一筆或若干具體業務的穿行測試,可以比較直觀有效的反映一個或若干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情況。 (3)證據檢查法。證據檢查法是內控評審工作最重要的檢查方法之一。評審人員在運用抽樣、穿行測試等評審方法時,要求被評審 企業 在限定的時間內,提供被評審業務主要控制點對應的相關資料。透過對這些書面證據的檢查,驗證各項控制措施在實際業務操作中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執行。

(4)壓力測試法。即測試被評審企業關鍵業務處理程序和控制措施能夠承受的壓力程度以及在承受相應壓力時所發揮的作用。

(5)流程圖法。流程圖法主要用於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和合理性測試,流程圖法可以使評審人員清晰地看出被評審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如何執行,業務的風險控制點和控制措施,有助於發現各內部控制系統的缺陷和評審重點。

四、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和綜合評價結果

現場評審結束後,應依據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對被評審企業進行綜合評價並出具評審報告。綜合評價應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做到量化合理、定性準確。

1.內部控制評價標準

在對各項評審內容嚴格審查、測試和初步評價的基礎上,應對企業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合理性以及執行的有效性做出全面評價。

(1)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管理的自身需要,應設定的內部控制系統的內容都比較完備,而且所設定的內部控制系統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能進行自始自終的控制。健全性評價可依據評分分爲優、良、基本健全、不健全四個級次。

(2)內部控制的合理性。內部控制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時的適用性、合規性、 經濟 性,它是在健全性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控制更深一層次的要求。合理性評價同樣可依據評分分爲優秀、良好、基本合理、不合理四個級次。

(3)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效性是內部控制的精髓,應根據對評審內容的測試結果,對各項業務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各項業務風險的評估與規避情況如何,內部控制所起到的作用與效果如何等等做出評價。有效性的評價同樣可依據評分分爲優秀、良好、基本有效、無效四個級次。

2.評審內容的計分和綜合評價

爲了 科學 、合理地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評價,評審組應依據內部控制評價標準評審內部控制各項內容,按照“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三個標準進行彙總、分類、評分和評價。

(1)評審組根據在現場評審中所發現的問題,先依據評審實施方案中的“評審內容明細表”所確定的每項具體評審內容進行彙總,再按照“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三個評審標準進行分類。經評審組統一研究、討論得出每項評審內容的綜合評審意見,根據評審意見給該項內容評分。

(2)在得出以上評分後,評審組還應結合評審中所揭示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存在的具體問題,依據“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評價等級,分別對被評審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程度、合理程度以及執行情況做出準確、嚴謹、中肯的定性評價。

3.內部控制評審報告

綜合評審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評審的基本情況。分爲兩部分,一是說明評審目的、範圍、人員組成等,二是簡述一下被評審企業的基本情況及其內部控制現狀。

(2)存在的問題及危害性。將評審中發現的問題分類進行列述,並準確界定被評審企業的財務、經營風險檔次,尤其是對於內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和薄弱環節,應指出風險隱患,說明其危害性。

(3)綜合評價及處理建議。說明被評審企業的得分情況,按照綜合評價標準對被評審企業的內部控制總體評審情況進行描述,並根據評審情況向審計委員會提出處理建議。處理建議要切合被評審企業的實際,要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行性。

總之,內部控制作爲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它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是在不斷 發展 變化的。內部控制評審在我國尚處於初級階段,需在實踐中積極借鑑國外先進或成功的經驗與做法,但不能照搬照套,應緊密結合本企業未來發展變化的情況,不斷地加以 總結 、改進和提高,以制定出較爲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審規範體系,並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道路。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預算業務管理制度篇二:

一般的事業單位屬於財政預算報賬單位,基本上沒有成本覈算和稅金交納的業務,相比其他行業的會計覈算較爲簡單,內部控制制度尚未制定或訂出來也沒執行。

但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既關係到會計系統對單位經濟活動反映的正確可靠性,又涉及到單位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性。

建立一整套適合領導如何管理和控制本單位內部經濟活動的制度,對於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的及時和準確,改善事業單位的經濟現狀,在實際經濟工作中有效地施行顯得尤爲重要。

一、內部控制制度的含義

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爲貫徹執行所制定的各項管理政策,增進會計數據的真實性,保護資產,提高教學服務效益,促進單位良好地運轉,而在單位內部所採取的組織規則和一系列的調節方法及措施,是管理與控制財務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

目標定位在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和效率、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及遵循在適當的法規上。

其職能不僅包括管理層用來授權與指揮辦公、教學、服務等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也包括覈算、審覈、分析各種資訊資料及報告的程序與步驟,還包括爲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綜合計劃、控制和評價而制定或設定的各項規章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原則

(一)合法合規性原則。

內部控制制度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保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能在本單位有效施行。

(二)全面性原則。

內部控制制度應涵蓋單位內部各個部門及各個崗位的每項經濟業務、並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將內部控制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

(三)崗位責任制原則。

內部控制制度應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定和分工,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科室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四)適時性原則。

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隨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條,與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已修訂,單位的工作範圍發生變化等情況,都會引起制度的改變,單位應根據這些變化,與時俱進地對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使之更好地發揮監督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新《會計法》明確規定各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財政部頒佈的《內部會計控制規範——基本規範》也針對會計控制的目標、原則、監督、檢查作出明確的規定,內控這一管理手段正逐漸成爲單位管理的核心與重點工作。

(一)完善單位的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

任何單位的內部都存在於一定的控制環境中,它是一種氛圍,塑造學校文化,影響會計的意識控制和實施控制的自覺性。

它是實行內部控制的基礎和前提,是內部控制體系框架的一個重要因素。

1.完善單位的治理結構。

內控環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事業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管理層透過實施內控,使內控制度成爲“單位之法”,它對每個成員都有效,都必須無條件遵循,任何人都不得遊離於它之外,凌駕於它之上,從而實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否則,會出現漏洞。

例如,2005年某省的審計機關在1-9月份共完成審計項目71個,查處各類違規行爲資金7.97億元,其中收繳財政資金6131萬元,促進擠佔挪用資金歸還原資金渠道7.28億元,減少財政撥款和補貼885億元。

可見,事業單位如果沒有內部控制制度,或執行不好,就給國家和單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說明內控制度的建設,更需要完善的治理結構。

2.提高管理者及職工的素質。

管理者的素質在單位的管理中起着絕對的作用,素質不同,對單位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完全不同,直接影響到單位的業績,進而影響到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的素質不僅指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操守、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多個方面,更主要的是着眼於全體員工,確立以人爲本的管理思想,建立良好的環境氛圍,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透過競爭和激勵機制、績效評價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等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爲內部控制培育良好的環境基礎。

(二)設立良好的控制活動

單位必須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並予以執行,以幫助管理層爲達到其控制目標的實現,用以辨認處理風險所必須採取的行動能有效落實。

控制活動存在整個單位的各個職能部門,包括覈准、授權、驗證、調節、複覈績效、保障資產安全等多種程序。

(三)進行資訊流動與溝通

事業單位應設立一個良好的資訊與溝通系統,包括財務資訊系統和管理資訊系統。

財務資訊系統以會計爲主,提供有關財務方面的資訊,而管理系統還提供非財務的資訊。

可確保組織中每個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擔的特定職務,每位職工瞭解內部控制制度的有關方面,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擔負的責任以及所負責的活動怎樣與他人的工作發生關聯等,職工需知道單位期望他們做出那種行爲、那種行爲被接受、那種行爲不被接受,職工還需知道在其執行職責時,一旦有非預期的事項發生,除了要注意該事項本身之外,尚應注意導致該事項發生的原因。

(四)加強事業單位的監督

單位的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透過納入管理過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動實施的。

因此,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等,內部控制就必須被監督。

監督是一種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評估制度執行質量的過程,分爲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1.內部審計和控制自我評估。

內部審計幫助組織進行“軟控制”環境的營造,成爲內部過程的設計顧問,使成員能自覺地把辦事準確和職業道德放在首位,形成監督內部控制其它環節的主要力量。

而控制自我評估指的是各單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對自己的內控系統進行評估,基本特徵是關注經濟活動的過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門和職工共同進行,用結構化的方法開展評估活動。

2.促進和完善對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外部監督。

這需要立法、執法、審計、監管諸方面對單位內控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研究,或制定準則,或指出指南,或提供框架和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以財務管理和會計覈算爲主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機制、系統的觀點來對其進行探討、研究和實踐。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套符合事業單位實際,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事業單位的管理髮展是非常重要的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預算業務管理制度篇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事業單位應該完善自己的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內控制度建設,它是現代管理髮展的趨勢,可以有效避免事業單位預算部門在單位內部管理、外部的經營風險等方面所面臨的困難。

一、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與內控制度的聯繫

事業單位是代表政府面向社會行使政府多項公共事務功能的視窗單位,同時事業單位在很多領域參加經濟建設,事業單位的財務經費主要由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家財政撥款等組成,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就是財務人員對覈算的不穩定因素做合情合理的判斷,目的是控制成本,做到對單位未來階段性資金的收支、經營成果和分配等經濟活動做具體安排,而內控制度則是對單位內部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權責分工和程序方法進行詳細的規定,其中內控制度不僅完善了事業單位內部組織機構,同時也是本單位進行籌劃、調控、管理的基本組織。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有利於保障預算管理的'準確、科學的在單位內部實施,做好預算管理和內控相互制衡、相互約束,有合理完善的獎罰制度,定期考覈預算目標的完成情況,以此爲基礎完成預算目標做好內部控制工作。

二、我國事業單位財務預算和內控制度現狀

(一)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工作重視度不高

事業單位良好的內控意識是保障內控制度在本單位順利實施的前提,有相當一部分的單位領導對財務上的內控工作認識不清,只簡簡單單的認爲預算只是會計個人的事情,忽略了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有財政機構和審計監督機構的審查,使財務管理內控制度敷衍塞責,徒有其表。

(二)財務預算管理內控機構是空架子,用來敷衍審查機構

健全的財務預算管理內控機構是事業單位必不可少的,有些單位領導人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更談不上內控機構的構建,有些單位即使有也是徒有其表的空架子,沒有機構內人員或者是爲了應付檢查臨時調其他崗位員工來頂替工作的現象。

(三)事業單位內控制度領域有待加強

事業單位內控制度方面可依據的法律法規很少,財務部下發的《內部會計控制規範》的規範對象主要是企業,不過這裏面的內控思想、制定原則、製作方法對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也同樣適用。在實際情況中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卻不盡人意,有的單位可能只是用一般性的財務規章規範來當做內控制度去執行,對單位的各項業務流程的控制有些過於隨意,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可能只是依照過往經驗和慣常做法,沒有正確的內控制度可遵守。

三、完備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原則和措施

(一)預算管理內控制度的建立應遵循的原則

1、首先是合法性原則

事業單位要遵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內部建立合乎法律程序的內部控制制度,有些依法定程序走的步驟看起來可能是稍顯繁瑣,但是實際上在規避不法行爲的作用上舉足輕重不容小覷,所以嚴格遵照合法性原則建立完備的預算管理內控制度是必要的.

2、第二要遵守協調性原則

主要是依據指國內環境、政策導向、單位自身的發展來制定或修改財務內控制度。協調性原則對外是指合法性原則,也就是財務內控制度的制定必須遵循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能鑽法律漏洞,也不能違背法律的規定,與法律法規的規定是一致的、協調的,對內部就是要協調適應本事業單位財務的內部控制工作,和本單位的發展情況是互相協調的,不能存在內控制度和單位內部控制實況不適應的問題。

3、內部控制制度的權威性原則

內部控制一經制定,單位從上到下都要嚴格執行,對於嚴格執行到位的,要給予表彰,對於沒有做好嚴格執行的,要給予處罰,以顯示內控制度的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和權威性,對於位高權重者偶爾犯錯、或者是普通員工出現的小錯要本着防微杜漸和一視同仁的態度正確處理。

(二)完備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提升事業單位一把手對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重視程度的認識

建立健全的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提高事業單位領導人對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程度,可以組成內控制度建設小組,由單位一把手親自監督主持對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責成各部門管理人員和員工嚴格遵循內控制度進行工作,保障預算目標在各部門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

2、其次要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建立清晰準確的預算編制

預算編制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事業單位各部門各項工作的開展和完成,因此我們除了加強對部門預算編制工作的重視度之外,還要提升部門預算編制的質量,事業單位的領導應該親自蒞臨到統籌預算編制的制定工作中去,遵循合法性、協調性、權威性的準則來制定預算編制工作,力求預算編制做到零基預算和細化預算,對事業單位的具體收支標準要做到詳細規定,另外還要準確標出各項資金支出的用處和去向,能細化到具體項目的要力求具體化、細緻化,各部門在完成具體的預算目標過程中要做到嚴厲的自我約束,嚴厲禁止隨意添加支出項目,超出預算範圍等等行爲。

3、區別一般性支出和重要性支出

部門預算的編制應該嚴格依照本部門的實際發展情況和自身的財力進行編制,把一般性支出和重要性支出按重要程度標示出來,在嚴格保障重點性支出需要,從嚴對待一般性支出,單位的財務預算編制詳細的要包括本單位的全部財務收支,事無鉅細,方方面面都要編制到。

4、對事業單位物資財產要做好內部控制,力求內部控制做到對每個員工的行爲進行約束

對事業單位的各項物資財產要做到定時按期進行盤點,並將盤點結果和會計賬目進行對比,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領導,找出原因,追查責任,將責任要追蹤到具體的人身上,不能辦糊塗事做糊塗賬,防止有不法分子中飽私囊的違法亂紀行爲,一旦發生資產損毀要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向領導報告,經領導覈准後才能覈銷。   對於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賬目要力求做到清晰明白真實有效,需要嚴格的授權審批手續,事業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必須嚴格依照授權審批手續才能完成,務必準確明示部門員工的權限和義務,做到內控制度對每個員工的行爲做到約束。

5、完善內部制度做好各個部門的協調發展、共同努力

完善內控制度要做好統籌成本控制和單位效益的協調關係、財務內控制度和會計自身職業素養的之間的關係、舊式的內控方法和新穎的適合單位發展的內控方式之間的關係,只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對以上三對關係的正確處理,就可以使內控制度的優勢在單位內充分發揮出來,與此同時,單位各部門要做好協調共同努力,尤其是單位的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要做好對預算部門內部控制的監察,財政部門主管內部控制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財政部門除了要提高對預算機構內控制度建設的構造和領導,還要不斷促使預算部門提升對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充實和完備。審計部門是監督部門,除了做好平常的監察監督外,還要定時不定期的對整個預算機構的財務內控制度以及執行度進行監督審查,以督促其健康良性發展。

6、對內做好內部審計,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

內部審計是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除了加快完善內審工作制度、提高內審人員的工作地位之外,還要做到建立內審複查程序,即本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告一段落後,要在指定的時間段內再覈查內審結果的執行情況。同時,內審人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對內控制度的執行和實施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內審人員要具備高質量的管理能力、豐富準確的法律知識和熟知本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這幾點同時具備才能更好的監督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

四、結束語

預算部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提升本單位財務管理效率的有力手段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內控制度的建設將提升預算部門的內部管理、規避運營風險、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等等方面的作用,儘管如此,預算部門建立內控制度還存在了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使單位領導加大對以預算管理爲核心的內控制度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