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立德樹人徵文

學問君 人氣:1.09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徵文吧,寫徵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徵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立德樹人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德樹人徵文

立德樹人徵文1

孩子般的天真無暇是我們大部分大學生最想回歸的狀態。

嶺南師範學院法政學院黨建蒲公英大學生社會實踐隊在和新有小學的小朋友相處的幾天裏,充分感受到了着一份難能可貴的童真,在與小朋友的交流中我們感動於他們的真情實義,也在一次次心靈的觸碰中收穫彼此的心意,深深感觸於他們的乖巧懂事。

今天清晨滿懷期待地看着晨光朝陽,心裏默默對自己也對小朋友們許諾:從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開始,我的社會實踐活動支教生涯一定要在一分一秒中付出我對小朋友的誠摯以及秉承着一顆立德樹人的心去教育他們,不求他們在不到十次的課堂上學到什麼淵博的知識,而是像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的老師一樣,教會他們努力的心態,教會他們堅強的意志,教會他們爲人處事……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足矣。

新的一天在上課鈴聲“鈴鈴鈴……”中漸入節奏,我開始了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支教生涯。當站在講臺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無比激動,看到乖巧可愛地小朋友內心愈加期待今天的課堂,期待他們的表現。

本次我所教授的課程是小學英語課,主要對象是三四年級的學生,但是其中也有二年級的學生。其中二年級升三年級階段也是學習英語的開始階段,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我着重提升他們對於英語的興趣,爲他們學習英語打下一定的基礎,小朋友們也積極活躍地參與課堂的每個環節,自我介紹之後大家一起玩遊戲,一起學着唱英文歌,我在歡聲笑語中看到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喜愛和期待;而對於三四年級的小朋友們,我主要以他們學過的英語知識爲課堂線索,把他們學過的單詞融入英語趣味小遊戲中,這樣一方面鞏固了他們的學過的基礎知識,一方面也擴寬了他們的英語的知識面,小朋友們在這樣的課堂形式中能夠積極融入,本次課堂教學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除了支教活動,我們蒲公英社會實踐隊伍的成員也會在空暇時間在教室附近走走,觀察小朋友們的生活狀態,假如小朋友們遇到了童年的“小麻煩”,我們會及時地去與小朋友們交流,解開他們的煩惱的小心思。每當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們的心也隨之感動溫暖幸福,我們喜歡和他們一起笑,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我們期待他們成長的蛻變,期待他們像蒲公英一般更加勇敢地飛翔,向世界撒播愛的種子。

立德樹人是我們身爲一名師範生的職責所在,我們希望不止在知識上爲他們樹立榜樣,我們更希望他們有着積極地生活態度和正確地爲人處事之道,然後就這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立德樹人徵文2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學校德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我校在德育工作上,不斷探索德育新途徑,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爲工作重心,力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下面就我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一特色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深入挖掘德育內涵,讓“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活動系列化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塑造青少年學生的優良品質,培養健全的人格,實現學生的主動健康全面發展爲宗旨。一年來,我們學校在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工作的實踐中,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不同年齡的認知差異,確定每一年級的主題教育重點。小學部:以行爲規範教育爲重點,以孝雅教育爲基礎,以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爲核心,養成樂於助人、文明禮儀、遵規守紀的好習慣。因此確定的主題教育重點是規範加孝雅教育;初一年級:以自強教育爲重點,以誠信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爲核心,促進學生養成明禮誠信、關愛他人、自信自強的良好作風。因此確定主題教育重點是自強教育;初二年級:以意志教育爲重點,以環保和磨礪堅強意志爲核心,完善學生的人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初三年級:以理想信念教育爲重點,形成正確的升學觀和擇業觀,成爲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和優秀的現代人。兩部的系列化主題教育重點,爲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主題教育的活動指明瞭方向,主題教育有明確的目標,有系列的主題活動,從而使我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工作滲透於學習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具有十一中特色的德育新局面。

二、進一步落實德育目標,讓“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活動富有探究性 我校在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中,探索學生喜愛的、貼近學生身心發展的、並有教育意義的學生活動。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初步形成三大類學生活動:一類是學生根據班級和同學實際自主設計組織的探究性社會實踐活動,如調查、研究、觀察等體驗活動,這類活動是動態的、可變的;像調查研究它是透過對自然、社會、人類有關的問題和現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查活動,瞭解某一方面的情況,弄清問題和現象產生的原因,找出其間的聯繫和發展趨勢,進而對問題和現象中隱含的知識和觀念獲得較深刻的認識的研究方法。如我校初二1班的熊藝澤同學,她探究調查的內容是“爲什麼要控制白色污染”?她透過正確的途徑獲取資訊,並透過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並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體驗和知識,應用知識,解決了問題所在。象這類的探究性社會實踐活動,改變了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爲主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第二類是學校根據學生年齡段分年級開展的實踐活動。如“四個一活動”,小學部當一天家長、初一參加一次遠足、初二年級體驗一月軍訓、初三年級當一天環衛工人。“四個一”的系列實踐活動,成爲道德教育極好的載體,精心設計、規範管理、嚴格要求,使之有序、有章、有效地把孝雅教育與感恩教育、行爲規範教育、磨礪堅強意志教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它不僅充實了學生的道德認知,激發了學生的生活熱情,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心理素質得到優化,身體素質得到強化,堅強意志得到磨礪,爲塑造完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奠定了基礎。

第三類是依託學校現有教育資源,開展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每月我們都會組織不同年級的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每學期還會邀請社區派出所民警來我校做大規模的法制教育報告會。透過活動,促使學生們將軍人嚴明的紀律、優良的作風、頑強的精神帶進校園,同時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磨鍊學生的意志品質,規範學生的言語行爲,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增強學生們的責任感,促進少年兒童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的讚譽。

系列化學生活動豐富和支撐了德育課程,學生在學科以外的學習中,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貼近了生活,走進了社區,親歷了活動,思想得到了昇華,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別是探究性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透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師生們共同創造着德育的新課程,豐富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的內涵。

三、拓寬德育思路,讓“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活動目標明朗化

1、“文化育人”以濃厚的文化氛圍感染學生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優質文化產生優秀的民族。學校也是一樣,只有優秀的校園文化才能產生優秀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爲此,我們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呈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處於一種強烈的文化磁場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此觸動學生的靈魂。一是操場文化。小學部操場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爲主要內容。內容爲:播種文明,收穫溫馨;留住綠色,點燃生命;美化校園,淨化心靈;愛護樹木,人人有責。初中部內操場以激發學生的信心爲主要內容。內容爲:成功源於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從簡單做起,從平凡做起。初中部外操場以磨礪學生的堅強意志爲主要內容。內容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二是教室文化。以孝行、雅行爲主要內容,每個班級張貼名言警句、孝雅格言,並按照教育局要求,開展孝雅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三是食堂文化。在食堂張貼名言警句,引導學生崇尚節儉、文明進餐。四是櫥窗文化。結合開展的各種活動,利用展板、櫥窗等進行展示。一學期來,共計建展板30多塊,有長跑校長致辭、環保教育、讀書活動、安全知識教育等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最近,我們又準備將“十大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在校園展示,激勵教師愛崗敬業,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2、“環境育人”以優良的校園環境影響學生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校園擁有綠色,校園就充滿生機。植樹栽花,有很多好處,一方面可以美化校園,提高學校品位。另一方面還可以淨化校園空氣,益於學生健康。按照市教育局有關學校綠化美化工作會議要求,我們高起點規劃,分步驟實施,做到了應綠盡綠。一學期來,我們共計植樹100餘株,栽花30餘株,有梧桐、青桐、廣玉蘭、桂花樹、鵝掌楸等,有梅花、月季、含笑等,有麥冬、冬青等,品名高雅,種類各異,達20多種,使我們的校園常年有綠、常年開花、四季掛果、四季飄香,置身其中,芳香沁人心脾,催人努力,促人奮進。

四、明確德育目標,讓主題班隊活動成爲培養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舞臺

我校在德育工作的實踐中,試圖將每一位學生在德育活動參與中的感悟、體驗的精華部分上升爲系列化主題班隊活動的教育資源,讓每一位同學共享。由於活動本身源自於學生日常生活實際,而這些體驗、感悟又來自這些學生最純真,發自內心的想法,活動的片斷採擷了最精華部分呈現出來,就很容易引發學生在班隊活動中形成新的感情交流,促進感悟的再次提升。因此,以德育活動爲堅實的載體的系列化的主題班隊活動就更豐富了其德育功能,它打破了傳統的說教形式和僵化的活動模式,而具有更厚實的內涵。學生透過社會實踐活動得到體驗、感悟,並透過主題班隊活動又一次得到了提升,學生在活動的主動參與中快樂地成長。

系列化主題班隊活動我們又透過總——分——合——升“四步循環”的組織模式開展進行。所謂“總、分、合、升”四步循環,即總體策劃、分頭準備、綜合展示、全面昇華。它強調的是自主性、實踐性和過程性等特點。自主性,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選題,自主研究。實踐性,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實踐,學生關注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性,學生透過確定主題,進行探究,表達交流,總結提高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具體的探究過程,獲得體驗和感悟,獲得知識與能力。它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精神,提升了學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和生命質量。

五、實踐與反思

誠然,在“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活動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困惑。如我們在研究、實踐中還需要理論的創新、豐富和重構;如何細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類別;如何正確定位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如何實現德育道德課程的有效評價等等,我們的工作尚處於初步的探索實踐階段,真切地懇請各位專家、領導、同行的指教。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真誠的付出,一定會贏得豐厚的回報,每一位學生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感召下,一定能實現主動、健康、全面的發展,真正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立德樹人徵文3

熙熙攘攘的現代社會裏,心靈不停地被孤獨與迷茫、失落與壓抑、焦慮與恐懼所吞噬,總是感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顆漂泊不定的心總是讓人感到無所適從。究竟是這個世界太喧鬧,還是自己的心太吵?心靈該放何處?今年是我教書的第10個年頭,有過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有過迷茫:我還能把書教好嗎?我還熱愛教書嗎?暑期的師德培訓上,我遇到了一心撲在農村教育的施祖揚校長,爲學生嘔心瀝血的魯亞華老師,深夜陪孩子熟睡後還挑燈備課的趙雪朋老師,紮根紹興從不遲到早退的汪清國老師,勇挑重擔的許建英校長,美麗教師們以自己的切身經歷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心安“教育”,就能知足常樂,就能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幸福。

正如魯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說的,安心,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它很平凡,很實在,就是讓我們把內心安定下來。對於我們教師而言,就是要把心安定在教育上,靜心教書,潛心育人。也許有時我們會抱怨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了,不聽話了,但與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來說,我們老師面對的是思想一片純潔的,充滿希望的一羣人,他們對未來充滿渴望,充滿希望。面對着這麼可愛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把心安在教育上。心安了,全然寧靜的那一刻即知即見內心的花團錦簇,教育的幸福便不再遙遠。

止亂散心,心安“責任”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師必須牢牢地樹立起責任意識。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點點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組成。然而,“一個孩子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記得有學生這樣對我們老師說:“所有的學生都像是春天裏的花朵,只不過開花的時間因人而異。”這句話曾深深地感動了我,作爲教師,也許有時我們不經意間放棄的,那不只是一個學生,而是一片希望。還記得,有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中,那位才初中畢業的代課教師,在那樣的一所農村小學,雖然她水平有限,甚至不太會教書,但是卻明白自己的責任,並堅持到最後,感動了所有學生,也感動了銀屏外的我們。如果說這位代課老師只是銀幕上的人物,那麼在臺上的美麗教師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何謂“責任”。施祖揚校長,無論是剛踏上工作崗位,還是作爲平水的教育總支書記,心裏惦記的首先就是學校,就是那些農村的苦命娃。當我驚歎與我同齡的趙雪朋老師、魯亞華老師所獲得的一個又一個國家級榮譽時,更爲犧牲小我而全身心投入教育的責任心而感動。

秉正收心,心安“師德”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着得體,語言規範,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作爲一名學生,也許他學業上的缺陷並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貽害他一輩子。而影響學生道德品質最深得,恰恰是他的教師。我們不能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長大成才,但至少,我們要求他們,都能夠踏實做人。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甚至是學生父母的替身。所以,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

來自異鄉的汪清國老師,始終奮戰在錢清中學教書的第一線,一週要上30節課,卻從不抱怨;從教幾十年,卻從不遲到一節課,從未請過一天假;教學質量全縣領先,面對別的學校的橄欖枝,卻紮根於紹興,紮根於錢清中學。我想正是因爲汪老師的言傳身教,作爲生源並不突出的錢清中學的政治成績才能在全縣領先。

靜心潛心,心安“教育”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諸葛亮對於寧靜與淡泊作了如此意味深長的詮釋,令人慨嘆不已,而這不就是我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最好詮釋嗎?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遠離世俗、遠離喧囂、淡泊名利!我們應該把教師作爲一項事業,而不是養家戶口的職業。這些美麗教師爲了輔導學生,往往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等等。重複性勞動單調而缺乏新鮮感、刺激感。那麼是什麼構成了教師兢兢業業、勤於奉獻、淡薄名利默默耕耘的'內在動力呢?那就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這一份熱愛,必須建立在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上,而要做到執着,必須寧其神,靜其心,靜下心來做其事。

這個世界上太多的職業,但是隻有教師面對的是最純真的兒童,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畫什麼就會是什麼,因此,教師乾的是一個良心活,爲了孩子們的未來,我們的職業不單單是養家戶口的一種手段,而是我們傾其一生要做的事業。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寧靜,守住一顆寧靜的心。

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前,人們稱呼我們“教師匠”,但時代賦予我們教師更加神聖的任務,這不再只是一份簡單的工作,而是一份事業,值得我們去關注,用心去完善。時代在變,教師面對的羣體的特徵也在不斷變化,但是爲培養一代代與社會有用的人的心不會變。 剋制情緒,調整心態,帶着一份從容與淡定,用心做教育,讓自己成爲一個身心健全的人,讓自己成爲一個富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教師,讓自己成爲學生品行、人格、學識等方面的“偶像”。把心安在教育上,遠離喧囂,釋然凝望,不亦樂乎。

立德樹人徵文4

36年前的那個秋天,太陽慵懶地爬過山那邊的剎間,一片清朗的餘輝旋即染紅了暮色,人聲鼎沸的型塘公社西路小學又恢復了“小庵”般的寧靜。這裏,前不毗村,後不鄰店。南端是一條狹窄的卵石路,偶有幾個人影晃過;西邊是枯黃的老竹園,蕭蕭風起,瑟瑟作響;北邊是一方百年桂林,幽然森聳,時起幾聲鴉鳴;東面是一塊稀疏的苗圃,我的宿舍就壘在溪溝上。當我推開鬆動的板窗,目光越過牆腳下一條溪流,對面竟兀立着幾具草棚墳,風打雨蝕,已裸露出一角脫落的棺材板,齜牙咧嘴,令人毛骨悚然。

那天,我被告知分配到型塘山區任教,自然是個強扭的瓜。上午,我十分沮喪地從水鄉老柯橋踏上一隻油漆斑駁的破埠船,頭戴竹笠的船老大“吱咕――嚕――吱咕――嚕”扳了半天大櫓,才把我送到公社駐地叫“直街”的地方。本以爲會留在中心校“街上”任教,可午後老校長十二分和藹地對我說:“小董啊,西路村小學正缺一位骨幹教師,你去吧,那裏清靜,人情好。”果然,原來學校的前身是一個小庵,當地山民習慣地稱呼爲“小庵學堂”。我報到後,真覺得是清泉繞屋流,似乎木魚聲聲悠。可人情呢?我一個外地的小青年,一如一葉漂泊的孤舟。

傍晚,同事們陸續回家了。疲憊和失意,孤獨和無奈,像幾根無形的繩索把我捆綁在“下榻”的一張大竹榻上。心裏喊:“放我回去,放我回去!”可除了嗡嗡盈耳的蚊子聲,有誰理睬我呢?夜色漸漸濃暗,小庵更清靜了,我下意識地拉了一下用繩子繫着的電燈開關,“啪嗒”一聲,一星光亮也沒有,一查發現電線已被老鼠咬斷。聽命吧,我閂住了門,倚在牀上用毯子儘可能裹住易被蚊子插嘴的身體,開始接受新生活的考驗。惶恐恍惚中,聽天籟如訴,又有“阿彌陀佛”呢喃。唉,西路小庵!這地方,無疑是紹興地區的“西大荒”。

“——老師——”千真萬確,一個怯生生的童音夾着沙沙的竹葉聲從門外飄來。我的心怦然一動,倏地從牀上跳下,忐忑地拉開門,只見一位十三、四歲的男孩站在門前:他左手拿着一盞古老的玻璃油燈,右手臂套着幾圈土製的紙筒蚊香,手心中還攥着一盒火柴。

“你——”我驚喜得如同他鄉遇故友,不知所措。“伢姆媽叫我來的”,他徑自走到牀前,放下手中的東西,利索地劃了一根火柴,點亮油燈。又熟練地解開蚊香,置燈上點燃,放在牀底下。然後,默默地坐到對面的小凳上。在燈光的照映下,童稚的臉上泛着幾分羞澀,宛若壠上一株拔節的紅高粱。

我們在昏暗的燈光下,相互對視,無語,沉默……

過了一會兒,我終於鼓起勇氣:“不早了,我送你回家,家在哪裏?”他愣了一下,彷彿記起了什麼,靦腆地說:“不,我陪你,伢姆媽說的,你冷清,長期陪你,給你作個伴。”這——當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就這樣,我在他鄉遇上了知己,我們相依而臥。不一會兒,他喃喃進入了夢鄉:“姆媽……蚊子咬……”朦朧中,他甩手拍着蚊子。聽着嗡嗡蚊子聲,我汗顏極了:一個二十出頭的江湖“英雄”,竟心安理得接受着一個孩子的照顧。這一夜,我轉輾反側,靜聽着窗外潺潺的流水,思緒也流向遙遠的地方:小庵生活也許就是一塊得與失的蹺蹺板,工作環境的優劣是相對的。塞翁老頭,你是否在說,失馬是福?我夢入了頗有禪意的境界。

我終於正視了生活,珍惜了這個陪伴我的少年的情誼以及山村淳厚的鄉風。

在小庵的日子裏,我體驗了什麼叫與學生“同甘苦,共患難”。早晨,娃娃們夾着寒風,從幾裏開外的嶺下村、潛蛟橋等村跋涉到小庵上學;鈴聲搖響後,我跨進四壁透風的教室,習慣性地在左邊掛上一塊小黑板,讓三年級的學生先做算術題;側身轉向右邊,開啟語文課本,與四年級的學生共同朗讀“桂林山水甲天下……”回顧當年無奈的“複式班”教學,今天還真是回味無窮,教學“亮點”多多:諸如,班額,比目前的小班還“小班化”,兩個年級各七八個學生,課程設定語文數學兼顧——後來聽專家說,這有利於左右腦一起開發。還有,今天叫得呱呱響的“自主課堂”、“以學定教”等教學模式,我曾經的“複式班”不這樣操作不行啊!當然,這苦澀的幽默,是否寓有阿Q精神,也就仁智各見了。

中午下課前,我會本能地踱進只有一個“柴竈頭”的“食堂”間,爲學生點火蒸飯,當然也有我的那一份。當值班的老師手握銅鈴“叮噹,叮噹”搖響下課鈴的時候,中飯也就飄香了。待同事們三三兩兩回家吃飯的時候,我與學生也開飯了。每當蹲在教室廊檐下託着盒子吃飯時,別有一番“花果山”的風味。想當年,歐陽修在醉翁亭裏“與民同樂”很風光,而我在小庵學校“與生同甘苦”其實也很溫馨。那時沒有“師德培訓”,學校也沒有“熱愛學生”的考覈,但在我的眼中,與學生共用“中餐”顯得那麼自然,那麼快樂。那時與學生“相依爲命”,我真的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學生”,學生視我爲大哥哥。清楚地記得,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從嶺崗村家訪回校,幾位學生竟聚集在半路上一個叫“新涼亭”的荒涼地方爲我“趕鬼”:“老師,這裏經常鬧鬼,我們一起壯膽。”那種溫暖,至今縈繞心頭。

小庵歲月,我目睹了同事餘老師在學生午睡時分,輕輕地搖着一把大芭蕉扇巡迴着爲學生趕蒼蠅的鏡頭;我聆聽了住在最高山巔的丁老師以10粒羅漢豆充當中飯的先進事蹟;我見證了貧困的鄉民,在五更時分沿着崎嶇的小路,挑着一擔青柴膽戰心驚地走往柯橋爲孩子籌學費的窘迫;我感受了冷雨敲窗的教室裏,與學生共同書寫“我愛家鄉”的最原汁的最樸素的教育教學。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至今非玉,教育上也沒有修成“佛”,但在漫漫幾十年的生活和工作中,無論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困惑,每當想起小庵教書的那段經歷,就有一股直麪人生的定力,就有一種爲之堅強的毅力。正道的教育是雙向的,它能培養人,也能砥礪自己。於今,我在現代化的學校工作,就會油然而滋生幸福感。這種精神愉悅,本能的會鼓勵自己:“老董,小董時代的教育生涯,是一筆值得珍惜的精神財富,你唯有‘幹到老,學到老’,才無愧於當年的青春歲月。”

是啊,時隨境遷,三十多年韶華迭轉,世事滄桑。小庵式的學校已是往事雲煙,那少年的孩子已在讀研究生了。過去的西路村已被開發爲四A級柯巖“大香林”景區。雙休日,我漫步在曾經是小庵的那塊土地,擡眼望,天空凝結着淡淡的雲煙,陽光中香林寺呈現一片紫色,登上寶林山,但見山巒重疊,青翠環流,正在架起的索道柱子,聳入雲霄;新修的龍華寺樓閣,飛翔空谷……然回望舊時小庵來時路,那曾經逝去的和至今留下的,心中不禁感慨:變了啊!變了啊!唯有不變的,還是心中那片教育的聖地,永遠蔥綠!有誰說,還有西風瘦馬,枯藤昏鴉?

立德樹人徵文5

習總書記說過:“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我是一名青年,作爲高中教師,我所面對的也是青年學生。我要教給學生的是執着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

那麼首先作爲教師自己,我也要求自己先做到這一點。美國教育心理學家xxx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的自己的教學行爲,每一節課後,我都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反思課堂中我是否全情投入,是否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是否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間,反思如果再上一次我改做哪些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着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我相信透過反思我也能一步步成長,才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學生。當然,這個反思也可以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思自己的教書育人工作,反思自己的品德行爲。

做學問,需博學而篤志,淡泊以求真;做教師,需癡情於講臺,教書更育人;做人,需清正而剛毅,樂觀且豁達。三尺講臺,已然成爲我人生最絢麗的舞臺,如何堅守?我的答案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立德樹人徵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因爲我們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第29個教師節!首先祝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有人說孩子是一本書,雖然要讀懂這本書並非易事,但要成爲一位出色的教師就必須去讀它,並且打算讀一輩子,有人說,孩子是花木,教師是園丁,園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們自然地成長。

實際上,孩子比花木要複雜的多,教師的工作比園丁的工作也複雜的多,儘管他們擁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規律,他們從事着綠葉的事業,他們是人民教師。

其實,在我身邊,就在我們生活當中,我也不時被深深的感動着,因爲有着許多平凡卻又偉大的領導和老師,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

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用自己博大的愛心演繹着無悔人生!用無私的奉獻譜寫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熱血詮釋人民教師的內涵,用真和善哺育純潔的心靈,用愛與美鑄造閃光的靈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着我們這些後來人。

我發現:有時當有的同學沒帶鉛筆心神不寧時,他會悄悄地把準備好的鉛筆送給他;每天早晨見到我時,他總是第一個衝到我的面前向我問好;衛生區總有他拿着拖把拖地的身影;下課了,又是他拿起黑板擦擦黑板;那天他做了一件事情讓我深深地感動了。

早上我們剛吃完早餐,班長已經檢查完紅領巾了,勞動委員在忙着檢查衛生,隨着早讀聲音的靜止,學校三評人員來我班檢查衛生工作了。我連忙請他們進來。因爲我們剛剛檢查過了,全班同學都戴了紅領巾。

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坐在第三組第一排的熊楊政同學沒有戴紅領巾,我站在講臺上不知所措,只能任憑他們記下了,這時,坐在第四組的羅志潁也同時發現了,他飛快地從他的抽屜裏拿出一條紅領巾,迅速地將紅領巾戴到熊楊政的脖子上,這時的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看到這一切,作爲班主任的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我馬上把這件事講給大家聽,讓大家向他學習。在他的影響下,每次我們班只要有沒戴紅領巾的同學,都有人會主動借給他,大家借出的不是單純的紅領巾,而是一份份愛心,而且讓這份愛心在同學們中傳遞。

平時,那些聰明乖巧的孩子總能得到老師的喜歡,而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總會引起老師的不滿,其實他們更需要老師細心的關愛。這件事使我深深體會到:調皮的孩子更需要愛!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怎樣去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怎樣用愛心去滋潤他們幼小的心田,使他們在愛的陽光裏茁壯成長。

過節前,我收到了學生寄來的賀卡,看到上面熱情洋溢的話語時,剎那間,我覺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淨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最大的幸福和快樂莫過於此,我感到自己是一個生活在花叢中的人。

我們是卑微平凡的,但更是神聖偉大的,因爲,我們正領引孩子去觸摸真誠,體味善良,崇尚正直,學會堅強!我們正引領孩子推開一葉葉神奇的窗,開啟一扇扇智慧的門,我們展示給孩子的是一個五彩斑斕的新世界。所以,我們是幸福的!原來,少點慾望,多些愛心,我們就能品嚐到幸福甜甜的味道!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立德樹人徵文7

9月9日,由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開展的兩校慶祝第32個教師節活動在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助理魏明、科教處處長吳詠星、兩校領導及師生代表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第32個教師節。

大會上,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楊金華、雲南交通技師學院院長楊經元分別回顧了兩所學校過去一年來在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打造學院品牌上取得的成績。“十三五”期間,兩所學院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廳黨組的戰略部署,抓住用好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機遇和雲南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機遇,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交通高技能人才,爲雲南交通運輸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立德樹人,不忘初心。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僅要具有現代知識,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不僅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而且要有很強的操作水平,這是與其他高校不同的要求。” 廳長助理魏明在肯定了兩所院校爲雲南省交通運輸事業健康快速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的同時,希望兩所院校的老師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充分施展抱負和才華,傾心智慧和力量,譜寫交通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會上,兩校師生代表結合各自工作和學習實際,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團的師生爲大家進行了精彩的表演。兩校足球隊舉行了一場友誼足球賽。

立德樹人徵文8

爲了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教師羣體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激發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熱忱,8月26日,由柯橋區教體局組織的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在我校舉行。我有幸聆聽了五位優秀教師的精彩報告,他們用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詮釋了一名普通教師不平常的追求之路,尤其是王葉軍老師和何國權老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從蔡朝陽老師那求得的書單尚且靜靜躺在電腦桌面時,王葉軍老師的博學和鑽研精神,讓我再次爲自己的寡學而自嘆弗如。王老師不無自豪地說,他和妻子志同道合,兩人都是愛書之人,家裏藏書之多已不得不再買一間房專門用做藏書室。作爲一名政史老師,我們很難想象到底是怎樣的心境才能讓一個人將枯燥乏味的各類政史書籍讀出言情小說的浪漫、武俠小說的快意,甚至是廢寢忘食,不食人間煙火。王老師幽默地說,他和妻子都不做飯,將做飯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了,同事戲稱他倆爲“政史雙嬌”。

爲了寫好一篇《鄧小平理論》的專業研究論文,王老師曾蒐羅了所有版本的《鄧小平理論》並仔細研讀數遍,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鑽研精神不得不令人折服。

一直欣賞一句話:胸有文墨虛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長期的研讀,歷史的厚重與政治的嚴肅在王老師身上沉澱,談起自己的專業王老師自信滿滿,侃侃而談。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眼裏的教師應該是一位聰明、博學、善於思考、熱愛知識的人,教師的知識越深湛,視野越寬廣,科學素養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位教師,而更是一位教育者。”我想王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教育者。

無論什麼書,多讀總是有好處的。作爲教師我們一直在說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養和業務水平,那麼讀書無疑是最好的途徑。讀書,能讓教師開闊眼界,拓寬視角,將最新最全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課堂變得鮮活生姿,讓學習成爲一件快樂的事。多讀書,讀好書,方能像王老師一樣,在課堂上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眼中的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在王老師眼中無疑是饕餮大餐。

博學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必要前提,堅守是教師的職責和素養。

何國權老師的演講質樸而風趣,他自嘲道:雖然我被評爲美麗教師,事實上我一點都不美麗,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可以說,也不像王老師那樣博學小有名氣,但有一點,我無愧於心,那就是,雖然我已臨近退休,雖然我身患糖尿病,但我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快退休了還承擔着高三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任務。

何老師的話讓很多人汗顏,臨近退休,對學校對學生對教學還是滿腔熱情,而正直壯年的我們卻盼着評完進階便高枕無憂。有幾人能像何老師那樣帶病堅守崗位,又有幾人能像何老師那樣直至退休仍堅守在教學一線?箇中苦楚不言而喻,但我想在何老師眼裏還是幸福而自豪的,因爲愛這一份事業。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地垂着她的綠蔭的。”選擇了教育,也就選擇了葉的事業,默默守護花朵,堅守自己的職責。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再平凡也顯出了不平凡。

堅守是教師基本的職業素養,它是一種境界,它以愛爲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尤其是我們職教的孩子,作爲應試教育的瑕疵品,他們缺少自信心,缺少關注的目光,缺少被認同感。我們需要用愛去修補他們失落的內心。用愛讓他們重拾自信,讓他明白成績不是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歌德說:愛是促使人復甦的動力,我們用愛喚醒孩子沉睡的力量,讓他們重拾信心,找回自我。當我們看到原本“壞孩子”變成積極向上的好青年,內心是滿足的;看到孩子畢業幾年後感激地說“老師,我不會忘了您的”,內心是幸福的。因爲愛,有了堅守的理由,因爲愛,有了堅守的力量,讓我們用愛堅守住孩子的未來,教育的未來。

本次報告會以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爲榜樣,拉近了我們與先進教師的距離,真實、樸素、感人的現身說法更易觸動我們內心的心絃。讓我們向這些優秀教師學習吧,學習王葉軍老師的讀書精神,學習何國權老師的堅守品質。金玉良言猶在耳,趁熱打鐵需儘早,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像他們那樣優秀,但我們可以努力成爲最好的自己。讓我們以愛之名,熱愛我們的專業,堅守的我們崗位,將敬業愛崗落到實處,做一名“樂於奉獻,勇於創新”的合格教師,讓優秀教師的事蹟開遍每一塊教育的土壤。

立德樹人徵文9

作爲老師我收穫着一份份驚喜,見證了一份份感動,老師們平時教學任勞任怨,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熱愛學生,立德樹人是每位教師教書育人的座右銘,大膽創新是他們教學工作的真實寫照,尤其是張玲老師,是一名青年教師,她善於學習,勤於業務,樂於奉獻,爲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她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閱讀專業報刊,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能力,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秉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用朝氣點亮學生,用愛心澆灌每一棵幼苗,用耐心轉化學生,時刻鞭策自己,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一、用朝氣點亮學生 對她來說,當班主任是一個榮譽,但更重的是責任。當時她是學校唯一的一個新手班主任,做爲一個新班主任,她總是虛心向其他老教師請教學習,她感到當好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工作量大了很多,責任也重了很多。她每天早到晚歸,最令人敬佩的是,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她仍然保持着工作激情,早上堅持和學生一起讀書,晚上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之後才放心地離開學校。她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贏得了學校領導和家長們的支援與認可,在後來工作中她更加自信,班主任工作做得更是出色。每天她都會對班級的作業情況給家長一個彙報,班裏哪位同學字型書寫得規範工整的,書面整潔的,正確率高的和有明顯進步的,學生課堂的表現,遲到的等,她會第一時間反饋給家長,及時和家長溝通,

家長們也是你追我趕的,不甘落後,她還會透過班級微信羣,把好的作業展示給家長們欣賞,增強了家長們的競爭意識,孩子們的作業質量又上了一層臺階,學生作業書寫比較認真,字跡工整美觀。透過她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對孩子認真負責的態度,張玲老師得到了校領導的誇讚,同時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同時家長們對她也刮目相看,更加理解做老師的辛苦,家長主動幫忙給老師佈置班級文化,打掃衛生,爲了在廣播體操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家長們分工安排配合老師的工作,在老師艱苦訓練和家長們的配合下,張玲老師也參與了比賽,帶上這羣孩子上場,最終獲得了校級一等獎,她用耐心和愛心贏得了家長的讚歎。

二、用愛心澆灌每一棵幼苗

真情是維繫師生情感的紐帶,在平時工作中,她常常用真情溫暖大家,她希望她那57棵小幼苗都能積極向上的成長,她覺得誠實能打敗一切,也是她對每個孩子盡心的動力,她的班裏前段陸陸續續有同學反映丟東西,她就暗地裏問他們有沒有懷疑對象,丟東西的同學都無一例外說是一個小女孩,張老師和家長反映了此事,家長的教育勸說還是無濟於事,但是,她並沒有退縮,爲了不讓這個學生受到歧視,就單獨和小女孩談心,在談話中,孩子講到,她的家庭狀況貧困,是媽媽一手把自己帶大的,經濟條件不富裕,她看到包裝精美的東西,就特別想要,那一刻孩子傷心地留下了眼淚,那一刻,她也是淚珠模糊了雙眼,哽咽着說

不出話,她突然感受到了自己是擁有57孩子的媽媽,從那以後,她能做的就是照顧她。

這樣的付出還不算什麼,她用她的真情播灑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在她的班級裏,有一個這樣的孩子,爸媽都是聾啞人,平時用手語和肢體語言和家長溝通,父母爲了生活,整天忙碌,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她看到這一切,很心疼這個孩子,她知道對於這樣的孩子,只有用愛心和耐心去教育才是最好的方式,這樣的“問題學生”,更需要老師去關心他們,讓她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記得有一次,小女孩作業沒做完,她總是單獨留下來補課,由於她從小體質不好,上課坐在座位上經常也能睡着,她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想盡了一切方法還是沒有效果,但是她沒有氣餒,她把這個孩子調到了優秀的學生旁邊,前後的同學都來督促她。

三、用耐心轉化學生

她說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身爲教師,她默默奉獻,心裏始終裝的是孩子,兩年來沒有因個人的原因耽誤工作,每天用親切的微笑和聲音來迎接每一個孩子,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生活,在課堂教學中和孩子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在教育孩子時始終秉持着 “愛心、信心、耐心”,她們班有一個頑劣的男孩子常展僮,平時頑皮好動,在家爸爸都管不住,在校就喜歡起鬨。發現這一情況後張玲老師立即同他身邊的幾個孩子進行了談話,原來在他與同學交往時常常還有攻擊性行爲,同學們就漸漸遠離他,從而使他產生了逆反心理。她想如果不馬上引導,

很有可能會影響整個班級的氛圍,甚至對這個孩子的一生都產生極大的惡劣影響,張玲老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有一天下午張老師摟着他,說想跟他說說悄悄話,他同意了,她開始耐心地傾聽着他心中的種種不滿,等他把這些怨氣一股腦的端出來之後,她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讓他體會故事中兩個孩子爭吵時的不同表現,由於其中一個孩子的寬容使他們最終成了好朋友。他聽完後表示願意試試,好好和同學交往。事後她還透過電話與家長共同關注他每天的表現,多鼓勵,多肯定,慢慢的他終於能和大家團結友愛,關心集體了。正是這樣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她班的學生,無論在學習態度上,思想動向上還是禮儀表現上都有着十分優秀的體現。那一刻,她體會到了工作是快樂的,是幸福的,這份快樂和幸福來自於學生給她的感動,正如溫暖的春光,溫暖人心。

人的一生能遇上一位好老師是莫大的幸福,她們班的孩子很幸福,因爲他們在學生時代就遇到了媽媽一樣的好老師,她始終秉持着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用朝氣點亮學生,用愛心澆灌每一棵幼苗,用耐心轉化學生,時刻鞭策自己,正是老師的關心和撫愛使孩子們的童年增添了無窮色彩,使一棵棵幼苗能夠盡情沐浴在老師愛的陽光下,接受雨露的滋潤,健康茁壯地成長。

立德樹人徵文10

借用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對我們教師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可以用更廣闊、更開放的態度、方式進行學習;更深入、更細緻地觀察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並不斷回放反思;更大膽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甚至可以翻轉課堂。這是最壞的時代,對教師進行侮辱、毆打的案例不斷出現,教師尊嚴淪喪。這是信仰的時代,有人如鬆如竹,風中挺拔屹立;這是懷疑的時代,有人被各種喧囂淹沒,遺忘了最初的夢想和信念。

這是一個光明與黑暗並存,希望與失望同行的時代。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在浮華躁動熙熙攘攘中,信仰與堅守格外珍貴。無論什麼時代,我們教師都是特行獨立的一羣人。在喧鬧中我們選擇寧靜,在物慾橫流中我們選擇淡泊。面對各種苛求、指責、羞辱謾罵,甚至是一邊倒的輿論譴責,在網絡上,在微信上,有那麼多的同行在感慨、在憤怒,有物傷其類的悲鳴,也不乏從此睜眼閉眼得過且過的消沉。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情緒,有過困惑,有過迷惘。

可是,學校一樓的樓梯口正上方的一塊匾額讓我警醒:

訓誨童蒙,必盡心力,脩脯不計。每曰,天地君親師,五者並列。童子一師事我,則終身成敗榮辱,俱我任之。若不盡心竭力,誤人子弟,與庸醫殺人等罪。

再也沒有比這更凝重的叮囑,再也沒有比這更沉重的責任,再也沒有比呵護生命更美好的使命。所以,我們不必爲外界種種懷疑、輕蔑、隔閡、敵視而耿耿於懷。所有言語上的爭論、辯駁都比不上挺拔的行動更有力量。有風自來,花開芬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裏有這樣一個情節:

小豆豆第一次見到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他面對小豆豆坐下來說:“好了,你跟老師說說話吧,說什麼都行。把想說的話,全部說給老師聽聽。”“說什麼都行”小豆豆開心極了,亂七八糟的,拼命地說着。校長先生邊聽邊笑着,點着頭,有時候還問“後來呢”。當小豆豆快要沒有什麼可說的時候,校長先生問:“已經沒有了嗎?”有人願意聽自己說話,小豆豆怎麼能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呢?小豆豆想啊想,發現新的話題。當小豆豆絞盡腦汁再也找不到什麼可說的時候,校長先生已經整整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在這四個小時裏,“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向前探着身子,專注地聽着。每每讀來,那個讓小豆豆“覺得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心情好極了”的校長先生好像就坐在面前,溫和地說:“好了,你跟老師說說話吧,說什麼都行。把想說的話,全部說給老師聽聽。”就好像看見他微笑着問:“已經沒有了嗎?”就好像看到他專注地傾聽着。小豆豆是多麼幸福,她遇到了一個認真聽她說話的大人。

每次讀到這裏,我都會躬身自問:你做到了嗎? 我做到了嗎?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不管多麼離奇不可思

議,不管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不是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一丁點地不耐煩,沒有一丁點地敷衍。

《窗邊的小豆豆》裏的高橋君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孩子。他的手非常小,胳膊非常短,腿也非常短,而且像蟹足那樣彎曲着。他的個子永遠就那麼高了,永遠只有他讀小學低年級時那麼高,不會再長了。小林宗作先生設計了屬於高橋君的運動會。在“鑽鯉魚比賽”這一項中,當“大家在鯉魚肚子裏拱來拱去的時候,高橋君卻嗖嗖地鑽過去了”;在“找媽媽比賽”中,“當大家在梯子格里費力地鑽來鑽去的時候,高橋君已經鑽過了梯子,往前跑了好幾米”;全校接力賽決定勝負的地方在學校中央,正對着大門通向禮堂的扇形臺階上。“當大家費勁地一級一級上臺階的時候,高橋君短短的腿卻像是活塞一樣蹭蹭地跑了上去,又像是電影中的快鏡頭那樣嗖嗖地跑了下來。”... ...高橋君奪取了全部項目的第一名。而且,以後每年高橋君仍然是運動會的明星。

我問自己:你做到了嗎?喜愛聰明的、可愛的、漂亮的孩子,同樣喜愛笨拙的、頑劣的、醜陋的孩子;給予那些不聰明、不可愛、不漂亮的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愛,並且在他們懷有自卑心理之前,把自信的種子深深地播撒在他的心裏,讓自卑沒有生長的土壤,更好的是一點教育的痕跡都沒有。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幸福。

我珍藏着厚厚的一摞信。我有一個學生,考上高中之後突然給我來信,訴說自己在高中的種種不適,對遠行父母的思念。我提着一兜水果,中午跑到高中去看望她,任她在我懷裏放縱地哭泣。她孤獨寂寞時,我成了最好的傾訴對象。

我問自己:你還是這樣嗎?把每一個學生裝在心裏,因爲他們的快樂而快樂,因爲他們的憂愁而憂愁。關注他們一次小小的成功,留心他們可能要面對的失敗。即使他們已經畢業,也還在心裏,還會爲他們思慮、奔走。

最初,我很愛買筆記本。每一個筆記本都記得滿滿的。從漢語拼音到生字,從詞語到閱讀,從片段到整篇文章的寫作,工整而詳細地記錄着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每上一節課,都要冥思苦想,搜錄各種名師設計,裁剪、組合、再設計,力圖使課堂流暢簡潔清新有效。

現在,我問自己:你還這樣做嗎?即使課文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複,每一次還是像第一次那樣慎重對待,爲孩子設計出許多方案,選擇最適合的。對每一堂課都保持着新鮮感,保持着熱情和激情。

我總是問自己:你做得到嗎?不忘初心,堅守信念。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心懷敬畏,赤誠相待。 不斷地追問、反思,我明白,爲師,當如梅,自強不息顯毅力。當如蘭,默默奉獻顯精神。當如竹,堅韌挺拔顯氣節。當如菊,篤行高潔顯品格。師風,當山高水長。

立德樹人徵文11

還是在兒時,我的老師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一顆對“教師”這一職業期望的種子。這顆種子在老師愛的雨露和關懷的陽光下,漸漸地在我心中,生了根,發了芽,長大了。它終於結出果實――我也成了一位老師。

人們對教師一向的評價都很高,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有人說教師甘爲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說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當我穿過它面前的這些光環,走進它的內核時,我漸漸地理解了它的內涵,教師是平凡的、普通的,猶如一顆小小的鋪路石,而我只願做那小小的鋪路石,讓我們的新一代在我鋪就的平坦而寬闊的道路上奔向遠方。 初次登上講臺,面對着這羣朝氣蓬勃的孩子,我總是板着臉,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想以“師道尊嚴”的傳統道德威攝他們。然而不久,他們很快地發現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戲。上課時有小聲說話的,有做小動作的。對此我當然是怒不可遏,將他們狠狠地訓一頓。此後,我發現,我的訓斥大有作用,上課他們正襟危坐,作業也一張不差。可是我同時也發現,學生見了我繞着走,上課回答問題總是低着頭,一言不發。我的心不禁顫動起來,是不是我做錯了?這時老教師給我送來“靈丹妙藥”:與學生溝通,用心去愛他們。

慢慢地我用老教師那裏得到的“靈丹妙藥”去和學生交朋友。我在每個學生身上尋找閃光點,儘量讓每個學生樹立起信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不以你的真摯之情,誠摯之心是不會換取同學們純真的心的。很快的我們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牢固的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雙重關係。

有這樣一個故事:“智慧”、“成功”和“愛”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天使們對那位母親說:“我們只能去一個,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選擇。”母親最後決定把“愛”請回家。奇怪的是,另外兩位也跟着進了屋。母親驚訝的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那裏有‘愛’,那裏便有‘智慧’和‘成功’。”有愛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就需要這樣一種神聖的愛,她不求回報,嚴慈相濟,這種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因爲,一旦學生體會到這種愛的情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回顧多年的從教歷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個學生需要並喜歡的老師,必須時刻注意修養師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學生。每天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業餘時間我認真鑽研業務,大量翻閱教育雜誌,不斷給自己充電。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瑣碎的,也是艱辛的,這裏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可是我們有的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是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這一事業的信念和決心。雖然工作不久,我卻親眼目睹了老師們的愛崗、敬業、奉獻等作爲,親耳聆聽了不畏艱苦、孜孜不倦、潛心於育人的感人事蹟,親身感受了那爲了學生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忘不了已有華髮的老教師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對青年教師的幫助,忘不了夜晚在辦公室燈下、微機前埋頭苦幹的青年教師,忘不了他們桌子上的教育雜誌、厚厚的教案、描寫教學論文的稿紙……這些是對工作的投入,更是愛學生的體現。

立德樹人徵文12

我是駐馬店第二十三小學的一名普通老師,在駐馬店第;我校的關學麗老師,白天她想着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我校的杜老師,她用愛心、耐心、細心鋪就了一條教育;當老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尊重、信任時,學生便;在駐馬店第二十三小學,正是因爲有着許多平凡卻又偉;記得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讓他;我是駐馬店第二十三小學的一名普通老師,在駐馬店第二十三小學,我收穫着一個個驚喜,品嚐着一份份感動。

我校的關學麗老師,白天她想着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晚上她常在校加班批改作業,關老師把工作當作了她的生活。“我的快樂來自與學生的相處”,關老師如是說,她與學生同甘共苦,學生成績的提升、習慣的養成、品德的培養都傾注了她的心血。在關老師的努力下,班級風氣和諧,家長無比信任。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關老師一直在踐行着“身正爲範”。

我校的杜老師,她用愛心、耐心、細心鋪就了一條教育大道,無數學生在這裏快樂成長。帶着“以愛育人”的初衷,杜老師踏上三尺講臺,秉着用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的宗旨,她讓學生成長快樂如花。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有她忙碌的身影,談心、輔導;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德困生,都有她不懈的付出,尊重、理解。俗話說“種樹先護根,育人先培心”,杜老師收穫的是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當老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尊重、信任時,學生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能夠更好實現我們育人的目的。

在駐馬店第二十三小學,正是因爲有着許多平凡卻又偉大的老師,她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纔有了駐馬店第二十三小學的今天。她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用自己博大的愛心演繹着無悔人生,書寫着“師德”大字!用無私的奉獻譜寫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熱血詮釋人民老師的內涵,用真和善哺育純潔的心靈,用愛與美鑄造閃光的靈魂!

記得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讓他傳播到遙遠的後世。”我們無法延伸生命的長度,但我堅信,只要我們對教育癡心不改,對學生播撒愛的雨露,真正做到立德樹人,就一定能拓展我們生命的寬度!鐵肩擔道義,愛心築師魂。老師們,讓我們爲了心中共同的夢想風雨兼程!讓我們熱忱、執着、堅定地用無私的愛心譜寫幸福的人生吧!

立德樹人徵文13

十年前的那個夏天,我揣着滿腔的熱情回到了曾經培養我的母校,成爲了一名教師。伴隨着角色的轉換,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揹負的責任和使命,我想,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崇高的事業,所以我要做的也不僅僅是踏實勤奮的工作,更是對“立德樹人,立教圓夢”精神的追求。在這漫長的教書育人之路上,如何能始終如一,不斷進步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立德。“立德”不只是要把學生培養成道德高尚的人,更是要求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師德。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更爲重要,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在別人看來,這是對教師的讚美,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看來,它也是對我們的考驗,在數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工作中,我們能不能保持本心,一如既往的堅守自己的信念。作爲一名青年教師,當滿腔的豪情變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淡生活的時候,我也有過迷惘和徘徊,我問自己,這是我要的生活嗎?當我送走的第一屆學生長大成人,走上工作崗位,向我表露他們對未來的期許和熱忱,我突然意識到,我的事業其實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充滿挑戰和激情。它是我生命的延續和拓展,我用心血和智慧澆灌的,是一顆顆年輕的心,我無怨無悔地守着這方淨土,執着這份恬淡,奉上自己的愛心,終究會孕育出最偉大的果實。所以,我有什麼理由不安於平凡、耐住寂寞呢。我們平凡的生命,在奉獻中才能得到昇華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