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師創新與人才發展

學問君 人氣:2.7W

摘 要:教育創新是新世紀的時代要求和素質教育的呼喚;是繼承傳統教育、教學理論、方法的發展和把“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融爲一體教書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偉大工程。本文闡述了教育創新實踐中的超前意識、教師人格等若干問題。

教師創新與人才發展

關鍵詞:教育創新 超前意識 教師人格 主導者 實踐

實施教育創新的最根本問題在於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以“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爲職業的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教育創新的重要前提。在一個欣欣向榮邁向新世紀的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創新,必然引發教育、教學理論的更新和發展以及教育、教學方法的轉換。

教育創新的核心是教師隊伍的優良素質。透過教育創新,培養一代素質全面的專門人才是教師的義不容辭的天職。

一、教育創新既然是教育思想、教育制度乃至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變革,勢必涉及現時甚至一個歷史時期以來教育工作的整體內涵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施素質教育和推行教育創新無疑是棄舊圖新。當然,這種棄舊和圖新必須是在深化教育改革進程中,透過教育、教學的課題研究實踐,在獲取教育、教學成效的基礎上進行的。所謂棄舊也並非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學方法一概棄之,而應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教育理論、實踐、成果層面上棄舊圖新。

作爲實施素質教育和推行教育創新的教師,要審時度勢、身體力行地參與這場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實踐,這也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推行教育創新進程中先期需要形成的共識。

二、任何事物的創新都具備與之相應的超前意識,教育創新更是如此

沒有創新意識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創新意識的學生。作爲教育創新實施者的教師,理應探索21世紀新的課程、教材如何改革的重大課題;理應就實施素質教育和推行教育創新在實踐層面上認真開展;理應在教育創新實踐的進程中加深對新的教育理念的領悟,並提升實踐的進程中加深對新的教育理念的領悟,並提升實踐者本身的學識和科研能力。

三、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推行教育創新的進程中,教師的人格效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成長成才極具感染力

自古而今名師的“個性”鼓舞和激勵着衆多學子成才就源出於此,前蘇聯一位教育家說過:“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麼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此語很值得我們回味。

“……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

可見,教師的人格魅力在青少年一代的成長、成才過程中至關重要。

但同時我們不能不想到,部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因爲教師的人格效應是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的先決氛圍之一。而作爲施教者,教師灰色心理、人際關係上心理問題、不良心理的自控能力不足,以消極的心緒從教是部分教師現時的心理障礙。如不及時排除這些“痼疾”,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同時,某些教師熱衷於功利,有悖於教師的人格。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教師羣體是一個“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優秀社會羣體。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創新的開展,隨着人際關係的改善和教師本身心理上的自我平衡,一些不良傾向將會逐漸消失。

四、在實施素質教育、推行教育創新的過程中,教師仍然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主導者”

在全方位開放的社會裏,創新被賦予了時代的內蘊,同時創新的時代又賦予了教師創新的時機。社會的發展,事業的需求、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去開拓,去創新直面素質教育、教育創新和改革實踐的層面,置身知識經濟時代和資訊社會,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素質教育和教育創新所賦予的時代使命與教師羣體的綜合素質形成強烈的反差。面對這一現實,這個羣體的成員,理應以不同地發展自身的精神,以志在必得的決心,殫精竭慮地提升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教育創新的變革需要,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創新的教師。從這個意義來說,教師就必須成爲自覺的終身學習者。五、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推行教育創新實踐的層面上,亟需重視和實踐的幾個教育、教學問題

(1)以人爲本的“尊重的教育”

尊重教育揭示以人爲本的理念,即在營造利於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重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及其創造性。須知,被人尊重是任何一個人高層次的心理需要,以尊重爲切入點開展教育活動,無疑是事半功倍。

(2)角色的變化

隨着素質教育和教育創新實踐的發展,歷來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教學角色模式悄然地發生了質的變化,即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促進學生髮展的指導者轉化;而學生,則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向積極發展自身的知識擷取者轉化。“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事實上就成爲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爲教師,在教育創新的實踐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行爲得以發揮。

(3)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歷來對學生的評價不外乎好學生和“差生”兩種。但好學生並非都完美無瑕;“差生”也不是一無是處。從發展水平來說,差異總是伴隨着個性發展而客觀存在。因此,在素質教育和教育創新的進程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認同學生的差異性。由此出發,教師既當園丁,又當伯樂,在學校的整體教育活動中,讓好學生、“差生”都超越自己,這是教育創新的目的之一。

(4)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爲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中心是塑造健全的人格,而人格則是人綜合素質的基礎,是決定人的一生能否成功是否成才的關鍵

美國教育家戴樂·卡耐基認爲,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15%由於卓越的學識和專業水平,85%靠的是優秀的人格心理素質。青少年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發展時期;處於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進入高層次、自己未來做什麼人的時期;同時又處於好走極端、應對方式情緒化、心理障礙的易發時期。因此在素質教育和教育創新進程中,作爲教師,理應對少數學生中出現的學業上自我負責意識、自我成才觀念的冷漠;人際交往、社會適應方面放任、自負、猜忌、自卑心理封閉的困擾;以及特定環境中形成的乖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