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資訊失真的原因及改進的建議

學問君 人氣:8.6K

摘要:文章從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會計覈算原則探討了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提出了改進建議: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判斷力;加強審計監督;儘快完善相應的具體會計準則

探析資訊失真的原因及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資訊;失真原因;改進建議


  會計資訊的質量不高和會計資訊失真是目前存在的一個較爲普遍的問題,雖經多方治理,仍未得到根本改觀。造成資訊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歸結爲兩類:一類是由於弄虛作假造成的,即故意製造虛假的資訊;另一類則是由於會計本身的不確定性和會計系統內在的缺陷性等造成的。本文擬從會計覈算原則,特別是確認、計量原則本身的缺陷來探討資訊失真的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1.會計資訊的質量特徵
  會計的根本目的,在於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財務資訊,主要是企業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轉等資訊。有用性是會計資訊質量的首要特徵。資訊要爲人所用,又必須同時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在會計資訊的這三個特徵中,有用性是最高層次,它建立在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會計資訊的相關性是指會計資訊要同決策相關聯,人們可以利用會計資訊作出各種決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瞭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因此,決策相關是十分重要的。會計資訊是否相關,應視其有無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時效性。如果會計資訊能爲使用者瞭解過去、現在或未來事項的影響及變化趨勢,則會計資訊是相關的。會計資訊的可靠性是指會計資訊必須是真實可靠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將“會計覈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爲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爲第一位的會計原則。因此,如實反映是可靠性的內涵。如果資訊不真實、不可靠,就會導致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作出相反的結論,使決策失誤。

  2.會計原則對會計資訊的負面影響
  會計原則是會計覈算的基本規則,一方面,它反映了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規定了會計確認、計量、加工整理及對外提供會計資訊的基本原則,對資訊的真實性起保證作用。但是,受一般原則的廣泛適應性、原則的運用需要主觀判斷等因素的影響,會計覈算原則,尤其是會計確認、計量等原則對會計資訊質量產生了負面影響,使提供的會計資訊偏離了經濟活動的真實狀況。具體表現在:

  2.1權責發生制對可靠性、相關性的負面影響

  首先,權責發生制可使企業盈利的可靠性降低。權責發生制是會計的基礎,它以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作爲確認收入和費用的基本原則,即企圖把成果或損失歸入導致發生收入或支出的那個報告期,而不歸之於實際收付現金的那個報告期。在權責發生制下,會計覈算要運用諸如應計、應付、預提、遞延或攤銷等來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歸屬,也就是會計要素的確認,要受人們主觀評價的影響。這種主觀判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要界定確認的量,這使得企業部分收入、費用的“量”的概念成爲一種“虛擬”而非實在的發生額;二是要界定確認的時間,這使得企業的收入、費用的確認與實際發生的時間“脫節”。這些都給企業操縱利潤提供了機會和可能,企業利用權責發生制原則,可推遲或提前確認收入,同時提前或推遲確認相應的'費用,達到減少或虛擡利潤的目的,從根本上降低了企業盈利資訊的可靠性。

  其次,在權責發生制下,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削弱。例如,就企業現金的收付而言,本期收到的現金,可能產生於前期經營的結果,而本期的現金支出又可能是爲了後期的經營活動,這使資訊的使用者難以判斷本期現金的真實收付情況,降低了資訊的相關性。

  2.2穩健性原則對資訊可靠性的負面影響
  穩健性原則要求少計或不計可能的收入,多計可能的損失或費用,這就使會計人員偏離了客觀、公正、中立的立場。主觀判斷的偏向性必然降低會計資訊的可靠性。例如,運用穩健性原則後,如果可能的收入在將來實現,可能的損失在將來不發生,那麼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就會受到影響。穩健性原則也是建立在會計人員判斷基礎上的。如果用之過度,就會成爲企業操作利潤、玩弄數字的工具。例如,企業在業績好時,過度運用穩健原則,多計可能的損失、多提準備,對即使是可能性很大的收益也不加以確認,以此隱埋其真實利潤,爲業績差時虛增利潤作準備。又如,企業透過過度運用穩健性原則,使其虧損儘量集中於某一年,從而製造以後年度業績穩步增長的假象。

TAGS:改進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