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另闢蹊徑解讀《春江花月夜》

學問君 人氣:7.13K
另闢蹊徑解讀《春江花月夜》
  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之作。歷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並被收編爲中學語文教材。多年來我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解讀、賞析。除領會其各種教輔材料中的專家、學者們的解析之意而外,還就此詩的價值,從美學思想的角度,另闢蹊徑加以解讀。 
  這首詩在千百年的傳唱中成爲經典。它既有六朝的音韻、辭藻之美,又逢初唐清新高揚的風氣之先;既滌淨了官體詩的****,也擺脫了歷來遊子思婦的感傷哀怨。歷代文人墨客爲之傾倒和折服。全詩無一處不透着美,它已經成爲美的化身,並被聞一多先生稱之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因此,探尋這首詩的魅力之所在,以前僅是更多的停留在文字的“細讀”。未能深入挖掘出隱藏在這一文字背後的美學思想。我們認爲,《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藝術價值,主要是因爲它體現了我國古老的美學思想—“圓美”。 
  所謂“圓美”,就是以圓爲美,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和美學思想。“圓”作爲一個文化原型在中華民族審美心理構成史上由來已久。先秦哲人們首先從理性上認識並提出了“天圓地方”的、美學思想。他們認爲:天體宇宙,日出日落;人體氣息的呼吸、血液的循環都是按照圓形的軌跡來執行的。劉勰既是僧人又深受《周易》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在《文心雕龍》裏提出了“思轉自圓”、“骨採未圓”、“理圓事密”、“觸物圓覽”和“首尾圓臺,條貫統序”等荑學原則。全書中用“圓”字達17處之多。此後,歷代的文論、書論、畫論以及理論裏都繼承和了以圓爲美的美學思想。“圓美”、“圓潤”、“圓轉”、“圜融”等詞語在我國藝術理論裏屢見不鮮。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共九節。每節四句,第一節押平聲韻(平生明),第二三節押仄聲韻(甸霰見,已似水),第四五六七八節押平聲韻(塵輪人,悠愁樓,徊臺來,聞君文,花家斜)第九節押仄聲韻(霧路樹)。每節第三句押的韻和整節相反(只有第二節是第二旬押的韻和整句相反,“似”是仄聲),忽而平聲轉仄,忽而仄又轉平,高低相問,一唱三嘆。《文心雕龍·聲律篇》有“同聲相應”、“異音相從”之說,“同聲相應”是求整齊,“異音相從”是求變化。抑與揚有地交替重複,造成和諧的音調,使詩歌清新婉轉,柔美流麗,韻味十足。 
  押韻是字音中韻母部分的重複。按照規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複出現同一韻母,就形成韻腳、產生節奏。《春江花月夜》全詩三十六旬九換韻:平生明(ing),甸霰見(ian),已似水(i),塵輪人(en),悠愁樓(ou),徊臺來(ai),聞君文(en),花家斜(ia)/霧路樹(u),而且詩句極爲整齊。每節四句,每句七字三頓,整齊中富於變化,變化中又有規律。這種節奏把渙散的聲音組織成一個整體,使人讀前一句時預想到後一句,讀後一句時回想起前一句。同一韻母的有規律的重複,猶如樂曲中反覆出現的.一個主音,整首樂曲可以由它貫穿起來。從而造成了琅琅上口、迴環往復、和諧悅耳的音律美。 
  這首詩還藉助雙聲詞、疊韻詞和疊音詞來求得音調的和諧。雙聲詞和疊韻詞是有部分聲音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聲母相同的叫雙聲詞,韻母相同的叫疊韻詞。疊音詞是聲音、字形完全相同的字構成的詞。王國維《人間詞話》:“餘謂苟於詞之盪漾處多用疊韻。促節處多用雙聲,則其鏗鏘可通,必有過於前人者。”鏗鏘、宛轉。盪漾、促節的細微區別,雖未心盡然,但雙聲、疊韻的音樂效果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疊音詞的效果也是一樣。它們的效果是造成和諧悅耳、迴環往復的音樂美。詩中有瀟湘等雙聲詞,宛轉、徘徊等疊韻詞;灩灩、皎皎、代代、年年、悠悠、沉沉等大量的疊音詞。另外,蟬連、復迭、反覆等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也增添了詩歌和諧婉轉的圓潤之美,從而達到了以聲傳情、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節奏的快慢與音調的高低變化、在變化中又不斷地迴旋,與江水的起伏、月亮的升落、情感的跌宕一道飛舞在深奧而又神祕的藝術天空。正因爲如此。我們在讀這首詩時就已經完全沉浸在一曲清新婉轉的音樂聲中了,而不必費心思考它的意境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