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主觀訴求是藝術創作內在動力和外在源頭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2W

[內容摘要]在各種意識形態並行、各類形式媒介爭鋒的當代藝術不斷衝擊相對純粹的架上繪畫的今天,固守心靈的繪畫創作者所依附的精神意志始終支撐着他們堅定地將主觀訴求透過不斷實踐,以作品的形式外化在相對單一的平面介質上。由精神意志支撐的主觀訴求是繪畫表現的內在動力和外化源頭,其內涵與外延的作用使得個人思想精神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擴展。

主觀訴求是藝術創作內在動力和外在源頭論文

[關鍵詞]主觀訴求;精神維度;藝術創作

一、主觀訴求是繪畫發展的動力

主觀訴求是指在藝術創作發生的目的、過程和客觀結果的各個階段中,藝術創作者內心的思考過程,思想的產生、變化與發展,向外表達傾訴的願望。這種個體的強烈願望形成了實踐的動力。但是在繪畫藝術中,這種動力必需的載體是繪畫的內容、形式、語言、材質等視覺化因素,這些因素的發展和提煉演化的過程也就成爲了藝術史演進的過程。藝術歷史的發展是由描繪客觀的紀實性到藝術家提取客觀現象的繪畫性因素直至藉由主觀描繪傳達內心情感與自我意識的過程。我們可以由藝術史的脈絡中清晰地發現,從古典主義的發生,到文藝復興的繁榮,在到新古典主義的發展來看,藝術家從一開始扮演的角色是畫匠、圖像複製者和爲宗教貴族、特權階層服務的藝術勞動者。不可否認古典主義的榮光和解放人性的人文主義思潮的作用,但是就內容的客觀描繪和在畫面中體現的個人化因素來看,古典主義時期的藝術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們行爲目的和意識形態的影響。藝術的開端和發展是爲了滿足他人的需要來證明藝術家本身的能力。這是客觀存在的歷史現象,但它解釋了藝術由被動地服務於人到主動地服務於心的過程。藝術創作者經歷的階段差異、環境影響和地域區別使得作爲個體的藝術家所呈現出的藝術形態迥異。縱觀世界當代藝術的發展可以清晰地發現,無論任何國別、任何民族、任何主張、任何表達方式,被藝術史接受或相對獲得承認的藝術作品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藝術家的個體表述能力強悍,而且透過自身對現實或非現實的內省式的觀照來表達其對社會生活、個人感情或某種哲學思想的判斷。這類判斷並不是絕對的統一的,也不是單純地贊同或反對,有的甚至只是提供了一種現象供人評判,其根本原因在於作者的內在思考決定了他以何種方式去表達。在後現代藝術提倡藝術邊緣化,無中心,甚至將理解意圖都留給讀者的時候,作者的主觀表達就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其價值——說出來而非求人贊同和理解。但某些時候,不去求得肯定的“說”就更加增添了複雜性和難度——因爲只能闡述而不能解釋,其對於闡述本身是否能給予一種正確的具有社會學意義或者人類文化價值的作用的要求就十分嚴格。這就在客觀上要求闡述者具備有價值的深層次思辨能力。這種思辨符合的是現世語境的前瞻性判斷,作用在繪畫上則形成了當代藝術的多元化、超前化、小衆化、多視角與非主流等特點。但是,花樣繁多的藝術樣式並不能說明當代藝術的價值,具有推動力量的主觀思考者畢竟是衆多繪畫人口中的少數,更多的盲目的、從衆的、照搬經典的所謂藝術家和畫家,他們的思考僅僅限於一種被迫的完成,而非發自內心的對於事物和事件的真實有感而發或褒揚貶斥。這是個人的失敗,也將抑制羣體意識的有效共識。那麼,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中這樣的無效或相對低層次思考最終是會被歷史淘汰掉的。反之,那些積極主動貼近了生存體驗和社會發展,並對前人的思想進行有益改進的附合個性化思維要求的深層次思維所形成的主觀訴求,在當代語境下就形成了對繪畫藝術強有力的動力之源。

二、精神意志的多維度擴展使主觀訴求的內因得到有力的支撐

這裏的精神維度並非生物學意義的名詞,而是推動人本性發展的諸多條件。比如內心的承受力、意志的頑強度、思考的專一性等基於心理層次的有益因素。心態或心理準備充分的個體從事任何一項事務,其抵抗困難和危險的能力較之意志薄弱者有明顯的突出。這一判斷亦附合尼采關於“強力意志”的理論,即人類發展的根源並不取決於個體適應環境而做出的進化,而是強者創造條件,改變環境,用強大的意志力實現個體的非平庸價值,進而形成推動歷史車輪的力量。在客觀唯物角度上說,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價值判斷,但是藝術本身具有強調個性,強調自我,以及主觀能動性、直覺意識和非理性思考的屬性,那麼,唯意志論,形而上學,甚至主觀唯心論的某些不符合“常人”慣性道德和理性思考的益處就在於這些觀點爲創作者的個體價值給予充分的肯定,也將獨立精神和自由的定義重新給予了更高更成熟的評判。在保證內心傾訴的自信條件下,在強大的內心、頑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鼓舞下的冷靜但不絕對理性的思考,成爲了對精神領域的有益因素,這些必要並且需要長期堅持的因素是個體內在的精神尋根與演進。藝術家的創作與工業機械複製的區別在於前者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特徵,而二者兼有的屬性則是他們都要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成長經歷、家庭環境、學習實踐的條件、接觸人羣的品格等諸多外在條件實際上從誕生就在改變着人本身的思想與行爲。但我們在此要表述的關於外在氛圍、環境因素對繪畫創作者影響的前提是創作者已經具有相對成熟的心智、生活閱歷和審美素養,並且有強烈的創作慾望。在這樣的前提下,爲了達到以自我傾訴爲目的的繪畫行爲,並使這種行爲指向一種較成熟的哲學理想而實現藝術家的自我價值。藝術史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即大凡戰爭、動亂、變革的年代過後,總有新的思想、新的主張、變革的主義、改良的思潮出現,繼而反映在哲學、文學、藝術等人文領域。“亂世出英雄”這句話正好證明了環境對於人的造就能力。外在因素在實現價值的過程中,對於刺激主觀訴求、推動藝術創作者自我意識的發展就成爲了十分必要的條件。那麼到底是人決定了事物的發展,還是環境改變了人的行爲?簡單地在繪畫藝術的範疇分析,一個成功的藝術家,既需要獨立的思考又要有能夠加速這種思考的外在環境——只有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主觀訴求才能得到多維度的有力支撐,所以藝術家個人的成長就顯得尤爲重要。個人心智成長的最大特點在於其對於問題關注的深度、廣度、敏感性和判斷力都相對的成熟。這種成熟地關注問題的方式,使藝術創作者解讀事物的能力增強,在藝術創作中,假使作者僅僅具有技術上的能力,而不能在作品中闡述其思想的成熟與深度,那麼作品就失去了哲學審美的意義。在當今的如此發達的資訊交換的環境下,沒有深度的思考和實踐完全不能成就藝術家的成功。作者關注的問題可能是對現實事件的關注,對周遭環境的反映,對人性多變的剖析,對自我感受的體會,對感情、心理、內心變化的追問。但是問題在於,這種具有意義的觀照、反饋是否具有深度。其深度不僅僅在於揭示現象、表述過程和給出結論,還體現在諸如充分地瞭解和掌握事件和問題的原因、內在的聯繫、背後的故事、主要的細節,以及由此產生的效應和應當承受的危害等。這其中需要有廣博的學養、廣泛的見識和敏感的理解能力,關鍵還在於能夠給出個人化的經獨立思考的對於問題的自我判斷。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在藝術審美和藝術加工的過程中,藝術家提取具有審美意識的表象的能力,在藝術創作作品化之前,是非常重要的。創作能力往往被區別爲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平常我們經常談到的“想法”,想得深入,全面且具有智慧,才能保證做得成功,而且具有十足把握的成熟想法會促進作者對於自我的肯定和表述這種想法的要求。迫切地表述自我成熟意識說明創作者的心理準備和思考深度都相對完善。這樣,精神意志多維度地保持高度的統一,集中地認知事物,才爲主觀訴求提供了內因上的保障。

三、主動地運用表達方式進行創作是自我訴求外化的現象和過程

在迫切的主觀訴求驅動下的創作實踐,也就是繪畫創作的過程就順其自然地成爲了藝術家在行動上的體現。在根源上,必須達到傾訴與外化的統一,也就是說主觀想法的內在思考深度與意義能夠充分地在作品中得以體現,既不做無病呻吟又不顯得做作,而是自身心智、情感、思維、修養和審美素質的自然流露。自然流露是不刻意、不張揚、不卑微,也不矯飾的真實呈現。只有這樣,才能說具備真誠內心和真實情感的自我訴求和主觀意識是繪畫表現的外化源頭。藝術表現注重真實,客觀的真實讓人身臨其境而產生讀的樂趣,給人視覺上的可信度而達到審美共識;主觀的真實則給人心靈的撫慰而產生精神的快感,給人心理上的共鳴而體現審美理想。二者互爲輔助又此消彼長。在需要以人爲本的當代理念的推動下,藝術創作更傾向於後者作用的意義,因而我們說主觀訴求的表達是作品外化的源頭。繪畫創作的過程是由學習到創新的過程,在創作之初甚至是透過模仿、借鑑的方式來鍛鍊創作的能力。因爲沒有創作經驗的作者其想法即使再完善,也需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保證和實踐強度作爲支撐。這個時候,完成想法的方式、所選取的表現形式、步驟、運用的材料、體現特徵的方法等都沒有固定或完善的個人風格。學習大師、大量的閱讀以及分析著名作品在畫面表現上的優點等就成爲十分必要的補充自身缺失的方法。由觀看、閱讀、分析、理解、訓練,直至逐漸進入繪畫的創作狀態,這個過程是每個最初涉及繪畫創作的人都必須經歷的。每個創作者在表現作品的過程中都不希望其成果是空乏的、被動的、缺乏思考和簡單化的。但是藝術創作的實踐規律告訴我們,理論、意識和創新思維必須透過實踐來印證其可靠性和可行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早已深入人心。特別是在藝術創作這個本身以實踐性爲根本實現方式的領域裏,繪畫實踐不僅是完成作品的必須手段,也是滿足藝術家內在訴求的必經之路,實踐的充分程度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藝術特徵的完整性、藝術語言的成熟度,是審美意識在手段和方式上的必要保障。在基礎認識和必要的繪畫技能已經被繪畫創作者掌握的情況下,對於創作的要求就體現在更具有獨立意識和自由表達的相對個人化的藝術實踐的結果中。這就要求在繪畫實踐中糅合更多的主觀成分。爲什麼同一院校甚至同一教師培養出的學生,而其作品闡釋的觀點和表現手段以及表面形式、語言都有着巨大的差異呢?因爲藝術作品注重勞動的最終結果的唯一性和個性特徵。每一個藝術家苦心孤詣所追尋的不就是與衆不同的藝術風格麼?正因爲把獨立的人格、個性的思考、原創的語言、獨特的形式等謀求非共性特徵的要求放到一個相對高度的位置上,藝術基本形態從數量和質量都體現爲金字塔形。而極少數相當於塔尖地位的藝術家的成功正是因爲他們在創作實踐中更多地使主觀意識介入其中並體現出智慧的力量。

四、表現方式的指向——內在精神的完全自我

主觀訴求的外化方式透過作品的'完成來體現。在自由創作的階段,實際上最終目的是不斷加深作者主觀訴求的外化程度。每個獨立思考的藝術創作者的思考強度、深度和廣度畢竟是有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提高自身的各項素質就是十分重要的了。首先,藝術來源於生活和生命個體,那麼體會生活的意義,體驗自己的生活,觀照當下的社會動態包圍下的個人生活的細節並推及周遭的小範圍羣體構成一種羣體意識是藝術創作者要做到的事情。簡言之,就是了解自己,包括自身的性格特徵、優點與缺陷、情感的豐富程度、內心的敏感程度、興趣或興致所在、關注問題的方式和範疇、能夠給予社會的正面見解或者批判性理念。先做到知己,也就是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知道什麼,能夠給人什麼,不能做到什麼,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盲目或自負。其次,豐富自我。藝術的呈現方式是具有歷史沿革的,是多元發展的並且不斷地超越界限甚至無法真正找到藝術與生活的邊界。在這樣的情況下,豐富自身的見識,擴大閱讀的範圍,加強實踐的強度,除去固執的思想,建立創新的理念就成爲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與心理素質的要點。當代藝術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早已不侷限在繪畫的單純性上,固守繪畫的最後意義不只應該體現在追求繪畫的過程中,還應該結合現實語境來推演更爲廣闊的可以發展的空間。在繪畫類型和繪畫方式都被挖掘的幾乎沒有餘地的現在,我們不應該糾結於前人的不可超越性上,技術上的不可複製與超越永遠不是最重要的。繪畫已經死亡,因爲基本方式不會再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但是繪畫又是永遠不能死亡的,因爲時代不同的人所表現客觀事物的目的和思想生生不息。在這個層面下,尊重自我、尊重內心的最符合時代特徵的先驗性繪畫一定有它在文化歷史中的地位。只有找到位於時代中心的內在精神的完全自我,藝術家的存在纔是活生生的真實個體。

五、藝術的自我實現使個體生命得到尊嚴

芸芸衆生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都在尋求其生存的保障、生活的原則和生命的意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尊重的獨立個體。有的人用豐富的物質證明自己的強大,有的人用制人的權力展示自己的高傲,而藝術家在精神層面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耕耘着自己的精神家園並期望這片貧瘠的生命土地能結出具有人性價值的精神食糧。我們在得到物質滿足與權力慾望的時刻,被滿足的也許只是動物性的本能,而人之所以爲人,是體現在物質慾望之上的精神追求,是內心的平靜與真實,是能夠爲觀照生命做出努力的至高榮耀。當十字架的威嚴被蒙娜麗莎的微笑俘虜,當路易王室的奢華被倫勃朗的犀利目光擊碎,當歐陸的時尚被凡高的農夫折服,藝術的魅力才真正使權貴不由自主地給予獨立於時代的大師最高的敬畏與尊崇。藝術家在不堪的生命歷程中苦中作樂的自信給出了他們對繪畫藝術的由衷執着和尤其真實的自我意識,他們梳理出了一種能夠將體驗凌駕於性命之上的爲人敬佩的歷史的自尊,這樣的自尊所獲得的是個體生命的尊嚴和歷史公正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