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研究發展我國農業產業集羣的對策

學問君 人氣:6.86K
研究發展我國農業產業集羣的對策
摘要: 作爲農業大國,我國農業存在對剩餘勞動力的吸收能力尚且不足,對農產品的加工能力嚴重滯後等現狀。針對我國目前農業集羣的發展,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一定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農業集羣 循環經濟 特色經濟

1 我國農業產業集羣基本狀況
   我國許多地區已經產生和正在發展農業產業集羣,他們以鄉村農民企業家、城市科技實業家、外資、港臺資本家和國有企業等爲驅動主體,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盡相同的方式組織農業生產,農業產業集羣基本上可分爲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兩種,其中以農業科技園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存在的農業集羣總數已達到440多個。從主要類型和相關問題角度來看,我國農業集羣的基本情況主要有以下內容:
1.1 根據地區區位優勢,建立在農村或鄉鎮工業基礎上的農業集羣,並形成專業化小城鎮
  例如廣東東安的農林牧漁產業羣,已形成的優勢農產品規模集聚區有淡海水產品、畜禽產品、林果蔬產品、特經產品和糧棉油產品五大板塊,生產的優勢農產品主要種類有18種,其中1/3的品類與國家對農業區劃要求主攻產品目標相銜接,2/3與融入國際產業鏈,應對入世要求相吻合,集聚區內註冊的品牌有45項。
1.2 依靠科技、專業優勢建立的高科技農業集羣
  陝西楊淩示範區充分發揮楊凌的農科教整體優勢,經過6年多的發展,從開始的17家企業發展到現在的680多家,初步形成了包含生物工程、環保農資和綠色食(藥)品三大特色產業,新區技工貿收入從建區之初的幾十萬元達到2003年的28億元,年均增長60%,GDP年均增長30%,楊凌已經成爲陝西省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增長點之一。新企業的衍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企業家的成長和產業文化的變遷等現象十分明顯。另外包括農業科技成果交易、資訊諮詢和技術培訓、農產品和農資的物流配送等涉農服務業也是發展重點。
1.3 以市場爲依託,發展特色農業集羣,即透過貿易集羣帶動生產集羣
  如廣東竹器編織產業集羣基本形成。以信宜市懷鄉、東鎮、白石等鎮爲主體,以信宜市萬事利實業有限公司和信昌林產工貿公司爲龍頭,已基本形成產、加、銷、出口一條龍的竹器編織產業集羣。2003年,信宜全市共有竹器編織中小企業1 000多家,其中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103家;2003年實現產值近18億元,出口創匯2.18億美元,產品出口到美、日、歐、澳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出口訂單不斷,生產前景看好。由於竹編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僅2003年該產業就聯結帶動農戶10萬多戶20多萬人就業,有效地解決2萬農村部分剩餘勞動力就業的問題。
1.4 外來資金帶來多個配套企業發展起來的農業集羣
  如臺商在福建農業投資範圍由原先的種植業、水產和畜禽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擴大到農業關聯企業乃至觀光休閒農業,特別是出現了整個農業產業上中下游一體配套投資的現象,除農業生產領域之外,還投資產後的加工、貿易、銷售和產前的種苗業、化肥、農藥、農用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和食品加工包裝設備、農產品運銷設備等領域。這種農業集羣化生產組織模式促進了產品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帶動投資地產業提升和整體經濟發展的同時,競爭力不斷加強,效益不斷增長。
1.5 在改制後的公有企業基礎上經過企業繁衍和集聚形成農業集羣
  例如廣西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廣西貴港甘蔗化工廠獨家發起定向募集改組創立。其前身是建成於1956年的廣西貴縣糖廠,199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組建成定向募集的廣西貴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貴糖擁有日榨萬噸的'製糖廠、大型的造紙廠和酒精廠、輕質碳酸鈣廠。這些企業爲蔗糖和衍生產品的深加工及相關原料、技術的支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同時,在貴糖周圍又有一批爲之服務的運輸、倉儲等企業,這些企業都促進了糖業集羣的發展和執行。
  整體而言,我國東部的農業集羣發展較好,正如波特所說,市場經濟越發達、市場機制越健全的地方,集羣越健康。在以中小企業爲主農業集羣中,尚存在主導產業不明顯,難以形成產業優勢,“跟風”仿效,盲目培植主導產業。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是以糧、豬爲主,其他產品較少或沒有形成規模,區域化生產和主導產業不明顯。有些地區提出要抓十幾個主導產業,但最終沒有形成規模,也就難以形成產業優勢。有的地區在實行區域化生產和選擇主導產業時候,對自身區位條件瞭解不夠、競爭仿效等問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