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保險學課程案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55W
關於保險學課程案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摘要: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爲中心的啓發式教學模式,有着深厚的理論基礎。保險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雙重特徵,引入案例教學有利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選合適的案例,做好課前準備,全面把握好案例教學的課堂環節。

關於保險學課程案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關鍵詞:保險學;案例教學;保險案例

一、問題的提出

保險學是以保險經濟關係爲研究對象,從經濟、法律兩個方面揭示其本質及其執行和管理的內在規律性, 闡述保險產品特徵及其經營管理實務知識的一門學科。保險學課程教學除了具有明顯的理論性,還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實踐性和時代性。在教學中要力求實現保險理論與保險實踐、保險國際慣例與中國實際、保險創新與保險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高度結合。而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難以適應保險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因此,要創新教學方法,在保險學課堂中引入案例教學,積極採用啓發式教學模式,努力構建一個以學生爲中心, 以培養學生紮實的理論基礎及獨立分析能力爲目標的教學環境。

二、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

案例教學(case teaching)起源於20 世紀初的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其產生於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構建主義源於認知心理學, 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ET)提出。建構主義者認爲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單是由外向內的轉移和傳遞, 更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學習結果不是學生接受了知識,而是學生個體知識經驗得到了改組。爲此,倡導教學需要重視情境、協作、會話與意義建構等因素。其中,情境是基礎,協作是關鍵,會話是紐結,意義建構是目的。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案例本身就是情境。在案例的情境中,存在着矛盾與衝突,而衝突與矛盾的解決要經過討論、會話。在會話過程中,同時發生着協商與反思,往往需要透過人際交流與合作,達成共識。藉此,學生透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以及對相關專題的調查、研究,學生個體知識和經驗在與實際問題相互結合、相互碰撞的過程中得到了改組,知識進行了重新的建構。

(二)資訊加工理論

資訊加工理論認爲, 個體的知識分爲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種。程序性知識以產生式系統表徵。產生式系統中涉及了某些內部目的、內部認識過程和內部知識,要求有目標驅動、集中注意、激活記憶和思維,調動原有的有關知識結構。產生式系統由多個產生式組成, 處理複雜的問題需要產生式系統完成。這些產生式系統經過練習後儲存在人腦中,儲存爲解決問題的技能。陳述性知識最初以命題網絡的形式組成,在多種練習下,再轉化爲以產生式的方式表徵,最後形成產生式系統。案例教學能夠突出形成學生的程序性知識和產生式系統。爲了解決案例內隱或外顯的問題, 學生必然獨自地搜尋、查找、閱讀、理解和分析資料,獲取資訊,提煉觀點。整個過程無形中助長了自學習慣的形成和自學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技能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學是幫助學生將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轉化爲產生式系統的有效方法。

(三)遷移理論

萊文的遷移假設理論認爲, 當一個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提出和檢驗一系列的假設,形成一套解決問題的思考順序和假設範圍。這種透過假設形成的思考順序和假設範圍會影響以後類似問題的解決,遷移到以後的問題解決活動中去。在案例教學中, 教師發放案例材料後, 一般都附有相關的問題。學生則以“當事人”的身份去處理案例中所面臨的問題,尋求解答。學生透過閱讀案例材料,查找、蒐集與案例有關的資訊,提煉自己的'觀點,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討論,這一過程同時也就是運用所學原理、概念、方法等理論知識,形成對案例中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假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的實際問題有效結合起來而形成學生自己的經驗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