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科學發展願景中的區域統籌戰略:中部崛起的分析

學問君 人氣:2.35W

摘要:科學發展是協調的和諧的發展。東部的率先發展始終是華夏大地勁吹的東風。西部大開發使共和國相對落後的這塊土地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振興東北使共和國的老工業基地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科學發展同樣也爲古老神州的中部插上騰飛的翅膀。在經歷了“塌陷”、“覺醒”到“崛起”,秀姬的中部必將挺直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樑”。抒寫改革開放三十年區域發展新格局的壯麗篇章。

科學發展願景中的區域統籌戰略:中部崛起的分析

關鍵詞: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區域戰略;中部崛起

新一輪區域發展的總體佈局在黨的會議上得到更加完整和清晰的闡述: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這其中,中部地區在經歷了“塌陷”的'痛楚和“覺醒”的彷徨,正在“崛起”的征程上疾步前行。

一、發展進程中的中部塌陷

晉豫鄂皖湘贛中部六省,承東啓西,接南進北,這裏是中華神州的腹心之地。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何止是不進則退,即使稍慢也會落後。1990年中部六省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份額爲23%,2003年則下降爲19%。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1980年中部地區人均GDP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88%,而到了2003年,下降到了75%,中、東部地區的GDP差額比擴大了6倍。從居民收入看,2002年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城鎮居民收入中,中部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l 369元,比西部地區低183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中,中部地區沒有一個。歷史上曾代表“中國”本義,曾是繁榮象徵的中部地區,反而成了“經濟盆地”。

1 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導致優勢“屏蔽”

中部地區大多爲內陸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土地貧瘠,生態環境惡劣,對外交往較少,經濟發展的“先天”條件較差。同時,不合理的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一方面制約了中部地區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環境的不完善,對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企業投資等缺乏吸引力,影響了中東部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中部地區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喪失了原有的產業優勢、區位優勢、體制優勢、地域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等。

2 保守落後的思想觀念導致“路徑依賴”

思想觀念往往主導着人們的行爲方式,雖然它不是經濟發展的直接原因,但它從深層次影響着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最根本的。中部地區農耕文化深厚導致思想觀念保守落後,突出表現爲:一是求平球穩,怕冒風險、小富即安的心態重,風險投資意識薄弱;二是“等、靠、要”思想嚴重,怨天尤人,創新意識差;三是觀望等待,行動遲緩,對國家政策反應慢,常常是步東部地區後塵而錯過了利用和發揮國家政策效益的最好時機。這種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使中部地區故步自封、因循守舊等思想慣性比較濃重,加之產業和體制的慣性,發展過程出現嚴重的“路徑依賴”,中部地區構建新的發展優勢內在動力嚴重不足。

3 國家對中部缺乏政策傾斜導致“政策窪地”

中部區域發展政策是在“非均衡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實施的。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後實施了東部開放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地區振興戰略,而中部地區一直處於政策邊緣化的境遇之中。

二、制度創新的實踐

2004年3月,溫總理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科學發展的理念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使中部六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 產業佈局的升級戰略

產業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分。產業的不斷髮展與更替纔有產業體系的不斷演化,纔有產業結構的變動與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發展就是經濟的發展,並且產業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因此要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當務之急是發展區域產業。

第一,區域產業的發展,有賴於區域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部地區的產業發展速度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但即便是高速發展,也不能掩蓋中部地區在產業構成上的缺陷。以2004年爲例,中部的產業構成偏重於附加值增幅率相對較低的第一產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部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