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作品中反諷的言語行爲理論闡釋

學問君 人氣:2.18W

[論文摘要]以《傲慢與偏見》爲文字,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反諷言語行爲,可以發現,該作品的主旨即爲作者所執行的宏觀反諷言語行爲,小說人物所實施的微觀反諷言語行爲分爲五類,均對推動故事發展、刻畫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還證明了文學作品中的反諷,與“普通語言”中的反諷言語行爲一樣,均可在言語行爲理論框架中得到闡釋,從而進一步驗證了言語行爲理論應用於文學批評的可行性。

作品中反諷的言語行爲理論闡釋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文學作品;反諷;言語行爲理論

一、言語行爲理論與文學批評

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丁(J.Austin)於1962年首次提出言語行爲理論,指出語言的功能除了陳述、描寫、說明外,還可以實施某種言語行爲。言語行爲分爲三類:言之所述,言之所爲,以及言之後果。其中,言之所爲是該理論的研究重點。透過施爲動詞(performativeverbs)、祈使、疑問及陳述三種句型來表達命令、請求、疑問及敘事的是直接的言之所爲;間接言之所爲是指透過實施一個行爲來間接地實施另一行爲。聽話人對言語行爲的理解主要依據常識及一般推理能力,評價言語行爲則要透過適合條件。

言語行爲理論的提出在語言學界引發巨大反響,繼而成爲語用學的基礎核心理論之一。此後,美國語言學家舍爾(Searle)進一步把適合條件歸納爲:根本條件、命題內容條件、前提條件和誠意條件。他還把言語行爲放在一組對話交際中分析,比較充分地考慮到了語境因素,並進一步將言語行爲分爲五個大類:闡述類、指令類、承諾類、表達類及宣告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