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丹紅注射液輔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分析

學問君 人氣:4.58K

 [摘要] 目的 觀察丹紅注射液輔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效果。 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選擇我院臨牀確診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9例,隨機分爲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19例常規給予西藥治療,治療組20例在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40 ml靜脈滴注,1次/d。療程均爲2周。 結果 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P<0.05),且無明顯副作用。 結論 丹紅注射液聯合西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顯著,可在臨牀中借鑑使用。

丹紅注射液輔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分析

[關鍵詞] 不穩定型心絞痛;效果分析;丹紅注射液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是一種冠心病的急性心臟事件,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介於慢性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中間臨牀綜合徵。由於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情變化多端,可逆轉爲穩定型心絞痛,也可能迅速進展爲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對其進行正確認識與處理,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1]。本文透過西藥結合中藥丹紅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與單用西藥治療進行對照研究,以評價中藥丹紅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臨牀確診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9例,均符合WHO制定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爲治療組20例、對照組19例。治療組:男13例,女7例,年齡50~78歲,平均(63.6±7.3)歲,病程10個月~12年,平均(6.9±1.4)年;對照組:男12例,女7例,年齡50~80歲,平均(64.4±7.5)歲,病程7個月~14年,平均(6.8±1.6)年。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給予吸氧、臥牀休息、口服擴冠脈、降壓、調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西藥治療,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另用丹紅注射液40 ml(山東丹紅製藥有限公司,規格10 ml/支,產品批號:z20026866)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或0.9%氯化鈉溶液150 ml(伴有糖尿病時)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均爲2周。

1.3 觀察指標

①心絞痛發作頻率、程度及持續時間;②治療前、後心電圖變化;③血、尿常規,血脂、血糖、血液流變學、肝腎功能等檢驗指標。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心絞痛明顯緩解,發作頻率減少>90%;有效:心絞痛症狀減輕,發作頻率減少>5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1.5 心電圖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靜息心電圖ST段回升1.5 mm以上或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達50%以上或由低平轉爲直立;無效:未達以上標準。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比較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採用t檢驗,以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牀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爲95.00%,高於對照組的73.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牀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後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後,在全血黏度、纖維蛋白原血液流變學指標方面有顯著改善,且治療組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後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的比較(x±s)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後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後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後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方面,治療組的發作頻率降低、持續時間縮短,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後心絞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的比較(x±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心電圖改善方面,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副作用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其血、尿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無顯著變化,且均未發現明顯副作用。

3、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種臨牀綜合徵。傳統醫學認爲,不穩定型心絞痛爲正虛痰瘀、心血瘀阻、痹阻不通,故而作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除了冠狀動脈機械性狹窄的原因外,還與血黏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微循環障礙及冠狀動脈內皮功能異常等有關[2],即與血液流變性的異常密切相關[3]。

丹紅注射液主要是由丹蔘、紅花經現代工藝提取純化製成的複方製劑,主要含丹蔘酮、丹蔘酸、紅花黃色素、紅花酚苷和兒茶酚等化學成分[4],具有活血化瘀和通脈舒絡的功效[5],是良好的慢鈣通道阻滯劑,並且能夠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6]。丹蔘酮可促使冠狀動脈間橋式側支血管開放,並由此向缺血區提供足量的逆行血液灌注,具有舒張血管平滑肌、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7] ;還可使血栓形成時間延長、血栓長度縮短和重量減輕,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抑制,抑制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中5-HT的釋放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紅花中的有效成分紅花黃色素、紅花酚苷有對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可明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缺血再灌注有明顯保護作用,還可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殖,穩定血管內膜,治療血管增殖性疾病,改善心肌血供,與西藥合用可減少耐藥性,從而發揮協同作用[9]。近年來,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丹蔘、紅花尚有調節神經內分泌、清除氧自由基、抗炎及改善內皮功能的作用[10-11]。炎症介質是冠心病發生、發展的始動因素,炎症反應尤其是低度慢性炎症狀態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2-13],甚至炎症在冠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14]。丹紅注射液可以減輕炎症反應、穩定斑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