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練習法在音樂教學的作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2.71W

1.使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練習法在音樂教學的作用論文

無論是視唱、歌唱,還是練耳、奏樂,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只有使學生知道爲什麼要做這一項練習,要達到怎樣的要求後,才能對練習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練習的質量。

2.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

任何一項音樂練習都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正確的方法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盲目嘗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開始時,教師要進行講解和正確的示範,要求學生正確掌握其方法,並透過學生自己正確的練習或在教師指導下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地方,鞏固正確的練習方法,如視唱中“fa”、“si”的音高,“fa”是淒涼使人畏懼的音,“si”是尖銳又敏感的音,由於受do、re、mi全音的影響,學生往往“fa”唱的偏高,而“si”又容易唱的偏低,這時我採用了柯爾文手勢,引導學生唱“fa”時大拇指向胸部下方指,唱“si”時食指向額頭上方指,在使學生掌握正確練習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形成自我檢查的能力,從而加深和改進自己的技能技巧。先求正確,後求熟練,這是掌握正確練習方法的原則。

3.在練習時要注意系統性、經常性,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可接受性,要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性練習發展到創造性練習。練習的速度開始可適當慢一些,逐步掌握基本技能後,可逐漸加快速度,使學生的技能技巧紮紮實實地得到提高。

4.練習的次數與時間分配要適當

音樂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足夠的練習次數和練習時間,但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並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說細水長流式的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效果好,這樣可避免因過多的訓練而形成大腦的疲勞產生抑制,如聽音練習,一節課最多是10至15分鐘的時間,時間長了,學生注意力就難以集中。

5.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

練習的形式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小組的、集體的;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動作的這一切都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作靈活處理,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興趣和效果。6.練習後要有反饋學生每次練習後,教師都要進行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要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校正的能力和習慣。根據多年的經驗和積累,我把音樂教學的練習手段歸納爲:聽、唱、視、記、奏、創、動七個方面。這七個方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爲完成音樂教學的任務而服務。1.聽。音樂是靠聽覺來感知的,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有敏銳的音樂聽覺的基礎上。諸如基本技能的訓練,歌唱、欣賞、演奏、創作都必須靠聽覺去辨別、控制、發展,離開聽覺,音樂教學根本無法進行,聽覺訓練是音樂教學的中心,必須十分重視聽覺訓練的價值,因爲“對於非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

聽覺訓練可以從兩個方面着手:

一是基本技能訓練。音準、節奏是聽覺訓練的基點,準確的音高感,良好的節奏感,必須從師範一年級就開始訓練,先人爲主,孰能生巧,到了二年級再抓,那時就事倍功半了。訓練時,要由易到難,從單音到雙音乃至和絃,從級進音程到小跳乃至大跳;從二小節樂句到四小節、八小節乃至短曲;從簡易節奏的組合到較複雜的組合乃至特殊節奏的組合等。

二是把基本訓練所獲得的技能,放在歌唱、欣賞、演奏、創作等實際的音樂活動中,使之更清楚地認識各種音樂要素,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唱。歌唱是符合當今學生心理與愛好的活動,最易普及,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透過歌曲的藝術形象,能感染和教育學生,陶冶她們的品格,豐富她們的感情,師範學生一般處於變聲後期,由於變聲期,聲帶處於生理性充血、水腫狀態,聲帶閉合不全,故嗓音容易疲勞、嘶啞,哼唱、輕聲唱是使她們的歌唱訓練獲得良好效果的途徑。

3.視。即視唱,屬於讀譜技能訓練,其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的讀譜能力。學生只有具備讀譜能力,才能獨立唱歌、演奏乃至分析作品、創作等。這是音樂教學的“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視唱的基礎是聽覺能力,只有聽得準才能唱的'準。我在教學時着重在音高、節拍、節奏、速度等方面進行訓練。訓練中要求學生做到“三到”,即“眼到’,一看譜,“手到”一擊拍,“口到”一輕聲唱,三者密切協調配合訓練。節奏是音樂的精髓,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的動力與源泉其結構千變萬化,只要按照由易而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去練習,是不難掌握的。我在課堂中採用了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聲勢”練習,即用拍手、拍腿、跺腳、捻指進行節奏感的培養,這些動作不僅講究節奏感,同時也是對不同音色的感受。當然,有關的節奏練習還有許多種。

4.記。在培養學生聽覺能力的同時,要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音樂語彙的積累主要靠記憶,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能把學到的音樂較長久地儲存起來,逐步轉化爲他們的精神財富。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應貫穿於各個教學內容之中聽音訓練,節奏的記憶、模仿,短句的模唱,聽音記譜。教師還可有意地精選一些音樂片段讓學生背唱,就像語文教師讓學生背唐詩宋詞,背優秀作文片段一樣,要滾瓜亂熟,印記在心裏;背唱也可和鍵盤課(樂器)結合起來,讓優美的旋律在自己的手指中流淌,這也是一種加深印象的手段。

5.奏。學生彈奏樂器。師範生以鋼琴爲主,除鋼琴外,我校還普及了有固定音高,但技術性較低的樂器如豎笛。器樂教學要與識譜、唱歌、欣賞教學相結合,做到唱唱、講講、聽聽、奏奏。

6.創。創作活動也是新興起的一種教學練習的手段。要求學生把感受到的音樂,理解了的音樂表達出來,發展其智力,發揮其想象力和聯想力,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的“體態律動”就是訓練學生把感受到的音樂的情緒、速度、節奏、力度、分句等變化,將身體當做樂器,作出各種幅度和力度的動作,激發其創造力。這些都可以借鑑。此外還可以在一年級作節奏遊戲、旋律遊戲中開展創作活動。在二年級進行即興創作簡單的旋律,在二年級可講簡單的曲式知識,讓學生創作短小歌曲或樂曲。

7.動。即動作,就是把感受到的音樂,用動作表達出來,由於音樂的特殊性,很多內涵很難用語言去表述。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是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動可以使音樂教學增添生動活潑的氣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還能發揮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間的互相合作,體現學生直接參與音樂活動的能力。若教師參與的話,能融洽師生的情誼,有利於師生的交流合作,如幼兒歌曲《好孩子要誠實)(幼師唱歌教材)教師扮演小花貓,學生扮演一幼兒,起到良好的互動效果。

當今,國外的很多教學流派都將動作作爲音樂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達爾克洛茲的“體態律動”就是其中最著名最有成效的一部分,體態律動又稱和樂動作,就是讓學生透過身體來體驗節奏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使學生們在課堂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訓練學生耳聰目明,反應敏捷,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述七個方面是聽中有唱,唱中有視,視中有記,奏中有創,創中有動。聽、唱、視、記、奏、創、動互爲一體,把這七種教學手段都調動起來,幼師的音樂教學能更顯的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