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歷史教學方法論文

學問君 人氣:9.63K

歷史教師資源匱乏是現在歷史教學面臨的現狀之一。以下是小編搜尋整理一份歷史教學方法論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方法論文

第一篇: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歷史教學

一、應用網絡進行歷史教學的意義

網絡資源具有容量大、更新快、知識範圍廣、形式多樣的特點,能滿足不同層次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尤其是網絡的多樣性特點更是同學們進行獨立學習、主動學習的好幫手。首先網絡資源爲歷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因爲歷史課本的容量有限,因此在教材編排上不可能把某一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及發生發展過程像歷史資料一樣詳盡完備地敘述出來,而教材的這一缺陷恰恰可以由網絡資源來彌補,如:一些珍貴的歷史圖片、歷史資料、歷史學習網站等都可以透過網絡環境來獲取和進行相關查閱的學習。歷史課本中呈現的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資料同學們只能透過閱讀和加以想象的方式來學習並記憶,而透過網絡資源則可以生動形象直觀地來認識和學習,對提高同學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師透過網絡課件可以將抽象的、過去的歷史變成與同學們生活聯繫密切的且同學們更易於接受的歷史知識,有利於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與學生克服新課程專題性過強的特點,進而推動新課程的實施。其次,網絡資源還可爲學生提供鮮活的歷史背景知識和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使同學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轉變歷史學習就是靠背誦的錯誤學習理念,爲自身獨立學習創造有利的空間和條件。

二、應用網絡進行歷史教學的策略

教師應用網絡進行歷史教學時,首先要在學生能接受並掌握了多媒體資訊技術的前提下來實施。因爲網絡環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協作、會話與意義,針對這四大要素進行多媒體教學是實施任務驅動與教學的策略,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積極性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師就要首先從教學情境的設定上進行研究和探討,透過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教學情境,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學習方式上打造一種新型得體的教學模式,除了讓學生提高資訊素養外,還能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在不脫離歷史教材的前提下,透過網絡多媒體等來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增強同學們對知識建構的理解和學習,最爲關鍵的是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培養自己主動學習的習慣和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三、應用網絡資源進行歷史教學應處理的關係

1.教材知識與網上知識的相互影響

運用網絡資源進行多媒體授課時,如果只是把歷史課本中的內容進行重複與再現就失去了多媒體教學的意義,就成了同學們的觀摩課,但如果透過多媒體所教學的內容與教材脫離很遠,就背離了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重點,因此,多媒體教學雖然形象生動易於被同學們所接受和掌握,但教師要明白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它具有促進課堂教學的作用,但不是起到絕對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處理好網絡資源與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的關係,把握好這個關係度,才能讓網絡資源真正成爲自己教學的助手和同學們積極學習的教學策略。

2.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在新課改下,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已成爲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在網絡環境下,這種關係仍然應是這樣,教師還要充當學生的指揮棒,仍要爲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把握教學重難點和實施課堂教學策略,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下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和樹立學習好歷史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參與者。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網絡資源,使教師能夠充滿信心地把握好課堂,使課堂教學更加合乎學生的發展需要。

第二篇:初中歷史高效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歷史是一門涉及範圍很廣的學科,所學的知識也都是過去的,學生沒有夠感同身受,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對他們的感染力不強,老師應該利用現在的科學手段,進行情景再現,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更容易理解與感悟,還可以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維得到了開闊,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例如,近代史中有這樣一幅插圖,講的是近代的婚姻,這張圖展示了很多的知識,比如,當時服飾、髮飾的變化,外來文化的進入,由此可以瞭解到,中國正在一步步的對我開放,中國也在在慢慢的改變等等。由此就產生了問題,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中國的文化爲神魔發生了改變?等問題,老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有關的視頻,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樣要比單純的說教、板書效果好得多,學生就會就更多的興趣來研究學習。良好的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閱讀史料,挖掘探究資源

可以用於教學的資料有很多,有歷史文物、遺產古蹟、文字傳記、民間傳說等等,老師要充分的利用這些史料,雖然有一些不可能實現現場觀看的條件,但是在現在的資訊時代下,見到他們並不困難,要善於挖掘史料,利用資源,增加課堂的感染力,引導學生去學習更多的'東西,閱讀更多的史料有助於提高自身的修養,掌握歷史經驗,把握規律。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要不斷的追尋史料,在史料裏找到歷史的真相,從史料裏獲得結論,由此看來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真正的瞭解歷史,觀看對歷史記載的資料,可是在歷史的記載中也並不是全都正確的,所以並不可以盲目的相信,所以學生要結合問題進行研究。所以,老師要教導學生對史料進行閱讀和探究,得出社會文化的歷史材料。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滲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除了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綜合素質外,教師還應重視歷史課題中改變傳統的單一枯燥教學,透過生動的講課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講述商朝歷史時可以結合《封神榜》的故事,學生更易於接受,並且更加感興趣,學生聽課效率更高;還可以由學生講述相關的歷史故事,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擴寬了學生的知識範圍。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中除了知識,還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由於教學評價單一,知識被看作爲是否實現教學目標的標尺,而情感教育容易被忽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本身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縱深性和延展性,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愛國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學生不僅更易於接受,同時還有利於提高學生道德水平,有利於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其它學科的完善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運用多種方法優化探究環境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無論是什麼教學方法都會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壞得一面,但是珍貴的是方法,所以我們應該運用特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下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既要有很多教學形式的優點結合也要有各種方法的融合,就像發現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自主學習等。在《新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一課中對二十世紀和七十年代我國的外交工作進行了重點介紹,細節在課本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學生對自己的疑問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在筆記本上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清楚的記錄,進行研究和分析再思考取得突出外交成就的原因以及我國在處理對外交關係時一貫堅持的原則。在這個的基礎上還要對考覈的方式做一下改革,比如在考試的時候不止是考覈教材還要和現實的生活聯繫起來,這樣學生聯繫現實的生活就會更好的對學習加深印象。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做到多元化、客觀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全面的發展,當學生有好的學習環境的時候,對學生要進行鼓勵和幫助,讓學生有着自信,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就會讓學生對學習有很高的興趣。

五、結語

總之,創新是教育的靈魂。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在變化的實際中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在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雙主體"教學模式下,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不斷研究和探索,最終,找到適合具體時期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歷史探究性學習真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了興趣,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這樣就讓學生個性發展,將學生主題性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