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5.92K

摘要:課程項目化改造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應從課程項目化改造的原則和思路、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課程項目設計、課程教學評價等方面對高職院校以培養能力爲中心的教學改革的效果進行探索與總結。

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論文

 關鍵詞: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造;教學改革;能力目標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意義

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某類專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具備進入勞務市場所需的能力與資格,而且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熟練的職業技能,走上職業崗位之後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但是,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不斷下降,學生能力的培養僅僅限於面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欠缺直接影響了其就業質量。高職院校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須對高職教育課程及其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與改革,透過對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構建符合高職教育規律、適應高職課程教學的模式,這是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熱點與難點,特別是對於教育、經濟、技術相對落後的廣西,更需要探索一種符合區域特點的課程教學模式,使高職教育的發展在廣西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實現中發揮主導作用。

如何在教學中採用行動導向準則設計相應的教學環境、透過項目教學使學生在行動中形成職業能力,已經成爲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思路

課程項目化是指根據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按照“以就業爲導向,以服務爲宗旨”的培養目標,立足職業崗位要求,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內容設計成項目,並根據項目組織原則和完成項目的一般過程實施教學與考覈,把現實職業崗位的技術、生產、管理、營銷、服務等一線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作爲課程的核心,以若干個項目組成課程的教學主線,將若干課程模組有機地構成與職業崗位實際工作密切對接的課程體系。

課程項目化改造要從科目課程入手,透過課程的建設與改造完善專業課程體系,便於教師全員參與,集思廣益,全面展開,營造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工作氛圍,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同時提高教師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能力。這對於學校的內涵建設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

課程改革的原則

以項目和任務爲載體課程項目化改造的核心任務是要在知識與任務之間建立聯繫,目標是使課程教學從以知識講授爲主變爲以知識應用爲主;從以理性思維爲主變爲以能力訓練爲主;從以教師講授和課本知識爲載體變爲以項目任務爲載體;從學生被動聽講變爲學生主動參與操作、積極參與新知識探索;從以教師講解爲主變爲以教師積極引導、創造學習環境和條件爲主。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符合高職生源特點,具有鮮明的高職教育特色,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

突出能力目標完成職業崗位工作的本領就是能力,課程是爲達到某一培養目標而設的,每門課程、每次課的教學都應有能力目標,課程項目化改造就是要圍繞着提高學生的能力設計項目。透過完成項目,使學生在“做”中熟悉工作環境、提高認知能力、鍛鍊分析評價與創新能力、掌握事故處理能力、加強與人協作的能力,並樹立安全操作意識,透過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相一致的基本項目、拓展項目的反覆訓練,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以學生爲主體課程教學過程要以職業活動、工作過程爲導向,緊密聯繫工作崗位需求,在體現職業環境特點的教學氛圍中,以完成一個具體的、有實際價值的產品爲目標。透過以典型產品爲載體的教學活動,教師示範,學生動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學與用之間建立“零距離”通道,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使學生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爲生產實踐的參與者,逐步實現學習者與工作者的統一,讓學生學而不厭,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及專業關鍵能力。 課程項目化改造的'過程

(一)課程項目化改造的目標

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造並不是在原有的課程教學後增加幾個綜合訓練項目,用以整合應用所學的學科知識,而是要重構課程體系,設計出能夠覆蓋課程教學內容、能夠承載該工作領域所需要的知識、方便實施和評價的工作項目。所設計的項目必須源自工作領域,從而有利於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學生未來的職業實踐相關聯的項目更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及可遷移性,便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動機,便於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

(二)《機械製造應用技術》課程的項目化改造

課程目標的確定確定一門課程的培養目標,首先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廣泛徵詢行業專家的意見,對就業崗位做出正確分析,結合社會與企業的具體情況分析各職業崗位的技能構成,確定課程的整體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要圍繞課程的整體目標設計課程的項目,透過內容的增刪、整合等項目設計,使課程的教學內容以項目貫穿。因此,教師應深入相應的職業領域,全面掌握其職業活動及工作流程,然後結合課程實際做好課程能力目標的分析論證,不能僅以教科書作爲依據,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相脫節、學非所用的問題。從機械加工行業及企業的崗位分析可知,機械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機械製造應用技術》對應的就業崗位有普通機牀操作工、設備維修工、輔助設計員、工藝員、質檢員、生產管理員等,從而可得出課程的知識目標是瞭解機械加工常用設備的特點、加工方法、加工理論,掌握設備的操作方法和加工工藝,具備機械加工生產意識與生產管理知識,爲學習後續課程及從事生產技術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素質目標是將職業道德、素質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當中,注意將工藝問題的工程背景及國內外發展概況、質量與經濟性要求等介紹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勤奮學習的進取精神及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應用工藝知識正確選擇和使用機牀、刀具,能夠編制一般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並加工出合格零件。圍繞以上三種教學目標,課程項目設計的理念是:以機械行業中典型零件生產過程中的工作任務爲基點進行課程重組,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真實的製造工作實踐中掌握零件生產加工的知識和技能。

課程項目的設計由於機械產品的製造大部分是透過機械加工在機牀、刀具、夾具和工件本身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其課程內容分佈在不同種類零件的加工過程中,所以,透過加工軸類零件、套類零件、盤類零件、齒輪類零件、叉架類零件、箱體類零件等6個項目,可將相關內容與能力訓練貫穿一線,將機械加工過程中牽涉到的知識和技能分別滲透到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透過生產減速器的任務覆蓋課程的全部內容和能力訓練,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項目設計原則。課程教學可以透過集中教學的方式在3~4周內完成,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課內、課外雙線並行,教師課內示範、學生課外輪班操作,以解決資源不足的難題,實現對綜合能力與單項能力的有效訓練。

課程改造的效果該課程透過項目化教學改革,以加工零件爲任務驅動,迎合了高職學生動手興趣濃厚並擅長動手的特點,產品的加工過程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掘和提高,學生在後續畢業製作過程中表現出的獨立性和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的工作意識、能力和自信心,都是教學改革前所難以想象的。

課程考覈方式的改革

項目化教學法要求學生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培養職業能力,如果課程考覈與平時的任務或操作缺乏聯繫,仍沿用以往的期末筆試的方式進行課程考覈,改革的成效必然會大打折扣,甚至使項目化教學流於形式。因此,在課程項目化改造的同時,還要構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評價平臺,考覈要以能力考覈爲主,兼顧知識考覈,筆試與面試相結合,而且要考覈知識遷移的能力;也可以透過職業資格考覈評價學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對於高職課程項目化改造,我們缺乏的不是理論和思路,而是課程開發的能力。職業教育課程項目化改造需要教師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掌握大量的工程案例,才能設計出支撐整門課程能力的項目,因此,教師隊伍的改造和能力訓練是關鍵。另外,實施項目教學還需要依據現有的實踐教學條件,並對現有的實踐條件加以改造,真正實現教學場所與實踐場所的一體化,纔能有效地開展課程項目化教學。

參考文獻:

[1]戴仕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路海萍。課程項目化: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走向的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09,(8)。

[3]曾良驥,譚贊良。談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J]。職業教育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