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7W

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上的缺陷!對此,我深有體會。學校爲全體師生設立了一個書吧,爲了讓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增加閱讀量,增長見識,提升自我修養,學校可謂是一絲不苟。但就在前幾天,書吧裏分類放好的書籍上萬本被全部扔到地上,倚疊如山。我們透過監控發現,原來是其他學校的兩個低年級學生在週末時,趁着保安不注意翻過學校大門溜進角落裏的書吧,就在這兩個女孩子的惡作劇下書吧遭了殃——書本都遭到了踐踏。我們尚且不對她們的品德“扣帽子”,就從這件事而言,可以看出她們的心理並不陽光。假若有小學生因爲喜歡閱讀那本書,偷偷地把書帶回家,我內心姑且是感到欣慰的。至少爲了求上進,而採取了暫時的“借閱”的方式。我不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論孩子(學生),即便這個事情赤裸裸擺在我面前,我仍舊相信孩子的內心是善良、陽光的,只是一時的貪玩兒或淘氣而犯下了某些錯誤,這種情況需要教師加以糾偏,及時引導他們就能迴歸正途。品德與社會的教化與薰陶的功能就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個故事也引發我對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分析論文

一、故事匯

一開始從教《品德與社會》,我也是非常頭疼。比起那些生動、有趣的故事,無論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如何有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橫河鎮天行小學劉劍鋒聲有色,學生們習慣用“發呆”、“傻笑”、“沉默”反饋我,這讓我覺得非常有挫敗感。後來,我嘗試調整課堂的教學方式,以故事作爲整個教學過程的切入點——透過一個個小故事的講述,深入淺出地闡釋課本中深刻的道理,告別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輕鬆地明白,更深刻地感悟。透過多次的實踐,我發現學生們出現了“點頭”“微笑”“積極迴應”的現象。例如在教學《不能忘記的屈辱》時,藉助多媒體和宣傳摺頁,我給學生講了大量的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將生澀難懂的內容轉化爲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透過這些生動具體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恥辱的過去,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運用講故事的教學方法時,我們不能只強調故事的趣味性,而是讓學生在故事中有所收穫,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除了教師單方面地講解,我們還應該更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根據新課標“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方法,我們還可以引領學生進行互動講解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讓學生更有主人翁的意識,學習的效果便會凸顯,也更符合“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

二、角色扮演,學會換位思考

每個學生都是優秀的演員。我常常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活躍性,實現角色轉換。現實生活中,學生們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對於消費是沒有任何的概念。想要買東西,伸手要錢。想要吃東西,伸手要錢。對此,在教學《我是一個消費者》一課時,我設定一個“跳蚤市場”——我把學生們分成四大組,讓他們充分發揮奇思妙想,做出各種生活用品。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們扮演了商家,而班主任和我扮演了客戶。這樣,孩子們在互換的角色中就感受到了服務人員工作的辛苦,客戶們在買賣商品時一個勁地討價還價的原因。透過“生產者”與“消費者”、“家長”與“學生”的'角色互換,讓學生們體驗金錢的來之不易。同時透過討價還價的生活技巧,讓學生們學會生活,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在角色表演後,我還讓學生們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地把40分鐘的課堂還給學生。學生透過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無形中也提高了思考問題、表達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三、創設情境,指導道德行爲

一切真理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們重新發現。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爲主體,並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創設特定的教學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課本知識進行感知。在教學課文《學會拒絕》時,我們青少年正在茁壯成長,怎樣才能拒絕生活中的各種誘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手機”“網癮”“黃賭毒”“傳銷”等一個個駭人聽聞的名詞,讓學校、家長、老師神經都緊繃起來。在我們當地,有個“禁毒魔方”的教育基地。於是,我就根據《學會拒絕》的課程需要創設特定的教學場景,領學生們前往教育基地,透過“光”、“聲”、“影”、“型”等情境的親身體驗,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吸毒的可怕以及吸毒後的無助、痛苦。透過這次的體驗,在學生們眼裏,吸毒不再是新鮮、好奇、刺激,而是後悔、拒絕、可怕。在吸毒的種種誘惑面前,我們要敢於說“不”!這種情境創設的方法更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學會拒絕”不再是喊喊口號,而是化作真真切切的行動。

作者:劉劍鋒 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橫河鎮天行小學

參考文獻:

[1]餘柱芳.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法淺談[J].新校園旬刊,2015,(6):63.

[2]郭先欣.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率[J].學週刊,2015,(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