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48W

《品德與社會》是綜合性的學科,小學五年級老師是如何教學的呢?教學反思如何寫呢?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

品德與社會是我們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爲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所以,在教學《誠信是金》一課中,我注意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以少的時間,精的內容,活的形式,形成學生主動把握,快動思維,靈動氛圍的良性循環圈。以“活動”貫穿始終,在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在這節課上,我強調新課的匯入環節、情景設定、過渡以及問題的設計。因爲匯入關係到學生對本節課的喜歡程度,直接影響着對課程的學習興趣;自然的過渡,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對整堂課的學習;嚴謹的提問設計,起着對知識點的落實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在匯入後,我並不按照教材設計的那樣直接引出誠信的含義,而是採用網絡中“曾子殺豬”的典故來說明自古以來國人就講究爲人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課前透過讓學生利用網絡收集有關誠信方面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誠信的成語或典故等。從而引出我們講誠信的原因之一:是傳統美德。之後,我讓學生講述生活中有關誠信和不誠信的現象,並一個轉折“講了這麼多,那究竟什麼是誠信呢”的問題,回到誠信的內涵上來。最後,以一提問“爲什麼要講誠信”來引出第二個大點。由於前面已經講到過講誠信的一個原因,因此我在提問後停頓了五秒左右看學生反映。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開始第二部分內容。

總的說來,這是一堂我準備的較爲充分又不同於以往的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優勢,有時採用肢體動作,有時使用幽默語言,配合案例,極大的調動了課堂氛圍,落實了知識點。這次教學使我懂得了利用網絡資源找尋生活案例使用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得教學過程完整有序,流暢自然。

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爲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所以,在教學《誠信是金》一課中,我注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指導學生,以少的時間,精的內容,活的形式,形成學生主動把握,快動思維,靈動氛圍的良性循環圈。以“活動”貫穿始終,在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總之,品社課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啓發學生自我評價。只有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充分感悟、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2

這學期我們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品德與社會》,透過參加聽課和評課一系列活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爲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資訊。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爲引導者,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主體。如《自主選舉班幹》這一課,我選擇了真真正正地進行一次學生自己選舉班委會的活動,教師只對選舉程序做說明和解釋,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懂得自己應有的權利,並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在集體中成長》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裏話”發佈會,事先要求學生蒐集各自的心裏話,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品德與社會》作爲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不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資訊,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