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銀行會計教學法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8W

一、銀行會計具有明顯的專業會計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銀行會計教學法分析論文

1、反映情況的綜合性和全面性。宏觀上,銀行會計覈算面向國民經濟各部門、各企業,面向廣大人民羣衆,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微觀上,銀行透過會計覈算,既實現了銀行的業務活動,同時也記載和反映銀行的業務和財務活動情況。銀行的各項業務都是隨着國民經濟各部門活動的發生而發生的,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經濟活動,都會在銀行會計賬表上以貨幣形式得到反映,因而銀行會計不僅能反映銀行的業務活動和財務活動情況,而且體現了整個社會資金的流向和國民經濟各部門間的經濟聯繫。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來考察,銀行會計反映的內容,實質上是全面反映了全國的商品生產、流通和分配的綜合情況。

2、會計覈算過程和業務處理過程的統一性。銀行會計部門是銀行業務部門的每一線,其會計覈算過程就是直接辦理和完成銀行業務以及實現銀行業務的過程。因此銀行的業務處理和會計覈算具有統一性。

3、會計覈算方法的特殊性。銀行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因此會計覈算在採用一般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殊方法。例如,銀行的會計憑證採用單式憑證的形式,大量採用原始憑證代替記賬憑證。正是銀行會計的這種特殊性,使其既能適應銀行業務處理的要求,又符合國家的有關財務制度

二、現階段高校《銀行會計》實踐性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管理學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搞教學、“一支筆,一張紙”搞科研的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由於《銀行會計》課程的特點,在專業實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爲突出,主要有以下問題:

1、實踐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專業技能培養被忽略。經濟管理類專業課可分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銀行會計》課程屬於專業主幹課,是實務性比較強的課程,需要透過大量的實踐來理解與熟悉,但目前《銀行會計》的實踐課時在整個總課時中的比例是比較低的,甚至有些高校沒有開設《銀行會計》實驗課程。一些學校開展了《銀行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但受諸多因素(例如經費少、指導老師少、場地有限)影響,大多浮於表面,《銀行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深度不夠,不能使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高質量地完成專業技能訓練。

2、硬件設施難以支撐模擬教學軟件的有效執行。由於《銀行會計》課程從業環境的特殊性,構建校外實訓基地非常困難,學生到一線的頂崗實習很難落實,這就需要在校內構建仿真的教學硬件,使學生在模擬教學環境中,鍛鍊必須的專業技能。從這個意義上說,校內《銀行會計》課程實訓室的建設是一實踐教學的有效保證。而從目前來看,在教學中硬件設施難以支撐模擬《銀行會計》課程教學軟件的有效執行。例如,實驗室的電腦因老化、配置低等問題使一些會計專業實習軟件不能順利執行。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將大量精力用於平衡專業利益,在某些單項項目,雖然是教學急需,但由於在決策過程中難以確定花落誰家而難以落實。不同專業各自爲政,導致經濟管理實驗室追求小而全,同一學校在軟件、硬件建設上重複購置,重複建設。各專業的競爭逐漸集中於對學校有限投入的爭奪上,相互間的利益衝突容易導致專業間出現人爲壁壘,實驗室資源共享困難,協同發展更是難以實現。

3、實習指導教師指導能力不一,缺乏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影響實習效果。某些實習指導教師受自身實踐能力、社會經驗、學歷等條件的限制,還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完成《銀行會計》課程實驗實訓任務,有的甚至還誤導學生,從而使實習效果大打折扣。應該說,在《銀行會計》課程課堂理論教學方面,學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但對於《銀行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質量監控卻還不完備,由於缺乏科學、規範的標準,使得《銀行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水平難以評價,指導教師各行其是,這樣也使實踐教學的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受學科師資和建設力度等方面條件限制,我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中普遍存在着課程門數少、體系比較零散、專業間發展不平衡和因人設課等現象,制約了教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這也影響了《銀行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工作。

三、加強《銀行會計》實踐教學的意義

1、加強《銀行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是適應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是以能力培養爲本位,以培養進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爲目的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加強《銀行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培養目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2、加強實踐教學是適應《銀行會計》課程自身特點的要求。《銀行會計》作爲一門會計學中的行業技能課,其業務性、操作性很強。《銀行會計》不僅有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擁有一套規範的專業操作程序和方法,計算性和操作性很強。因此《銀行會計》課程的教學,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還要使學生掌握銀行會計的各項技能,培養其較高的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成爲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的基礎。

3、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要求。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包括工作能力、適應能力、求職或生存能力。就業能力的基礎是具備目標職業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這是大學生保持就業能力的前提條件。而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這種能力,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用人單位特定崗位所需要的實際專業能力之間存在差異,這是用人單位不願意直接招收大學生員工的重要原因。以銀行會計爲例,有些學生在校缺乏基本的技能訓練,在應聘時連假鈔的基本辨別方法都不會,更談不上畢業後立即上櫃操作。因此,爲了適應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要求,需要對學生進行目標崗位導向的專業技能培訓。

四、提高高校《銀行會計》實踐教學水平的建議

1、充分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突出顯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知識來源於實踐,能力來源於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培養。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推進學校教學改革與發展、突出學校辦學特色與亮點方面的重要意義,徹底根除頭腦中“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思想。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現狀。要確立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應該從改革現有課程體系設定開始。在課程體系中突出顯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這就意味着實踐性教學的學時比例要增加,一方面要進一步突出職業技術課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在課程中進一步突出實踐環節的比重,並有效落到實處。這也需要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廣泛的學習其他院校的已經被證明成功地或行之有效的做法。

2、注重和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教師不僅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踏實的工作作風,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這就需要透過業務實踐來充實專業知識和提高教學水平。作爲教師則應該瞭解各銀行各具特色的會計工作特點,才能在教學工作中既即講授統一的會計制度操作規程,又要介紹各具特色的各銀行業務操作。師資隊伍建設不能僅僅滿足於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而是應該突出專業教師的操作技能培訓,建設一支既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又有熟練的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專業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可以透過建立校銀聯合的賣習制度,定期安排教師到銀行熟悉業務,及時掌握新的業務知識及新的規章制度,瞭解銀行工作的實際操作情況,努力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

3、強化模擬實驗室的建設,應突出仿真性。要使銀行會計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步反映銀行會計實務發展的動態,建立校銀合作,讓學生到銀行去實習似乎能更好地解決教學實踐的適應性問題。但是,由於銀行是經營貨幣商品的特殊金融企業,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而且目前在銀行建立實訓基地,安排大批量的學生進入銀行櫃面實習不太現實,也與金融行業的安全要求相悖。金融行業的特徵決定其實踐教學的模式只能選擇校內模擬,即在校內建立仿真課程的教學,依託會計實驗室,開展《銀行會計課程》模擬實習。一方面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另一方加強實踐教學是適應高等教育的要求面還要使學生掌握銀行會計的各項技能,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模擬實驗室是實踐性教學體系得以實施的基本載體。大部分經濟管理類高校都有實驗室,但實驗能力、實驗效果卻差異很大。應該說,真正能夠完全滿足銀行會計教學需求的並不多。軟、硬件滯後於目前實際中的應用,沒有完整的模擬數據系統,實踐過程缺乏系統性等問題並不少見。在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上,應突出仿真性。對學生進行課程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職業能力。如果模擬實驗室能夠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後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會非常有利於實踐教學。

4、充分使用實物憑證,進行直觀教學。爲了加深學生對銀行會計業務的認識,教師在課堂上要儘量使用實物憑證進行直觀教學。透過實物讓學生直觀認識,動手操作。爲了使實物教學更接近銀行實際業務,應該儘量從銀行購買真實的銀行會計實習材料,如銀行傳票、存款憑條、取款憑條、總賬、分戶賬、日計表、日結單、各類委託書以及託收承付憑證等,要與銀行實際所用的一致,而支票、本票、匯票等存在安全隱患的票據則使用票樣。近年來,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會計制度改革,涉及到各行各業,銀行會計方法,業務種類,使用的票證賬冊等都有所改變,尤其是實行電子聯行後聯行往來業務與以往有較大變化,針對這些情況要及時更新賣習材料,淘汰原有憑證中廢舊過時的憑證,保證學生所掌握的銀行會計的知識技能不至於陳舊過時。

綜上所述,《銀行會計》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應摒棄陳規、抓住關鍵、突破難點、拓展新路,努力開創《銀行會計》實踐教學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