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尼采對科學主義世界觀的批判研究

學問君 人氣:2.1W

摘 要:希臘悲劇的衰亡,引出了尼采對於科學主義世界觀的批判;科學主義世界觀替代審美世界觀,使得現代人面臨生存困境,表現在文化精神上,即藝術喪失了高貴和神聖,現代文化失去了原創性和獨特性;將人生視爲審美現象並不排斥醜與不和諧,但這在一個成熟的心靈裏纔有可能,否則個體的毀滅只能停留在被毀滅的悲傷層面,而不會帶來生命的永恆。

尼采對科學主義世界觀的批判研究

關鍵詞:科學主義世界觀;審美現象

Abstract: The decline of Greek tragedy, leads Nietzsche's critique of the scientific worldview; scientific worldview alternative aesthetic world, so modern man struggling to survive, and in the spiritual culture, namely the loss of the noble and sacred arts, modern culture lost its original and uniqueness; life is deemed to be aesthetic phenomenon does not exclude ugly and discord, but in the mind of a mature possible, otherwis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individual can only stay in the destruction of sorrow level, but will not bring eternal life.

Keywords: scientific worldview; aesthetic phenomenon

作爲詩人哲學家的尼采,在《悲劇的誕生》問世十六年之後,再次強調寫作此書的初衷,據此,問題得以呈現:第一,尼采是在何種背景下要以藝術家的眼光考察科學,進而對科學主義世界觀進行了批評,《悲劇的誕生》對科學主義世界觀批判從哪些方面展開;第二,所謂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藝術,將人生視爲審美現象,這裏審美現象該如何理解。

一、對科學主義世界觀的批判

尼采由希臘悲劇走向衰亡的原因引出他對於以蘇格拉底爲代表的科學主義世界觀的批判。歐里庇得斯置換了希臘悲劇的主角,將觀衆和世俗生活搬上了舞臺。這導致:第一,觀衆和作爲希臘悲劇主角的“觀衆”之分別被抹煞,世俗生活和悲劇快感的溝壑被填平,觀衆和世俗生活的平庸直接決定了悲劇藝術的平庸,它產生的不是藝術形而上的慰藉,而是庸常生活的粗劣複製和瑣碎日常衍生的道德快感;第二,觀衆和世俗生活登上舞臺,並沒有拉近藝術品與公衆的距離。希臘悲劇藝術從此走向了庸常之途。由此產生如下惡果:其一,酒神被排除在悲劇舞臺之外,其二,作爲思想家的歐里庇得斯將真正的觀衆排斥於觀衆席之外,與不懂悲劇的觀衆結盟,共同反抗傳統的悲劇觀念。

作爲思想家的歐里庇得斯是一種面具,背後是蘇格拉底。歐里庇得斯毀滅悲劇在於將邏輯理性置入悲劇精神,而希臘悲劇的藝術毀於蘇格拉底精神。蘇格拉底精神在於其用邏輯否定本能,否定藝術和道德,是因爲藝術和道德只是本能的產物,而本能是不可靠的不能夠使得我們把握真理。除非,我們透過概念明確它的意義,實現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尼采否定邏輯和理性,認爲邏輯和理性的範疇只是爲功利的目的而安排世界的手段,並不是藝術誕生的根由,做這樣的安排目的是爲方便我們瞭解和掌控世界。

在尼采看來,酒神就代表着意志本身的衝動,希臘悲劇是酒神音樂向日神形象迸發所誕生的,肇始於蘇格拉底的科學主義世界觀迅速戰勝了審美的世界觀,世界觀的轉向導致了悲劇的毀滅。至此,尼采完成對科學主義世界觀批判的'第一步。

對於科學主義世界觀批判的第二個原因指向其產生的惡果。當審美的世界觀轉變爲科學的世界觀,人們無法再次被太一擁抱,生存無法領受形而上的安慰。現代的悲劇不再是傳統的古希臘悲劇,觀衆不復審美性,現代的文化證明了現代人生存的困境。藝術品產生於大衆媒體的相互配合中,淪爲可以消費的商品,藝術喪失了它原本的高貴與神聖。

尼采對現代文化的批判先從指出現代人的生存困境開始,緊接着論述批判現代文化的原因在於它不再植根於神話的沃土。現代文化喪失了原創性,但它又處於一種匱乏空虛的狀態,於是只好從過時或不具備切己性的文化中汲取養分,這不是現代文化賴以持續生存動力,以此奠基的現代文化沒有生長的泉源,也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將人生視爲審美現象

尼采多次重申了只有將人生作爲一種審美現象,它纔是值得過的。那這裏的審美現象該作何理解,它是否經得起推敲,於當下有何現實意義。

科學主義世界觀取代審美的世界觀,隨之而來的,是用理性的目光來審視人生,於此發自生命本身的內在直覺和衝動被理性湮滅,必然只能呈現無意義的人生。人生和世界作爲審美現象,纔是合理的,意即要賦予人生一個審美的意義,在此,藝術承擔起了對人生進行審美考察的義務。因爲藝術是非理性的,是生命力的最高顯現,可以說,賦予人生審美意義,是對生老病死自然規律和衣食住行理性生存的有意補充。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尼采把非理性推向了一種極致,認爲我們的本能是一種謀權的意志,服從於這種謀權的意志,其結果只可能是傷害、痛苦和殘酷,甚至在這個意義上推斷出,醜與不和諧也是意志在其永遠洋溢的快樂中藉以自娛的一種審美遊戲,如果傷害、痛苦、殘酷、醜、不和諧等等也能被視爲審美世界的要義,關於醜和不和諧、殘酷和個體的毀滅的極致體驗,在一個成熟的心靈裏纔有可能,否則空白心靈對這些的體驗終究會毀掉個體對於真善美這些永恆價值的追求。須知,如果沒有這些永恆價值的存在,所謂將人生視爲審美現象,是無所謂意義的真正和確鑿的,更加沒有普世的價值,這也是作爲審美現象,人生和世界顯得纔是真正有理由值得推敲的地方。

尼采對科學主義世界觀的批判是犀利的,對於權力意志的推崇是徹底的,尼采呼喚審美世界觀,批判科學主義世界觀,但這兩者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只是因爲科學主義世界觀終結了希臘悲劇,造成了現代文化失去神話的家園,而審美的世界觀,不會遮蔽人的真實存在,被神聖擁抱,被太一籠罩,使人生真正值得。事實上,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爲人類社會提供理想的模式和發展方向,不過是到目前爲止,可以恰當而又合理地解釋我們的生存狀態和文化狀態,爲我們追求永恆價值的心靈提供堅定的扶持,促使我們帶着批判的眼光,審視當下的處境,藏着懷疑帶着希望上路。

參考文獻:

[1]尼采著.《悲劇的誕生》.周國平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2][美]羅蘭・斯特龍伯格著.《西方現代思想史》.劉北成趙新國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