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新農村傳統藝術文化教育傳播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81W
對新農村傳統藝術文化教育傳播的思考
摘要:傳統藝術文化教育在河南寶丰的農村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幾百年的藝術文化教育傳播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播特徵。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發展新農村的進程中,重視農民羣衆利用自身的藝術文化資源傳播致富求發展的創造,將對於促進“三農”工作、擴大藝術文化教育產業發展、保護傳承民族民間藝術文化,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農村 傳統藝術 傳播
  
  民間傳統藝術文化教育的傳播發展,不僅是農民羣衆自娛自樂的藝術文化傳播的一種活動,同時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下,農民羣衆利用自身文化資源傳播致富求發展的一種創造,對於構建新農村的和諧社會的環境,有着一定的現實意義。
  河南寶丰的新農村藝術文化教育伴隨着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的悠久歷史,得到傳承與傳播發展,並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文化特徵。尤其是魔術、曲藝音樂藝術,有着深厚的羣衆文化教育基礎,近兩年被列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在當代“三農”(農業、農民和農村)工作建設中,農民羣衆利用自身的藝術文化資源進行廣泛的教育傳播,以藝術致富求發展的創造探索和實踐,擴大了藝術文化產業發展,保護和傳承了民族民間藝術文化,對於新農村的“三農”工作建設及藝術文化教育,有着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藝術文化教育資源的形成與傳播
  
  寶丰位於河南省西部,現人口約48萬,有13個鄉鎮,320個村。民間傳統藝術文化歷史悠久,魔術、曲藝音樂的羣衆基礎深厚,素有“曲藝之鄉”“魔術之鄉”的稱號。影響較大的藝術文化教育形式爲馬街書會和魔術表演。
  馬街書會是我國民間文化的一大奇觀,1996年被列入“中國十大民俗”之一。現今每年正月十三,來自全國各地的說書藝人聚集在馬街村展示說書音樂藝術,已成爲馬街、寶丰等農民的重大節日和曲藝盛會。馬街書會至今已有700餘年文化藝術教育的歷史,據《寶豐縣志》記載:“此會源於元延佑年間(1316年),當時有一老藝人,演技精湛,廣收門徒,在曲藝界德高望重;且正月十三,農民藝人便從四面八方趕來,負鼓攜琴,吹拉彈唱,爲其獻藝祝壽。以天爲棚,以天爲幕、以地爲臺,在河坡處、山岡上、麥田裏、小路旁擺下陣勢、紮起攤子,臺臺相連,說書獻藝。時間僅一天,到會藝人多時達3000人,千餘臺書匯成了波瀾壯闊的曲藝海洋,聽書羣衆多時達10多萬人。”①在馬街村廣嚴寺及火神廟碑刻中記載:“馬街書會源遠流長。”②馬街書會在當今,既是藝人的展示與農村羣衆的自娛,又是節目演出的交易會。藝人的表演,稱之爲“亮書”,如被人請到他鄉繼續演出,稱之爲“寫書”。這種風俗延續了數百年不衰成爲中華奇觀,馬街書會的形成與發展是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產生的,它深深紮根於民間,它的延續和發展與河南寶丰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寶丰魔術表演藝術源於唐宋時期,經過不斷髮展,逐步形成了粗獷、幽默、滑稽、神奇的地方特色。寶丰民間劇團和農民表演有着歷史的傳統,解放前每年遇災年,常出現成羣結隊的農民外出表演戲法,以求得溫飽,混口飯吃。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木偶魔術民間劇團。民間魔術劇團開始在趙莊鄉出現,至90年代,民間劇團迅速增加。目前,寶豐縣13個鄉鎮擁有民間表演團體1200家,從業人員5萬餘人,主要分佈在商酒務、趙莊、肖旗、石橋、大營、張八橋、前營7個鄉鎮。其中民間藝術表演團體形成比較集中的是在趙莊鄉,有魔術專業村6個,民間表演團體600多個,演出專業戶2000多戶,從藝者2萬餘人,分佈在世界及國內許多地區,形成了農民魔術表演藝術團體。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爲“寶丰文化現象”的產生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農村剩餘勞動人員的增加和廣大基層羣衆藝術消費的高漲,爲“寶丰文化現象”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廣大農民強烈的致富願望則是其直接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