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綜合佈線課程改革實踐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9W

摘要:綜合佈線課程在以往的教學中存在着許多問題。比如理論知識多學科交叉;教師分組演示佔用課時過多,學生練習時間不夠;演示技術細節看不清楚;學生實際操作不規範、不熟練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文章利用資訊化教學手段,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幾方面進行了基於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合佈線課程改革實踐研究論文

關鍵字:課程改革;翻轉課堂;綜合佈線

綜合佈線是智能大廈建築物內或建築羣之間的資訊傳輸通道。透過雙絞線、光纖等傳輸介質和資訊模組、配線架等連接件將電腦,電話等數據終端和資訊系統連接起來。綜合佈線課程是通信專業、計算機網絡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今後該專業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向。針對該課程在以往的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我們進行了基於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

一、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多學科交叉,理論知識多而雜

綜合佈線是一種新發展起來的工程技術。內容涉及工程預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建築技術等多個學科。由於課程重視實踐操作,理論學時有限。因此,教師講授多爲介紹性地快速瀏覽,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全面掌握相關知識,也很難和實踐操作聯繫起來,造成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脫節。許多教師甚至取消理論教學過程直接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對綜合佈線課程只知其形,不知其意。

(二)操作演示教學,效果欠佳

綜合佈線課程中雙絞線技術、光纖技術等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時教師多采用演示教學的方式。由教師進行操作演示,教師在講臺上邊操作邊講解,學生在座位上很難看清楚教師的操作過程和技術細節。如果在實訓場地中講解,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學生被實訓牆面隔開,外層的學生很難看見教師的.操作,教師也無法對學生和課堂進行有效管理。尤其像光纖技術類課程,操作精度高、難度大,集體的演示教學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分組教學,演示時間過長

由於實訓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很多老師採用任務驅動,分組教學的教學方式。綜合佈線的實訓工位爲佈滿的施工牆體,分組教學學生在各自的實訓空間內,被牆面隔開,教師需要到各組分別進行演示。也就是有多少組就需要演示多少次。假設每次演示5分鐘,6組學生則需要耗時30分鐘,佔用過多的課堂時間。學生沒有充分的練習時間。

(四)學生實際操作不規範,技術不熟練

由於練習時間有限,許多學生只能匆忙完成實訓任務,沒有時間細化操作過程,提高操作技能。比如雙絞線技術中的跳線製作,學生製作完成的跳線中測通率不高,且操作不規範,成品不美觀,水晶頭連接線露在保護層外,在使用中極易損壞。因缺乏聯繫,跳線製作速度很慢,且沒有技巧,很難達到實際工作的要求。綜上所述,綜合佈線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實訓場地的限制造成的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解決的方法就是要更新教學理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突破限制,充分利用課下時間,保證課堂練習時間。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近年來在教學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教學效果得到一致認可。我們在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查分析後,根據高職類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一種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並錄製了適合教學的微課課程以應用到整個課程改革中。整個教學設計遵循的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爲主體、以實踐爲主體、以社會行業標準爲主體。設計原則堅持以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爲本位,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爲目標。從而使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能快速掌握新工藝和新技術,實現能力的拓展。

三、基於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

(一)教學方法

採用實訓導學模式、和諧互助模式以及驗證學習法,弱化教師的講授過程,將做中教,做中學的思路充分融合進來。按照這個思路將每堂實訓課分爲實訓匯入、自主學習、互教分工、實際操作、展示點評、知識總結、課後鞏固幾部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實踐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動腦動手。該課程教學方法實現的關鍵在於分組合作和導學自學過程。1.分組合作:(1)將每個教學班的學生分爲四組,組長負責小組內的任務下分和統籌管理。(2)學生數量較多時,組內再分爲AB兩組,輪流操作。2.導學自學:(1)採用“師友互助”方式,學生組長爲關鍵環節。(2)實訓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結束時各組分別展示,教師點評。該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分別是自主學習、體驗探究、總結反思。在體驗和探究過程中學生從“我學會”的目標逐步變成“我會學”,教學方法中不斷弱化教師講授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按照準備環節、發展環節、整合環節三大模組順序展開。準備環節包括自主學習、互教分工;發展活動包括實訓操作、展示點評;整合活動包含知識總結環節。總結如下,自主學習靜心動腦,熟悉實訓要求與步驟,明確任務,預習要點難點;互教分工活躍氣氛,提升溝通合作能;然後突破難點,實訓操作鍛鍊動手能力,熟練操作技術;做中學、做中教,學生按照工程設計圖或實訓操作步驟使用工具、安裝設備、熟練操作、測試成品、充分練習;成果展示,展示點評,以學生爲主體,瞭解學生,培養素質。各小組完成任務後向教師和其他同學展示。陳述實施過程,共同討論任務完成效果;回答教師提問,教師點評時以表揚爲主,對鑽研和創新行爲以加分形式鼓勵。儘量避免破壞積極性的減分行爲;知識總結,梳理知識,總結共同問題,強調重點難點,佈置作業。

(三)教學評價

課程主要考覈技能40%、專業知識20%、方法能力15%、團隊精神15%、職業素養10%。如圖3所示。根據該目標制定考覈方案,學生成績由階段性成績和總結性成績兩部分組成。階段性成績佔總成績比例的60%,包括出勤、作業、項目實訓成績。總結性成績及期末成績以考覈動手能力爲主,佔總成績的40%。項目實訓成績,每次實訓項目均計分,分數由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兩部分組成。小組成績教師給出,個人成績組內討論給出。

(四)改革特色

1.教學設計理念注重以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爲目標,關注職業素養。2.結合微課教學,翻轉課堂理念,使課堂學習時間、學習資源得以充分利用。3.根據不同課程特點和實訓任務需求,利用分組教學和多種教學手段。實踐“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挖掘學生潛能。4.組建優秀教學團隊,豐富開放教學資源。5.合理豐富的考覈評價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未來展望

希望通對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研究的不斷深入,可以打破常規,探索適合高職類院校學生學習特點的特色教學模式。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增強自學能力,培養自信。未來我們將結合高職類院校資訊化工程建設,積極探索資訊化教育模式,將“雲”課堂、“工匠精神”等理念融入教學模式,培養技術過硬,自信自強,有鑽研精神和創新意識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磊磊,趙可雲.基於共詞分析法的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現狀分析[J].重慶高教研究,2015(2):86-93.

[2]杜世純,傅澤田.基於MOOC的混合式學習及其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129-133.

[3]王鶄,楊倬.基於雲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7(4):85-89.

[4]張其亮,王愛春.基於“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4):27-32.

作者:李文婧 單位: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