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治療遵醫行爲的影響分析

學問君 人氣:5.61K
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治療遵醫行爲的影響分析
【摘要】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治療遵醫行爲的影響。方法  選擇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住院的哮喘患者70例,隨機分爲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一般護理。結果  觀察一年後,觀察組的治療遵醫行爲顯著優於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哮喘急性發作及再住院次數顯著低於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1)。結論  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治療遵醫行爲具有良好的正面影響,值得臨牀推廣應用。
【關鍵詞】哮喘  遵醫行爲  護理干預
        所謂遵醫行爲即患者對於醫務人員醫療行爲的認同與執行。遵醫行爲在患者的就醫行爲中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醫生對患者診治疾病的順利、臨牀療效以及康復的完整都與患者的遵醫行爲有着密切的關係。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哮喘發作,提高生活質量[1]。近年來,我們觀察了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治療遵醫行爲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住院的哮喘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齡12-79歲,疾病程度以輕、中度爲主計55例。隨機分爲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哮喘的診斷符合2008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的診斷標準。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住院期間給予一般性護理。觀察組護理干預措施:對哮喘進行規範化治療和管理,對哮喘患者和家人進行宣傳教育,共同控制哮喘。舉辦《哮喘的病因、觸發因素及早期干預》哮喘知識系列講座,重點講述了哮喘的發病與遺傳因素如患者本人的過敏素質、環境因素如過敏原的接觸、觸發因素如病毒、支原體感染等因素的關係,闡述了哮喘的規範化治療方案、哮喘的管理方案和教育內容以及哮喘的三級預防策略。讓大家瞭解哮喘發病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和改善這些有害因素,瞭解哮喘目前的正規治療方案和長期治療的必要,消除大家對吸入激素的誤解和恐懼,給大家建立早期干預的理念。
        1.3 問卷調查透過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患者父母治療依從性、哮喘急性發作及再住院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治療依從性好的判斷標準:自覺遵守醫患共同制訂的治療方案;按時、按量正確用藥,按時複查,遵醫囑增減藥物;用藥中出現疑問及時尋求醫護人員幫助。
        1.4 統計學處理採用SPSS10.0軟件行統計學處理,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2  結果 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3個階段治療遵醫行爲 例
         
        表1示,比較兩組1-3階段治療遵醫性,χ2=11.12、17.96、29.13(均P <0.01)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哮喘)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種炎症可引起反覆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症狀,多在夜間和(或)凌晨發生,氣道對多種刺激因子反應性增高。但症狀可自行或經治療緩解。近十餘年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趨勢,全世界約有一億哮喘患者,已成爲嚴重威脅公衆健康的一種主要慢性疾病,我國哮喘的患病率約爲1%,兒童可達3%,據測算全國約有1千萬以上哮喘患者[1]。      哮喘病的發病原因錯綜複雜,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哮喘病患者的體質和環境因素。患者的體質包括“遺傳素質”、免疫狀態、精神心理狀態、內分泌和健康狀況等主觀條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各種變應原、刺激性氣體、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區、居室的條件、職業因素、氣候、藥物、運動(過度通氣)、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劑、飲食習慣、社會因素甚至經濟條件等均可能是導致哮喘發生發展的更重要原因。哮喘的反覆發作會影響病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也導致嚴重的心理負擔。目前哮喘治療的誤區是:發作有症狀時去看病;好轉後沒有堅持規範的治療,導致反覆發作,症狀逐漸加重,甚至因爲嚴重發作來不及到醫院而死亡[2]。
        一項對全歐洲哮喘患兒的'調查顯示,在過去的三年,他們的生活質量下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用藥依從性問題,高達38%的沒有科學規律地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來控制哮喘[3]。首都兒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中心陳育智教授指出[4],目前中國哮喘患兒不能正確用藥以及對藥品的依從性差是個大問題。治療與效果的基本連接點是依從性,其中最中心的問題是處方藥物適當的應用。哮喘治療不當可引起嚴重後果,無依從性治療的成人哮喘比有依從性治療者更容易發生氣道梗阻,而小兒哮喘無依從性治療已經與哮喘性死亡有關聯,無依從性治療還會影響哮喘治療的費用。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加強兒科依從性干預計劃,使每個參加的病人年平均哮喘保健費降低了數百甚至上千美元。因此,醫生必須高度重視依從性問題[5]。
        近十多年來,哮喘的治療藥物和治療策略有了長足的進步,只要早期和規範治療,完全可以達到臨牀痊癒。目前,哮喘的治療包括急性發作的治療和長期控制治療。藥物需要長期規律的應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衆多的臨牀研究所證實。目前,我國哮喘的臨牀治癒率已經超過70%,這些病人的病情透過治療能夠得到良好控制[4]。類似病人用藥依從性差等“非醫療性問題”,雖然會直接影響療效,但以往並未引起醫生足夠的重視,因爲許多醫務人員把它看成是看病、開藥以外的事情,而不是看成是自己的職責。同時在解決病人用藥依從性差問題上,醫生除應加強正確用藥指導外,還應關注專業領域的新進展,隨時補充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讓病人能夠及時享受到更簡便更有效的治療[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一年後,觀察組的治療遵醫行爲顯著優於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哮喘急性發作及再住院次數顯著低於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1)。表明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治療遵醫行爲具有良好的正面影響,值得臨牀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