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讓教育迴歸生活

學問君 人氣:3.2W

 一、激發情趣,讓生活融入課堂。

淺談讓教育迴歸生活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它的質量直接影響着學生當前及今後的發展和成才。只有讓學生學得輕鬆,進而樂學,課堂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1、聯繫生活,理解語言。

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過程,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大程度上表現爲一種整體的感知,表現爲一種直觀形象的思維活動。他們理解語言重在對語言所傳達的思想內容的把握,而非語言本身,有時甚至於忽視語言本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聯繫實際生活,才能把語言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如在教學歡呼雀躍這一成語時,從字面上,低年級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時候你最激動、最高興?小朋友馬上就說我們廣播體操得了第一名時!我又問:你們能把當時激動的表現再來一次嗎?能!所有的小朋友異口同聲地回答。頓時課堂上沸騰了,嘢響徹教室。這時,我不失時機地說:現在我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大家的開心勁兒沒等我說完,學生馬上接了下去歡呼雀躍。以後每逢他們遇到高興激動的事時,都會說我們歡呼雀躍起來。這樣把一個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難以理解的成語透過實際生活這一載體,使它變得簡單易於接受,學生也記得深刻,用得恰當。

2、演繹生活,表達語言。

複述課文是語文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把課文語言內化爲學生自身語言的一個主要方法,但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個學習的難點,特別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雖是簡單的課文內容的回憶,也是那麼不容易。因此,學生往往存在畏難情緒,怕講,不樂於講。面對這一現象,在教學中,我試着讓學生演繹生活場景,充滿樂趣地去講,化難爲易。如在教學《比本領》這課時,要求學生會複述故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吃過晚飯,媽媽要給小朋友講故事了,就講《比本領》,引進生活中母子間講故事的情境,同桌互相表演。父親或母親給孩子講故事,看哪個小朋友最像自己的爸爸或媽媽講故事的樣子。把複述由一人獨白改爲講故事的形式,教學的效果則有了明顯的差異。說者因爲有了一個忠實的聽衆,有了交流的對象,說興更濃,並且很自然會用豐富的表情,形象的動作來增強語言表達的感染力;聽者則一改沉默靜聽的僵化形象,迴歸生活真實,邊聽邊作出反應:提問、贊同如此一來,學習與生活建立了緊密聯繫,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的優勢,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爲生動,課堂更具生命力。

3、體驗生活,積累語言。

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積累,把生活中的趣人趣事、所見所聞,讓他們隨心所欲地搬進課堂,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課堂的活力,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教學中,試着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五分鐘,請他們講一講身邊發生的事、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等。這樣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積累,也培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加了寫作的'素材。

二、學以致用,讓知識迴歸生活。

多元智能理論認爲: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人要實現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發展,必須將所學真正理解並能學以致用,也就是讓知識迴歸於生活。比如教堂口語交際《買書》,對於買東西,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對於語言的理解和運用還不夠規範。因此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應如何去買東西,如何挑選所需物品,如何與人打交道,培養學生形成系統的、規範的語言能力,然後設計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教師是售貨員,學生作爲顧客來購物,在這樣一個輕鬆的環境下,學生能將新學內容很快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學會把自己的要求表達出來,學會了與人交際,請人幫助的語言方式。然後,再將他們帶入商店去買東西,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將學生從模擬性實踐推向現實性實踐。

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尋找教材與生活的結合點,做到教育迴歸生活,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總之,課堂教學蘊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讓語文課堂煥發濃濃的生活氣息,使語文教學生活化,課堂才能真正煥發新的生命力。

TAGS:淺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