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論文材料

學問君 人氣:1.14W

一、非民族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原則

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論文材料

1.教育工作設計的民主性原則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學生心智塑造爲主要目標,於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中來完成的,而非直接作用於大學生的外在行爲習慣。在非民族高校學習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通常具有很強的自尊心,在學習生活中渴望被學校師生重視和理解。爲此,在針對這些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實際效果的獲得,關鍵在於這些學生能否以積極主動的心態來接受教育內容。所以,在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設計時,必須堅持民主性原則,在以“學生爲本”理念指導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施教者與受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態相互交流思想,以相互尊重的姿態開展交流,從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需求開展設計,營造民主和諧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2.教育內容安排的差異性原則

在內地非民族類高校,同大多數學生相比較,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存在着成長過程具體需求的特殊性和未來發展目標的一致性特徵。面對這樣的一個特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安排上就要有一定的側重。這種重視源自於不同學生家鄉不同的民族風俗、自然條件和政治經濟發展狀態,面對要把學生培養成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一最終教育目標,開展教育活動的內容安排也要符合學生家鄉的系列特徵,從而保證教育取得實效。在教育實踐中,施教者要依據不同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不斷研究每一名學生的思想狀態,在把握羣體思想特點前提下,做到因不同學生而異、因成長階段而異、因實際需求而異,圍繞預期教育目標,有的放矢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3.教育方式運用的靈活變通原則

中央16號檔案中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爲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透過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心智、喚醒大學生心靈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從而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可以說,在非民族高校中,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感情很豐富,個性也很強,爲了實現16號檔案中的要求,在開展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際思想情況爲基礎,結合學生個性特徵,採用靈活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走入學生心靈,使教育內容內化爲學生行爲習慣。

二、以學生成長爲中心,完善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非民族類高校,圍繞少數民族大學生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將高校思想育人目標透過適合的教育載體滲透到對大學生開展教育的各個領域,建設道德教育大環境,從而使置於環境中的大學生在和諧氛圍中完成自我感受和領悟成長的過程。

1.完善校園文化建設

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人與環境是相互依存,互相影響,相互塑造的,大學校園文化環境,是一個無聲課堂,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使學生在發現與欣賞美的同時陶冶情操,自律塑德,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需求,在非民族高校中建設校園文化,要重視其中民族元素的體現,這有利於少數民族學生找到遠離家鄉之後的歸屬感,突出學生的主人意識。以校園文化環境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情感薰陶,還有利於大學生了解各民族文化,這對於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促進各民族間大團結也是至關重要的。結合少數民族元素開展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要重視環境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德育功能,要注意把握不同民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心理活動潛在規律,將各民族的文學、典故、歷史人物等以校園廣播、景觀、文藝活動、校園博物館等形式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實現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

2.建設校園活動載體

增強民族學生自信心。自信心能夠有效激發個人積極的道德情感,產生正確行爲,使人格品質得到完善,更能夠激勵每個人透過努力爲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自信心是構成大學生自我意識的核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支撐,在非民族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中,自信心培養至關重要,能夠爲學生帶來成功體驗和巔峯體驗。在實際工作中,圍繞民族學生特點開展校園文化載體建設具有一定的工作優勢:少數民族大學生能歌善舞,參與各種文體活動的意識都很強。對這些特點,廣泛組織開展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幫助大學生豐富業餘生活,更是培養大學生愛好,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在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平臺上,少數民族大學生勤勞勇敢、誠實守信和熱情好客的思想品質和各種文藝特長都會得到集中的展示,這對於維護學生自信心有重要作用,在建設校園文化載體的同時也提升了活動的內涵。校園活動載體的建設,在增強大學生自信心的同時,更消除這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和自卑感,促進民族學生全面發展。

3.重視運用情感藝術

喚醒民族學生的潛力。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爲教育,正在於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實際工作中暴露的少數民族學生的各種思想問題,絕大多數是由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引發的,例如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學習成績落後、同學之間人際關係較差等。因此,在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圍繞學生成長實際需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積極建立師生感情,並不斷透過教育實踐活動增進感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去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情感的'運用要以瞭解學生實際情況爲前提基礎,所以,在教育實踐中,施教者要及時準確的把握每一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可以說,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目標,任何檢查、批評和說教都無法代替大學生自己的體會、領悟和反思。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要幫助學生建立主動將所接收到的教育內容內化爲自身言行的習慣,堅持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義,施之以愛”完善情感溝通教育,不斷加強和完善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完成教育環境的建設,使少數民族大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同學的親情,不斷挖掘自身潛力。

4.透過典型示範教育

加強對學生行爲引導。榜樣是無聲的語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榜樣教育的意義都是十分明顯的。”運用先進典型示範作用,把一些人生哲理具體化、形象化,將榜樣的形象以可親、可信的形象展示在民族大學生面前,增強對學生的說服力和教育實效,使學生在學習榜樣的過程中,有章可循、有像可仿。在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的典型示範教育中,對於典型人物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最好源於勵志成才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或是民族學生骨幹,以及一些爲民族大學生熟識的教師,他們合理的言談舉止、美好的人格魅力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在不知不覺中對民族學生的行爲和心理產生引導和示範作用。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和從衆性,在對榜樣人物有認同感後,就能見賢思齊,進行模仿,自覺找差距,調節自己言行。在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中,要注意培養、提拔優秀的少數民族學生擔任學生骨幹,使榜樣作用更有說服力,使典型示範更有高參照性、高效仿性。同時教師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要熟悉少數民族的歷史,要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要了解國家民族政策,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加強對民族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並透過不斷完善個人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來爲人師表,行爲世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