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學問君 人氣:2.94W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1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般來說,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企業典型的治理模式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高度同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也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控制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在實際工作中,關鍵人大權獨攬,一人經常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視權於一身,並有較大的任意性,這種情況下內部監視、控制的作用很難有效發揮,違反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性質,導致對企業的經營治理決策權和權力制衡的失效,沒有形成相互監視的體制,沒有形成有效的權力監視。因此,我國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市場規模、組織結構等,全面遵循本錢效益原則,科學、公道地制定並實施適合本企業實際狀況的內部控制制度,力求突出重點,分清主次,講求實效。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2

一、不斷完善對企業管理者的約束機制和健全機制

(一)建立健全的對企業管理者的監督約束機制。近年來,伴隨着我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壯大,給予企業管理者帶來的經濟效益日益提高,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即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不能夠嚴格要求自我,其自身的懶惰性逐漸增強,因此,這就需要企業主管機構不斷加大對企業管理者的監督力度,透過不斷完善現行監督約束機制和淘汰機制,給予企業管理者施加適量的壓力,以確保企業管理者能夠自主的強化自身意識,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二)建立健全的對企業管理者的激勵機制。企業應構建起健全的激勵機制和績效考覈機制,實現績效考覈機制和激勵機制相掛鉤,根據績效考覈結果給予企業管理者相應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以充分調動企業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與自主性,爲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價值最大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

二、強化外部環境的建設和優化內部治理機制

(一)健全資本充實制度

資本充實制度是國家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資本充實制度不僅有助於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及社會交易的安全和保障,而且還關係到企業資本充實原則的落實及企業法人人格的健全。現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本充實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成熟,並且,其制度中還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以至於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健全獨立董事制度以遏制內部人控制現象

獨立董事制度不僅有助於企業高效開展內部檢查、監督和評價工作,而且還有利於強化企業的制衡機制,進而,有效的遏制“內部人控制”現象。近年來,我國企業雖不斷加大對獨立董事制度的建設,並相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資源,在長期的完善之下,截止目前,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企業獨立董事制度中還存在着諸多的不足。爲此,這就需要企業立足於獨立董事功能定位、任免以及資格等問題之上,結合我國現行企業的發展需求與特點,切實解決以上不良問題;其次是不斷完善獨立董事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獨立董事實行績效考覈,對於那些有能力的董事,賦予他們至高無上的職責,對於那些不稱職的董事,將其從企業中淘汰,進而,對在崗的獨立董事形成一種競爭性的約束。

(三)建立有效的多級代理控制

內部控制作爲一種資訊監控機制,對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應建立起有效的多級代理控制。首先是明確所有者的責任和權利以保護所有者利益。充分保護所有者的利益離不開企業監督機制的參與,就我國現行企業而言,其企業內部員工之間實行相互監督管理,並且,企業監事會與股東大會、董事會相互制衡,彼此監督;其次是增強董事會功能以發揮董事會在內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對於企業權利來說,董事承擔着主要的企業權利,所以,董事會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組織,第一,堅決抵制董事會成員與高管人員重疊;第二,透過增加獨立董事任職的方式改善董事會的構成;第三,在董事會下設立專業委員會,即薪酬委員會、監督委員會、投資發展委員會以及營銷委員會等,以減輕董事會的工作負擔,提高董事會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三、改善企業股權結構和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

(一)改善企業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是企業治理機構的主導因素,它關係着企業治理的形式和模式。我國現行大多數企業普遍存在控制權集中問題,以至於有效的監督機制、激勵機制以及績效評價機制流於形式,究其原因在於企業缺乏有效股權結構,因此,這就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和需求,立足於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價值最大化基礎之上,對其股權結構做出有效的調整和優化。

(二)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

企業機構投資者在企業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基於該投資者掌握着大量的企業股票,爲此,其是企業治理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實現機構投資者的有效培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該過程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爲企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着深遠的積極影響。

(三)採用合理方式明晰產權以加強內部控制

企業本身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體,其基本權利(所有權、使用權、讓渡權和收益權)實際被劃爲給不同的利益集團。產權的不清導致權利讓渡的不足,從而各個利益相關方可以運用自由裁量權對會計資訊生產進行干預,以獲得潛在的收益,從而導致內部控制失效。

在我看來,理想的制度安排是能充分兼顧到博弈各方的利益,成爲博弈雙方自願執行的有約束力的規則,任何人若想透過違反制度來獲得制度外的收益,那麼一個完善的制度將讓他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是我國上市公司大多由國家或國有企業法人控股,股權過於集中,結構相對單一;加上“投資者”缺位,產權不明晰;再加上我國沒有在法律上對中小股東受到大股東侵害給予相應資助做出司法解釋,導致許多公司形成“內部人”集所有權、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於一身的權力壟斷系統。股權結構的缺陷直接導致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從而使得內部人在缺乏制約機制的情況下,自覺或不自覺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造成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效、“董事會----總經理”層面弱控區出現。因此,如果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效率,就必須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明晰產權。

參考文獻

[1] 楊克芳, 黃國俊.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與改善建議[J]. 中國農墾, 20xx,(12)

[2] 趙洪剛. 淺談企業內部控制[J]. 工業會計, 20xx,(12)

[3] 王桂蓮. 企業內部控制軟控制研究[J]. 財會通訊, 20xx,(14)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3

一、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現狀分析

(一)機構設定不規範

獨立性是確保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客觀公正開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所在。當前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定不規範,內審機構和財務部門的權責不明確,部分企業甚至並未設定內部審計機構,缺少專門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由於內部審計機構的設定直接關係到內審工作的獨立性,如果不能夠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審計質量自然無法提升。

(二)質量控制標準不明確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是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控制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企業審計工作規範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的內部審計規範體系建設稍顯滯後,往往都是注重內審法律、準則以及職業道德的規範,忽略了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的制定,從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標準不明確,質量控制沒有明確的執行規範,導致內審工作質量降低。

(三)質量控制手段不健全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通常來說包含了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考覈、內部審計追責機制等,但是國內很多企業往往都存在下面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制度建設有待加強,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內審制度但是卻並未將其貫徹落實;二是分級督導複覈機制的空白,或者督導複覈職責不清;三是內部審計考覈並未按照相關規範執行;四是內部審計工作追責不到位,導致責任主體不清晰,責任劃分不明確,很多時候出現了無法追責的情況。

(四)審計方法相對落後

內部審計工作方法依舊採取賬目基礎審計法,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薄弱,往往忽略了內部審計的風險因素,更不用說風險基礎審計模式的應用。抽樣技術的應用往往是依靠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經驗,統計抽樣技術應用比較欠缺,也沒有對審計方法進行總結和研究。另外,內部審計工作資訊化程度有待提升。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一)建立內部審計組織保障機制

在美國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出現重大財務醜聞之後,美國政府先後頒佈了《20xx年公司與審計義務、責任及透明度法案》、《薩班斯—奧克斯萊法案》等法案,這些法案中都要求企業組織審計委員會以及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而這便爲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完善以及內部審計機構的設定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目前我國透過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建立了內部審計組織保障機制,確保內部審計部門能夠獨立於其他職能部門。這一模式保障了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出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提升內內部審計質量。

(二)建立內部審計人員保障機制

進一步增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做好內審隊伍建設工作,能夠有效的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第一,可以建立完善內審人員職業准入制度以及從業資格制度,對於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必須要嚴格把關,要求他們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資格,保證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符合企業內審工作的實際需求;第二,必須建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教育制度,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結合企業內審工作的需求,系統的開展各類培訓活動;第三,必須建立完善內部審計人員激勵機制,定期對其展開考覈評價,結合考評結果給予一定的獎懲,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與其薪酬福利掛鉤。

(三)建立內部審計手段保障機制

爲了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日常監督和定期監督聯繫起來,一方面我們要建立三級複覈制度,即是內部審計機構項目負責人、部門管理人員以及機構負責人對內部審計項目的執行情況展開分級審查的制度。各級複覈人員必須要了解自身的職責以及需要複覈的範圍,保證企業所有的審計項目各個環節都處在有效的管控之中;另一方面,必須要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以及獎懲制度,透過一系列的制度規範可以確保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清晰自身責任,樹立質量控制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內部審計風險,同時有效的提升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四)強化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不僅要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同時還必須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企業在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進行選拔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職業道德素質的考察。內部審計工作者應當要熟悉並恪守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同時要遵守企業內部針對內審工作的制度規定,從而有效的對自身行爲進行約束。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者應該誠實守信,恪守職業道德,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主觀上不參與任何有損企業內審職業和組織聲譽的行爲;另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者必須要堅持客觀原則。在蒐集、評估及檢查流程資訊的過程中,審計工作者必須要保持較高的職業客觀性,在進行職業判斷的過程中不會受到主觀意願或者客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公正的披露內部審計工作結果,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實效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內部審計的業務過程是實施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積極借鑑國外大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經驗,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經營發展狀況,探索出有針對性的內審質量管控機制,同時做好監督指導,實現層層分級管控,進而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促進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4

一方面,要強化企業領導的會計法規意識,使之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另一方面,要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管理領導責任制,將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的好壞與主要領導的政績業績考覈結合起來,一級抓一級,層層負責,將內部會計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並建立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系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應當明確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責,使其各負其責,相互獨立、制衡。在此基礎上,建立多層次的會計控制體系。主要包括:

1.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控制。一方面所有者透過約束和激勵機制控制經營者;另一方面經營者透過正確的決策和有效地履行受託經營責任,從而獲得期望報酬。

2.財務總監控制。首先,財務總監是由所有者委派或聘任的,是所有者利益的維護者,是由於其人事和經濟利益獨立於企業經營管理之外,故其可以客觀公正地提供經營者的真實資訊,同時對企業重大交易、資產變動等擁有審批權;其次,財務總監能夠對經營者進行有效地監督控制,對不合理的會計行爲予以及時制止,對重大財務問題及時向所有者彙報。

3.會計部門和會計人員控制。一方面透過嚴格執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完整、相關和一致;另一方面按照國家有關財務管理規定,對不合理的費用開支予以抵制,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

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

1.組織結構控制。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科學劃分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批准、業務主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覈檢查等職務。確保資產保管與會計覈算相分離、經營責權與會計責任相分離、授權與執行、保管、審查、記錄等相分離。

2.授權批准控制。明確各職能部門授權批准範圍、權限、程序、責任等,保證企業權責分明,管理科學。

3.預算控制。要以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爲重點,推行全面預算管理。要科學規範企業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執行程序、對預算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對預算差異進行控制。

4.財產保全控制。嚴格限制未授權人員對財產直接接觸,採取定期盤點,賬實覈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

5.風險控制。各單位要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透過風險的預警、識別、評估、分析、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

6.財會人員素質控制。透過科學合理的聘用、培訓、輪崗、考覈、獎勵、晉升、淘汰等辦法,提高財會人員整體素質。

7.內部報告控制。在真實、完整地對外披露企業財務資訊的前提下,藉助管理會計手段,完善內部管理報告制度,提高企業會計資訊的相關性。

8.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控制。利用計算機資訊技術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爲控制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同時要加強對財會電子資訊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數據輸出入、檔案儲存和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在保證內部審計機構設定合理且具有獨立性的前提下,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由內部審計部門來完成評價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是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這是因爲:一是企業內有了獨立的審計機構和素質不斷提高的審計人員;二是內部審計人員比較熟悉本單位的情況,發現問題能夠及時提出建議、採取措施;三是可以減少管理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強化外部監督與約束機制

一是要發揮政府在建立內部會計控制方面的作用。在管理者內部會計控制觀念普遍淡薄的情況下,應當依靠政府的權威性,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來規範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並使之有效實施。要加大執行力度,對不能加強企業自身內部會計控制、違反法律法規導致企業目標沒有實現的,應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責任。二是透過中介組織,依據獨立審計準則,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報告進行評估,及時發現企業有失“公允”及其他不當的會計行爲,對企業實施會計控制。

TAGS:企業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