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構建企業知識型戰略同盟

學問君 人氣:9.98K
構建企業知識型戰略同盟
內容摘要:本文在闡述交易用度理論、資源基礎論等傳***略同盟解釋方法的基礎上,從知識的角度解析戰略同盟的本質,並對同盟活動中知識的種類及知識同盟的構建作出分析,以期爲中國企業戰略同盟行爲提供指導。
  關鍵詞 :戰略同盟 知識 動因 知識同盟
  
  從傳統理論到基於知識觀的戰略同盟動因分析
  
  美國治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曾提出:“同盟是指企業間進行長期合作,它超越了正常市場交易,但又未達到合併的程度……,無需擴大企業規模而可以擴展企業市場邊界。”對戰略同盟出現的原因,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做出瞭解釋。
  交易本錢的視角。新制度主義經濟學家威廉姆森以爲,把不同性質的交易與相應的規制結構(企業、關係締約及市場)相配合能節省交易用度。他提出當交易重複發生以及對交易所作投資屬專用性或混合性時,關係合約和雙邊治理就會流行。可見,交易本錢理論以爲戰略同盟是交易用度最小化下對市場和科層組織的替換,決策範圍由製造或購買決策擴展到製造、購買或者同盟決策。
  基於資源的視角。資源基礎論以爲公司是一組資源的集合,透過有效配置資源來獲得競爭上風。戰略同盟爲公司獲得其它公司有價值的資源提供了正當途徑。Ramanathan 和Thomas以爲,爲了把握住發展機會,當所需關鍵資源被不同公司擁有並且這些資源同擁有者的其它資源不可分割時,戰略同盟將會出現。可見,基於資源的視角對戰略同盟動機的解釋是:爲了獲取其他公司有價值的資源。
  外部環境——能力的觀點。該理論以爲企業和企業同盟是治理一組能力的不同形式;外部環境決定企業取得成功所須具備的能力,假如企業不具備這一能力,它將尋求同盟。外部環境由複雜性和變化速度來衡量,高複雜性要求高專業化,較快的環境變化要求較高的柔性化能力。企業組成戰略同盟既能進步專業化程度,發揮核心能力,又能利用同盟帶來的“緩衝”機制及時應對外界變化,以保持企業競爭上風。
  
  基於知識的觀點。企業知識理論以爲,企業是特定知識的集合體,企業當前知識存量決定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企業發現未來機會、配置資源的方法以及企業的知識積累,企業所把握的知識是競爭上風的根本來源。筆者以爲,組織知識的形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企業內部從個人、團體再到組織知識的轉變,是企業內部成員共享知識的過程,即分散的個人知識的一體化;另一種是企業從外部獲取知識,如向同行、供給商、客戶學習。戰略同盟的出現爲企業更有效獲取其他企業的知識提供了機會,是企業外部學習的平臺。固然透過一般市場交易也可實現知識在企業間活動,但企業間戰略同盟被普遍視爲知識傳遞和形成網絡知識的有效方式從基於知識的規制結構理論中,可發現同盟產生的知識原因。該理論對企業發展三個階段所採用的主要企業模式進行了比較(圖1)。從19世紀英國產權型企業模式,到20世紀美國治理型企業模式,再到日本合作型企業模式。外部環境變化促成了這一演變過程,而它正是企業內部知識共享範圍不斷擴大的過程。在環境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劇增的今天,突破企業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界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知識共享,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見圖2)。戰略同盟正是實現這一更大範圍知識共享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由外及裏的熟悉過程:組成戰略同盟能節省交易用度,對方把握了更有價值的資源且該資源可透過同盟以較低本錢獲得,而更有價值的資源背後隱含的是獲得和運用資源的能力,而能力是知識發揮作用的表現。戰略同盟的動因可回結爲:搭建企業向外部學習的平臺,從中獲取同盟夥伴的知識以擴大企業自身的知識範圍,進步企業競爭力。當然,戰略同盟的形成有的是爲了贏得標準之爭,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爲企業競爭上風的根本來源,在透過內部知識共享形成一定的企業知識之外,透過與外部其他組織組建戰略同盟獲取外部知識,已成爲企業一項重要戰略選擇。知識同盟是未來戰略同盟發展的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