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工程管理資訊化建設的途徑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1W

對於所有工程而言,其基本目的均爲服務社會公衆,因此,構建社會公衆服務系統可確保工程管理者同公衆間進行有效地溝通,進而確保公衆能夠及時獲取準確的資訊,實現資訊公開透明機制的形成,便於工程管理過程接受公衆的監督。例如經營方面的工程,如商業設施建成後,此服務平臺還可同融合電子商務等功能,因而便於對工程運營方面需求進行滿足,並以此實現經營效益的不斷提高。

工程管理資訊化建設的途徑論文

集成與創新主要是指將已有知識及技術以集成方式進行新產品、新管理模式、新工藝、新服務方式地創造,透過工程間的資訊共享方式,推動了工程項目管理資訊化建設的不斷髮展和完善。透過建立行業資訊交互標準及其相關的資訊共享系統,可以實現資訊技術相關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併爲許多工程提供一個共享平臺以實現其同相關工程間的資源共享,並推動工程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1工程管理資訊化建設的流程分析

首先,應先進行目標的明確,以服務對象爲依據進行各部門所需資訊的提供,應先確定服務對象及其數目,而後進行目標的制定和綜合分析。其次,即進行資訊源的尋找,由於工程涉及範圍相當廣,因而複雜性相對較高,所需的資訊面與資訊量也相當廣泛龐大。再次,即透過採用各種技術實現資訊的篩選和獲取,主要包括了採集、分析及其加工、篩選、輸出、網絡及連接等相關技術。再次即進行工程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立,此過程爲整個過程的實體部分,因而所需投入的資源也最多,下文將會對其進行詳細研究。最後,即進行應用項目的設計,由於工程管理應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不同對象其所需的資訊情況不同。

2工程管理資訊系統的構建

透過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建立了工程管理資訊系統的邏輯結構,並以此爲基礎進行了數據模型的建立,透過建模實現了不同位置及其網絡情況下系統的`正常執行。工程管理資訊系統的建模過程如圖1所示。如圖所示,進行工程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是模型建立的基礎,建模前首先必須對構建資訊系統的必要性、代價、工期以及實現途徑等進行充分地考慮。而後以用戶需求爲依據,對系統功能進行反覆細化和精化的過程即功能模型的精化。而設計精化主要是對工程管理資訊系統結構的規劃及其設計進行不斷改善,並對對象、組件、模組、模型、開發環境以及存儲結構等進行確立。實現環節即實現了對原始碼的完善和編寫。調試則是透過對結果進行校驗,看起是否同需求及其期望結果相符合。部署和交付即系統的構建和實現,主要包括了文檔的說明及其培訓等相關內容。透過對工程管理中的三大主體——業主、監理及其承包商進行考慮,同時對工程管理的目標進行分析,確定成本、進度及質量控制爲工程管理最爲普遍及重要的目標,然後藉助於資訊技術的應用,構建工程管理資訊系統,如圖2所示。對於工程管理資訊系統而言,其集軟件、網絡、通訊以及Web、數據庫等多種技術於一體,並以工程中的各種業務數據爲中心,實現相關業務部門之間業務等相關資訊地自動處理和完成,並協助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合理地判斷和科學地決策,以實現工程業務管理過程的全面化和資訊化,最終實現工程綜合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進行工程管理資訊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必須以功能及其服務需求的不同爲依據,將整個系統分爲如下幾個層次,即規劃、管理以及操作三個層次,其中,各層次的相關管理人員需要進行不同功能目標的設定。操作層需要對每天所需重複操作,例如簡單事務的處理,報表的生成以及查詢等模組進行處理。而管理層則需將各種管理方面的資訊進行及時的統計和彙總,並進行上傳和下達,以實現對管理活動中所需各項數據地提供。規劃層除了對所需資訊進行了解外,還需透過模型及方法分析來對工程管理過程進行模擬及預測,藉助資訊技術實現決策和規劃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雖然工程管理的資訊化建設是實現工程管理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其二者間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單向作用關係,而是雙向互動的關係。透過工程管理資訊化建設的不斷髮展,以及資訊技術的有效應用,會對工程管理自身發展帶來直接的影響。因此,爲了真正實現工程管理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必須以資訊技術爲基礎,不斷推動工程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