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的開發途徑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6W

教師管理是一種人事管理,是對教師及教師與其所從事的工作的關係的管理。具體而言,它取代了過去手動的操作管理,爲用戶供給了方便,保證了教學質量,使教學成爲科學化、正規化的管理。透過本系統,充沛發揮了教師的潛能、使教學工作更進一步。下面是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的開發途徑論文,歡迎參考閱讀!

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的開發途徑論文

摘要:文章主要對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ETIMS)的開發途徑進行探究.具體是在對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進行解析的基礎上,對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的功能結構進行分析,對其邏輯結構的開發方式進行探究,最後對其應用實況進行解析.希望本文論述的內容,在協助高校提升對實驗室資訊管理質量,以及優化系統內數據庫資訊關聯性方面等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基礎數據;數據庫

1ETIMS技術概述

ETIMS是以Oracle數據庫技術爲基礎建設的,應用B/S技術解決規劃,以高校實驗教學管理需要爲基點,基礎數據共享的多模組、進階聯在網絡平臺上同步運轉的軟件S的開發以教學實驗室爲根基,把與實驗教學相關的各種資訊作爲管理實驗室教學執行模式的依據.其最大的功能體現在將各類實驗教學軟件資源整合爲一個對象進行系統化管理環節上[1]S與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管理等領域相關聯,在兩者合作下,實驗教學管理各環節、拓展功能需和系統網絡直接關聯,並互換數據.此外,從延展性的視域出發對ETIMS各功能模組進行規劃,能夠進一步深化開發結果,使其演變成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的共用軟件系統.

2實驗教學資訊管理系統的功能結構

2.1資源管理子系統

資源管理子系統最大的功能體現在對高校實驗教學中軟硬件資源整體管理方面上,例如對實驗項目庫、實驗準備規範庫、儀器庫、藥品庫以及實驗室房間管理等[2].實驗項目庫實質上就是實驗課程包含的全部實驗內容,在數據庫內被統一藏儲,每門實驗課教師擁有對課程中實驗項目內容增減、整改與查詢的職權;實驗準備規範庫管理就是參照實驗項目對實驗準備操作進行逐一指導,對實驗注意事項等進行詳細的闡述;儀器庫、藥品庫與實驗室房間管理就是以數據庫爲依託,在互聯網平臺上對多樣化硬件資源進行集中管理.

2.2實驗教學管理子系統

該子系統實質上就是對實驗教學中不同環節進行資訊管理,其藉助的是遠程教學互動式網絡溝通型平臺.用戶管理以實驗教學開展的視域出發,參照不同角色對用戶資訊進行增減、改動與查詢的管理辦法;實驗教學程序管理是就是在網絡上對數據庫中參與實驗教學環節進行組織管理;實驗項目選課通常需要學生自行對實驗項目課程進行選擇;助教申請的建設是以研究生用戶資訊管理的一個網上申請程序管理模組爲基準;規劃實驗方案管理被應用在學生自行規劃上交實驗方案、教師審批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模組功能體現在開展網絡問卷調查活動封面上,藉助採集資訊的方式達到評價實驗教學質量的目標;網絡課堂的創設爲學生遠程、自主學習實驗內容的多媒體資料;內容管理模組功能體現在對圖片、文字等靜態文字材料科學管理方面上;論壇交流爲師生間資訊交流以及思想互動創建了平臺.

2.3實驗室管理子系統

具體是參照實驗教學工作運轉實況,對實驗室中的各種事務進行資訊管理.具體是藉助儀器、實驗室與會議室3個實驗室資源預約模組,強化高校師生對各項資源利用效率;應用易損儀器賠償功能模組在提升儀器損壞登記管理和資訊統計環節工作質量方面體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工作日誌輔助管理參照實驗準備規則,在錄入每日實驗準備方面的工作狀況方面體現出便捷性與精確性;廢液資訊分析能夠對實驗教學進程中形成的廢液資訊進行整合解析;財務輔助記錄可對經費項目等財務資訊進行全面整理與深度解析.

3ETIMS的邏輯結構

ETIMS系統的開發以實驗教學與管理爲主線,把與實驗教學與管理相關的功能作爲副線,從而達到把各類基礎數據庫銜接在一起,構成網絡系統的目標.這樣教師、實驗室工作人員、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使用者參照自體需要與在該系統中具備的權利,以用戶管理模組設定爲依託,對基礎數據庫的有關資訊進行調度與應用,從而使ETIMS系統的各類功能發揮出來.

3.1實驗課教學

實驗課教學具體是由教師對實驗項目庫進行管理,對實驗教學流程管理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從實驗項目庫內擇選出多樣化實驗項目組建各門實驗課程,將對網絡課堂管理的職責交予各課程教師,學生上交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課程,應用設計實驗方案管理模組開展的實驗課程教學.在實驗課開展初期使用助教申請模組,挑選並明確各實驗課程助教名單.待實驗課結束以後,利用教學評價模組,對實驗課中教師、助教、實驗室工作人員、實驗課內容、軟硬件設備等多方面開展評價分析工作.通常情況下,可以應用內容管理模組將教學單位從教學到管理全程的資訊整體性呈現出來.在論壇交流平臺的輔助下,師生間的資訊交流更能體現出自由性與開放性.

3.2實驗室管理

實驗課管理具體是由高校實驗中心主任對課程基本庫、項目基本庫與實驗用房開展的資訊管理工作;在課程基本庫、項目基本庫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切實保障的基礎上,採用規劃中的教學管理模組;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管理,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狀況進行評價;透過實驗室執行監控模組對實驗室的考勤數據資訊進行採集、統計、管理與解析.

3.3ETIMS的數據庫規劃

數據庫運轉效率與數據庫規劃的質量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科學的對數據庫進行規劃,所發揮的成效要優於對系統服務器硬件配置實施升級對策.參照數據多方向用途、應用標準與安全嚴謹原則等去確定數據整體組織模式與數據表框架.爲了大幅度的強化數據庫應用功能,在對ETIMS的O-racle數據庫規劃過程中通常會遵照以下五項規則:一是禁止將索引建設到小型表上;二是不能出現應用用戶的鍵的行爲;不能透過借用商務規範的途徑去達到強化數據結構完整性的目標,而是需要以數據庫管束理去達成的;四是對前臺應用程序的功能進行限制,使其無法達到直接獲取數據表資訊的目標,具體是在數據庫基礎表和前臺應用程序中間構建視圖;五是不能使客戶長期的對數據資訊進行輸送,而是藉助供應列表的形式使其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維護數據資訊傳導的`快捷性與精確性[3].

3.4實驗預習與考試測評系統

課前預習與考覈始終是實驗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成分.那麼在網絡系統的支撐下,開發帶有實驗預習與測評功能的“預習測評與考試系統”在優化實驗教學與管理質量方面發揮的作用是極爲顯著的.爲了和預習測評與考試系統相關標準相符合,將數據庫細化爲試題庫與考試資訊庫,前者又參照題型劃分爲預習習題庫與試題庫兩種類型,考試資訊庫也可以被細化爲兩種類型,一種爲試題結構表,具體是由題目代碼、類型、難度、題目、答案、分數等要素構成;另一類爲學生考試資訊庫(包括學生資料庫、答題庫、成績庫)

4ETIMS的應用

4.1管理系統的實踐

ETIMS系統在某高校04級的30個班實行了開放,參加學生人數高於1200,被開放的項目爲8個,開放總生時數超過了2.8萬,這是開發的“開放式化學實驗教學網絡管理系統”首次投入應用,也是極爲重要的時期,到14~15年達到了13級學生180個班實行開放[4].多年的實踐已經充分的證明,多功能實驗教學網絡綜合管理系統已經日顯完善化,管理模式穩固性更爲深刻,實驗教學中高校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教學成績,達到了開放模式下與實驗教學相關的各類要素有效管理的目標S系統已被細化爲三次子系統,並在本省高校教研體系中榮獲獎一等獎S系統在高校實驗室教學管理進程中的應用,構建了面向在校生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選課管理與開放實驗活動的目標,使各科目教師在掌握實驗項目開展實況以及學生反饋資訊上體現出時效性.在ETIMS系統的協助下,處理了基於項目的教學進程管理與對外開放服務工作的難題,進而強化了實驗教學進程的規範性,實驗教學執行模式監管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高校實驗教學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4.2ETIMS的應用優勢

一是其模組式管理結構的靈活性處於較高的層次上.當系統具備這一優勢之時,用戶可以參照自體需求,對所需模組自行調用,也可以在維護ETIMS系統功能的情況係數對模組施以增減舉措.二是數據庫高度級聯.具體是藉助相關資訊動態化級聯更新方式達到強化系統結構完整性與嚴謹性的目標,從而該系統能夠將與實驗教學相關的多樣化資訊變化模式反映給科目教師.三是統計查詢功能的高端化[5].具體是指ETIMS系統藉助完善化的資訊結構計劃,協助系統用戶達到快捷搜尋到所需資訊的目標.四是藉助網絡與數據庫等技術,達到優化高校實驗教學程序,強化實驗室開放工作質量的目標

5結束語

ETIMS系統開發宗旨在於提升高校開放實驗教學管理水平,爲國內高校開放實驗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構建了高端的教學管理平臺,使開放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實施的順暢性得到切實的保障,以管理平臺爲依託,爲實驗室開發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在資訊社會中,開放實驗教學管理資訊系統的深度研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這不僅在開放實驗教學自體上體現出來,其將會爲理論與實踐教學、教學改革與管理多方面協調執行奠定基礎,演變成具有更大實用價值的現代教育管理資訊系統.

參考文獻:

〔1〕趙前程.高校實驗教學管理資訊系統的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14(08):110-111.

〔2〕周奕.淺談實驗教學綜合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學週刊,2014(27):8.

〔3〕顧恆,周擴建,高素美,杜娟,楊慶鳳.基於WEB的實驗教學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5(01):84-86.

〔4〕杜露.基於計算機平臺的高校本科專業教學評估資訊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J].電子世界,2014(16):197.

〔5〕李志鵬.基於Web的教學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與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16(24):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