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1.83W
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論文摘要:無邊界職業生涯和大學生就業能力都是當前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然而將二者結合,研究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成果還不多見。無邊界職業生涯不同於傳統職業生涯,它帶來了職業成功標準的變化,並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大學生應着力做好無邊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就業軟實力,並多渠道培育資本,以提高自身就業能力。

論文關鍵詞:無邊界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就業能力;軟實力
  
一、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概念架構
  
無邊界職業生涯是指員工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組織就業的職業生涯,是指超越單個組織邊界的一系列工作機會。無邊界職業生涯是一種多角度的概念,包括甚至超越了多種邊界,而且涉及了實體和、主觀和客觀等多種分析層面。Arthlu"和Rousseau提出了無邊界職業生涯的六種具體內涵,也即是通常意義上的無邊界職業生涯類型。第一,跨越了不同僱主的邊界,像硅谷職業生涯,以及北京中關村那樣的彈性職業;第二,像學者或木匠等職業那樣從現在的僱主之外獲得從業資格的職業;第三,如房地產商那樣受到外部網絡和資訊持續支援的職業;第四,發生於包含等級報告和進階原則的邊界被打破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破格”;第五,由於個人或家庭原因令其放棄現有職業機會的職業,強調了對“職業與個人”或“組織與家庭”之間邊界的跨越;第六,基於從業者自身的理解,其可能認定一個無邊界的未來而不去理會組織的約束。所有這些類型中一個共同的因素是獨立於而非依賴組織的職業生涯安排。
  
二、無邊界職業生涯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
  
(一)職業生涯成功標準的個性化
與無邊界職業生涯轉變相一致的是員工對個人職業生涯成功標準認識的變化。傳統職業生涯成功的標準主要是作爲職業生涯結果的薪酬增長、職位晉升,以及外在的社會評價因素,如社會稱許等。無邊界職業生涯的成功標準則發生了方向性變化:從看重結果轉變爲看重過程;從看重外在評價標準轉變爲個人內在感受標準,如工作是否與興趣一致、工作與家庭的平衡等。無邊界職業生涯在多個組織中演繹着知識生成的循環模式,個體透過權衡自己將運用的知識、技能專長,或者說以自身的職業經驗和知識基礎爲背景來調節在組織間的流動,確立自己對組織的貢獻。與傳統職業生涯相比,無邊界職業生涯更爲重視個人心理感受的職業成功,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雙重滿意感,呈現出個性化。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要素的多元化
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透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傳統職業生涯時代,員工大多在一個單位工作終生,基本沒有職業變動,員工只要掌握一項專業技能即可實現就業需求,掌握了專業技能就等同於具備了就業能力,專業技能構成了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要要素,高校也異常重視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隨着資訊技術和知識的來臨,職業變動較之以往越來越頻繁,大學生單純掌握專業技能已不足以實現就業理想。
職業生涯的無邊界促使了職業成功標準的變化,也增加了職業成功的難度。員工要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就要增強自身的`可僱傭性,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對大學生而言,就業能力不僅僅是指學生獲得暫時性的工作,而是指學生在畢業時具有獲得持續工作職位的能力。英國就業能力研究權威Yorke和Knight認爲,僱主視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水平爲聘用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在某些狀況下,學科知識甚至不是很重要。學生具有超越學科邊界的知識通常被認爲是聘用高校畢業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