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手機支付方式移動網絡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9W

一、目前手機支付主要採用的技術方案

手機支付方式移動網絡論文

1RFSIM卡

RFSIM卡是一種雙面智能卡(RFID卡和SIM卡)。是目前中國移動採用的支付方式,這種支付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更換的成本比較低,只需要將SIM卡更換爲RFSIM卡,就可以在相應的POS機上進行消費。這種卡採用的是RFID技術,可實現中近距離無限通信,它透過更換手機SIM卡就可以實現通信,使用的頻率是2.4G,通信距離可以在10-500cm之間進行自動調整,單項支援100M。RFID技術在同學領域中的應用和開發尚處在初級階段。但RFID作爲一種新的識別技術,其“標記”功能已備受通信業者的注意。以NTTDoCoMo、SKT、諾基亞爲首的一些通信業者都在考慮如何將RFID技術與傳統的通信系統相融合,並且已取得了一些進展。RFID技術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因應用不同其組成會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由電子標籤、閱讀器和數據交換與管理系統3大部分組成。RFID技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將準備發送的資訊先進行編碼後,再將編碼後的資訊加載到某一頻率的載波信號上透過閱讀器的天線向外發送。當電子標籤進入到閱讀器工作的有效區域並接收到信號後,有置於標籤內的芯片點了對該信號進行調製、解碼、解密等工作,然後在對資訊中包含的請求、密碼、權限等相關資訊進行判斷。如果爲讀命令,則控制邏輯電路從存儲系統中讀取需要的相關資訊,並經過加密、編碼、調製後透過標籤內的天線發送給閱讀器,閱讀器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在進行解調、解碼、解密,然後在傳送到中央資訊系統進行處理;如果爲修改資訊的寫命令,則除了上述工程外,相關的控制邏輯還會透過引起內部電荷泵提升工作電壓的方式來擦鞋EEPROM中的內容,但當判斷出對應的密碼和權限不符時,賊會返回錯誤提示資訊。RFID與電信業的融合並非僅是簡單的技術問題,其實質還在於資訊產業與傳統產業如何透過技術的發展相互結合、共同促進。因此,電信運營商與傳統行業領導者在融合過程中的角色分工就顯得尤爲重要。如何把傳統產業的資訊化需求與電信業的發展以及消費者的需求更好地相結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RFID產業的發展前景。

2NFC卡

NFC卡適用於近距離無線通信,採用的是雙向的識別和連接,工作距離在20cm內。目前主要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以及銀聯採用這種手機支付的方式。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是在非接觸式識別(RFID)和互聯技術基層上發展起來的技術標準,它填補了連接領域的空白。該項技術是由索尼公司和飛利浦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的。該項技術使得在移動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PC和智能空間工具之間進行短距離無線通信成爲了現實。而且NFC提供了一種能讓消費者更直觀的檢視相關交易資訊、訪問內容與服務的簡單、觸控式的解決方案。在SIM卡上集成NFC芯片,手機就能夠實現小額支付和讀取其它相應NFC設備或者標籤上的資訊,而且NFC可以達到簡化整個認證與識別的過程,可以使得各個電子設備之間的相互訪問更加的直接、安全和清楚。

3SIMpass卡

SIMpass是一種雙介面卡,這種卡是握奇數據基於SIM卡的全新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是基於握奇成熟的雙介面智能卡技術推出的新技術。這種卡可以實現各種非接觸移動應用。SIMpass卡具有接觸和非接觸兩個通訊介面。非接觸介面的主要功能是支援非接觸移動支付、電子存摺、PBOC借記/貸記以及其他各種非電信應用。接觸介面的主要功能是實現電信應用,完成手機卡的'正常功能。SIMpass還可以採用STK、SMS等方式,透過接觸介面進行非現場的非電信應用,例如空中圈存等。握奇公司還開發出與SIMpass相匹配的MePay平臺系統,作爲移動支付的後臺,可以有效地把移動運營商、銀行、商戶以及終端用戶聯結起來,形成完整的移動支付體系。SIMpass所具有的優勢是由於其透過SIM卡實現各種移動應用,成本低廉且部署方便。

二、手機支付業務商業模式

國外是手機支付業務主要有四種商業模式。第一種是以運營商爲主體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透過運營商推動整個手機支付產業鏈的發展。移動運營商以用戶的手機話費帳戶或專門的小額帳戶爲手機支付帳戶,用戶所發生的手機支付交易費用全部從用戶的帳戶中扣減,移動運營商完全享有手機支付業務帶來的收益。這種模式的典型例子是日本移動運營商NTTDoCoMo推廣的i-modeFelica手機電子錢包服務。用戶事先將手機充值,之後就可以進行消費。手機錢包採用了索尼公司的IC芯片技術,用於存儲個人確認資訊、銀行賬號等數據,透過讀卡器讀取裝有IC芯片的移動終端,完成諸如購買車票等一切支付行爲。用戶使用電子錢包進行交易時費用直接從用戶的電子帳戶中扣除,整個支付過程無需金融機構參與。第二種是以銀行爲主體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中,運營商只爲銀行提供通信通道,銀行自建計費與認證系統,爲用戶提供手機支付業務。該模式是由銀行主導,銀行負責運營與手機銀行相關的各類活動,該業務有基於用戶身份鑑別模件卡(SIM卡)和SIM卡工具包(STK卡)兩種方式,基於SIM卡的手機銀行,即銀行按照客戶透過手機發送的短信指令,爲客戶辦理查詢、轉賬、匯款、捐款、消費、繳費等業務的一種新型金融服務方式;基於STK卡的手機銀行業務,銀行需要用戶將手機SIM卡換爲STK卡,用戶在於機上可以商接登入所在銀行的帳戶,進行手機支付交易。

該模式產生的費用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數據流量費用,由移動運營商收取;二是帳戶業務費用,由銀行收取;三是支付業務服務費用,由銀行、運營商、支付商分成。該模式下,運營商的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主要是提供通信通道,由此,這種模式適合大部分運營商。但該模式要獲得成功,首先需要銀行能重視手機支付業務。第三種是以第三方爲主體的商業模式。該模式中該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簡稱支付商是獨立於銀行和移動運營商之外的經濟實體,支付商透過銀行、移動運營商、商戶協商合作,爲用戶提供手機支付業務,並自己拓展用戶和商戶。該模式最成功的案例足瑞典的PayBox公司在歐洲推出的手機支付系統。在這種模式下,銀行和運營商在整個產業鏈中的控制能力都很有限,主要責任和收益都在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因此,與第二種以銀行爲主的商業模式一樣,這種商業模式也普遍適用各類運營商。第四種是銀行與運營商合作的商業模式。銀行與運營商合作的商業模式最爲普遍。銀行和移動運營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移動支付技術安全和信用管理領域強強聯手,共同掘金手機支付市場。該模式是一種較爲理想的手機支付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移動運營商和銀行的優勢能互補,有利用整個手機支付產業鏈的發展。其典型例子是東歐的捷克斯洛伐克Expandia銀行與移動通信運營商Radiomobile公司在布拉格地區聯合推出的、由德國捷德公司提供的SIM卡技術及安全系統。我國目前的手機支付業務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中國移動手機支付業務商業模式。這種模式中中國移動與國內髮卡機構中國銀聯成立了合資公司——聯動優勢,負責中國移動手機支付業務的運營,包括商戶的拓展和管理、與銀行之間建立通道實現金融交易的功能,併成爲用戶、商戶和銀行三者的樞紐,負責整個業務的推廣和宣傳等。銀行、商戶都是透過支付平臺與用戶發生交易,從而中國移動透過聯動優勢間接控制了整個產業鏈。這種模式類似運營商與銀行合作的模式,但,但這裏中國移動與銀聯合作而非銀行,目的是透過銀聯與銀行之間的緊密關係,問接與銀行建立合作關係。第二種是中國聯通手機支付業務商業模式。

中國聯通自建的機支付管埋平臺在整個支付的業務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手機支付的、業務樞紐,所有的專業支付商自建支付平臺接入聯通手機支付管理平臺。所有的手機支付發起(無論是用戶主動還是支付商主動),均要透過聯通手機支付管理平臺能建立。聯通透過對支付商和商戶的統一管,實現了對手機支付通道的控制,但並不介入用戶、支付商和銀行之間涉及到金融支付的功能部分,保證了用戶銀行資訊的安全。這種模式是支付商自主建設平臺並接入銀行,同一家銀行可以同時接人多個支付商平臺;支付商自主發展商戶;聯通手機支付管理平臺透過對商戶資訊備案和商戶統一代碼管理,實現對商戶的間接控制,進而對手機支付涉及的商晶進行控制,實現了商戶和商品的靈活管胖,同時發揮了支付商和商戶推廣業務的豐動性。用戶可以透過短信、WAP、WEB方式接人手機支付管理平臺使用聯通手機支付業務。銀行支付商系統相連,負責用戶銀行卡的綁定和用戶扣費的完成。

三、我國手機支付在電子商務中應用還存在的問題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我國手機支付在電子商務中將會有着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在目前手機支付任然存在着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安全問題。具體表現有:由於手機丟失,被他人惡意使用。手機具備支付功能以後,裏面包含有各種重要資訊。一旦出現丟失或被盜,就有可能被他人冒用,給用戶造成極大的損失;用戶對業務瞭解不足,造成欺詐性交易的出現;由於資訊丟失,造成交易失敗;由於數據透過無線傳輸,對其安全性有疑慮。手機被病毒感染,造成用戶資訊泄露。第二,消費者固有的消費習慣需要改變。我國手機支付產業尚處於市場培育和推廣階段,消費者“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消費觀念根深蒂固。這種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和固有的支付方式,是我國手機支付業務成長過程中必須逾越的一道“門檻”。第三,現有的支付操作模式過於繁瑣。用戶使用手機支付多是採用短信和無線接入等遠程控制支付的方式。這種支付方式不需要在手機中增加特殊的軟件,用戶只需在繳納費用時,採用短信和無線接入的方式連接手機支付平臺,支付平臺就會從用戶事先在運營服務商處開設的虛擬帳戶中扣除一定金額,或通知銀行在和手機號碼綁定的用戶銀行帳戶上扣除一定金額,或在其手機預存的話費中扣除。第四,是手續費的收取問題。現有手機支付業務手續費的收取在各方的金額都不相同。就目前的手機支付業務來說,過於單一的支付種類本來就沒多少用戶,再加上相對過高的手續費就使這項業務更難推廣了。

TAGS:論文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