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審計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5.13K

審計行業是市場經濟的監督人,隨着我國經濟的巨大騰飛,市場對審計行業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如何提升現有的審計人才基礎教育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與本科相對完善成熟的教學相比,高職層次審計學的教學方法仍舊處於摸索和調整當中。爲針對高職學生本身的特點,其實踐能力強,理論知識薄弱的特徵,本文特研究的是適應本課程的案例教學方法。

高職審計學案例教學模式的應用論文

一、高職審計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不健全

由於高職學生本身的的特點,其教學核心應主要培養其審計案例實踐分析能力。目前比較常見的審計教學方法仍舊以黑板+口述填鴨式方法爲主,這種方法實際上是與審計實務的操作相違背的,將理論和實踐完全分割,不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不利於學生審計相關知識的掌握。所以。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急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本身不適用於高職學生的特點也無法適應日益增長的經濟需要。審計教學方法應該逐步從平面式填鴨式教學到立體式教學過渡。在課堂上加大學生自主思考的力度,採用案例式研究方法爲主線,給學生一定量的審計學實際操作案例。迫使學生透過小組討論,自主搜尋資料等模式學習審計基本操作理論,增強教學效果。

(二)缺乏實際審計經驗的師資

當前,高職審計教師存在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實際審計實際操作經驗/動手能力欠佳,據統計有審計師或者註冊會計師資格的“雙師”教師在我國高校中人數不超過3%,況且專職教師授課可是大部分在18節以上,更有甚者達到了28節,審計教師忙於上課,也無暇顧及審計實際經驗的提升以及教學效果的改進。況且,很多教師都是直接從高校畢業,從學理論到教理論的轉變,並沒有實際審計經驗的傳授,很容易造成紙上談兵的不良教學效果,更有甚者講課堂變的枯燥無味,學生在學完次門課程之後並不能夠達到很好的學以致用的效果。事實上,當前審計學科雙師資格的鑑定並沒有完整的體系。很多所謂的雙師只是參與了爲期一個月甚至幾天的短期培訓,本身並沒有達到雙師的層次,或者只是透過了相關的理論知識考試。

(三)教學資料不完善

我國審計學科專業設定時間短,所包含理論全部照搬於西方國家,沒有自身完整的審計理論實務體系,表述基本上是由外文直接翻譯而來,晦澀難懂,很難領會,理解性和通暢性較弱。同時我國的高職審計教材魚目混雜,參差不齊,大多是根據全國註冊會計考試或者本科教材直接刪減而來,不具備專科層次學生教學的針對性,審計理論知識所佔篇幅過多,實際操作部分較少,職業應用層次沒有與理論知識相結合。

二、審計案例法

審計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以模擬實際審計業務對審計原理與實務深度瞭解的一個過程。課堂上,教師在已經教授完學生基本的審計理論的.基礎下,針對其原理內容,以案例探討的形式,將理論與實際案例串聯起來。在這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大大增強了其課堂參與互動性。教學案例法是一個具體的系統規劃過程,包含課堂前教學目標的確定,合適審計案例的選取,課堂討論任務的佈置,學生參與過程的推進,學生代表總結髮言,教師最終點評等環節。

(一)制定審計教學計劃

審計教學計劃的制定是審計案例教學法的開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審計教師需要在課程開始之前提前將總計劃公佈,計劃必須簡單地概括案例的主要內容,主要目的,其安排時間,其總個數。並且由於每個案例的特殊性,針對不同審計案例的具體內容也應該有所涉及,包括到案例主題,案例出處,具體案例實施時間,具體操作步驟以及其可能存在的問題。

(二)選取合理審計案例

教學案例質量的高低對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在明確審計目標制定計劃後,接下來得到工作就是具體案例的選取了。審計案例的選取必須具備實踐性,典型性,啓發性。這三個特性缺一不可。實踐性指的是案例的選取是有實踐意義,易於實踐的,不具備實踐性的案例不利於學生課堂上的實際操作。典型性指的是案例具有典型意義,能夠體現本期審計的基本原理,便於學生透過案例對審計原理的理解。啓發性指的是案例必須能夠啓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越具有啓發性的案例,教學效果越好。案例的選取可以透過會計事務所的實際審計案例也可以來自於審計實踐自編教材。如果教師個人力量有限的,可以整合資源庫,進行審計案例資源的共享。

(三)學生自主深入分析

在正式課堂學習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引入審計任務案例隨後對學生的討論過程予以引導。這個過程是整個案例教學法的中心環節,應遵循學生爲主體,教師爲輔助的研究式原則,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對案例進行深度討論。透過深入探討,最終將達到集思廣益,以長補短,統一結論的目的。學生在參與討論的同時能夠很好鍛鍊其邏輯思維表達能力,同時將書本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來。案例法講教學主體從教師轉移成了學生很好的加強了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習興趣以免陷入死氣沉沉的教學死循環。

(四)教師課堂點評

學生完成討論後,派代表表達每組觀點,隨後教師將針對每組代表的言論以及課堂討論的情況做出點評,對此次討論做的好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都要表達清楚,對各組問題分析結論是否透徹進行剖析做出評價,最後公佈正確案例分析答案。總結點評過程能使學生全面的,完善的,立體的瞭解到審計案例分析的重點,使從感性的初步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深刻剖析,從而對本次審計案例有深度掌握。

三、案例教學法的建議

針對現在審計教學現狀的特點,案例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實施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提升:

(一)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審計案例課程比例

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在課程中提升案例教學的比例,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互動性。但是教學初期仍舊以理論教學爲主,審計案例的操作應該在學生掌握審計基本原理基礎之上的。教學中期佈置簡單易於操作的審計案例,增強學生自信,提高學習主動性,在學生掌握到簡單的審計案例操作方法後,逐步增加案例的難度,甚至故意設定陷阱,使得問題變的有挑戰性,提高學生探索意識和好奇心。

(二)提高教師課堂組織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有着較強的組織能力,良好的組織能力能夠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習的氛圍,起着很好的教學組織作用。作爲組織者的審計教師,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應該對案例非常熟悉,能夠處理課堂討論中可能發生的特殊情況,有辦法去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和掌握優秀的局面把控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本身組織能力的提升。。

(三)加強教師培訓力度,提高審計業務知識水平

面對如今審計教師經驗匱乏的現象,應該制定合理的計劃使其業務水平得以提升。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開展社會實踐,開闊視野,提高業務處理能力。比如在會計事務所實習,利用平臺掌握實際審計案例可能遇見的問題,深入瞭解審計人員的工作。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與各大審計部門的聯繫,關注審計行業的前沿動態,向經驗人士學習。

(四)選取質量優的審計案例,豐富其案例資源案例庫

審計案例的選取應該更加豐富,擴寬其案例來源,甚至加強加強審計教師的聯繫,建立其案例庫。甚至可以藉助社會上力量,邀請會計事務所負責人、優秀企業家加入案例庫的編寫整理工作,藉助他們的力量,將社會上所常見的典型的案例編寫成冊,同時積極聽取他們對現有案例庫的意見和建議,以達到完善案例庫的目的。

四、結語

審計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適用於高職人才的培養,能夠提升其實踐以及分析能力。由於審計本身課程的理論性和實用性,也決定着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是必要的。當然隨着研究過程的深入,將來審計案例教學體系的問題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以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