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化傳承律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9W

由於思想政治教育發生過程中除了基本矛盾之外還存在許多其他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發生過程中諸要素之間除了基本的本質聯繫之外還存在其他的本質聯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發生過程中也就存在着反映其他矛盾和其他本質聯繫的某一方面、某一層次、某一環節的具體規律。這些具體規律雖然不能直接主導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基本趨勢,卻是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基本規律的具體表現。揭示這些具體規律,對於我們細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基本規律的認識、多方位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傳承律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1.經濟決定律

經濟決定律,是指生產力的因素、經濟的因素最終決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進程。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和生產方式制約着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1(]P82)恩格斯在致約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1](P695)這一基本原理同樣也適用於對思想政治教育發生過程的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要素中,生產力要素、經濟要素不僅決定着生產關係、社會關係等客觀要素的形成,而且也從根本上決定着社會意識、個體意識等主觀要素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一定階級經濟利益的實現決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發展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在於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中,最終爲經濟基礎服務。同時生產力的發展透過影響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變化,間接地產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產生。階級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式產生,正是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發展給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領域帶來的必然結果。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各種偶然要素也都是在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產生的,對經濟要素的補充和反映。恩格斯在致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精闢地闡明瞭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關係。他指出:“我們所研究的領域越是遠離經濟,越是接近於純粹抽象的意識形態,我們就越是發現它在自己的發展中表現爲偶然現象,它的曲線就越是曲折。如果您劃出曲線中的中軸線,您就會發現,所考察的時期越長,所考察的範圍越廣,這個軸線就越同經濟發展的軸線接近於平行。”[1(]P733)在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過程中,雖然其何時發生、何地發生、以什麼形式發生等都是偶然的,但從歷史發展的長遠趨勢來看,這些偶然要素最終都要受到經濟的制約。作爲上層建築領域裏的一種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最終根源於物質生產實踐的發展需求,最終爲一定階級的經濟利益服務,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深層根源。

2.政治催化律

政治催化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過程中,政治因素起到了催化作用。政治是人類實踐活動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思想政治教育雖然萌芽於原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孕育期,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歷史大事件,卻是政治生活和階級的出現。政治上層建築一旦形成,就成爲一種現實的、獨立的力量影響思想上層建築。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伴隨着階級的政治實踐一同產生和發展的。一定的政治集團特別是階級爲了實現其自身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總是對各種政治關係進行着思想調控,以達成政治共識,統一政治行爲,同時向社會成員灌輸一定政治集團和階級的意識形態,生產和再生產其所期望的政治關係和政治秩序。而統治階級爲了維護其政治統治和經濟統治,更加重視對被統治階級及社會成員的思想統治,自覺、主動地進行意識形態的調控,採取各種手段和方法來傳播、灌輸本階級的意識形態,抑制、消除有害於本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總之,階級的政治活動特別是統治階級對社會成員所施加的意識形態影響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催化劑。政治活動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催化作用表現在:政治活動直接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一定的階級或政治集團;政治活動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本質的規定性——階級性和政治性;政治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從原始社會自發的萌芽形態轉變由一定階級或政治集團實施的,爲實現某種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正式形態;政治活動鑄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政治意識形態;等等。總之,政治活動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髮揮着全面的、根本的、本質的推動作用。

3.文化傳承律

文化傳承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過程中,文化價值觀的傳承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深層依據。所有文化都是習得的而不是生物學遺傳的,著名的人類學家拉爾夫林頓把這稱之爲人的“社會遺傳”或“濡化”(enculture)。[5(]P42)文化傳承是人類文明發展和人類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成果需要透過世代相傳,才能實現文明的歷史繼承和歷史創造,使人類文明的火種照亮人類自身前進的道路。在文化的傳承中,反映一定社會羣體、集團特別是一定階級和國家根本利益和深層文化追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核心內容,這些核心的文化價值觀滲透在一定的思想文化、道德文化、政治文化中,成爲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內核。如果在文化的代際相傳中,缺失了這一核心的內容,就抽掉了文化的靈魂和精髓。正如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一樣,如果沒有抓住自強不息、團結奮鬥、互助友愛等這些反映中華民族精神核心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準則,不能使這些核心價值觀得以發揚光大,就不能使中華文化的靈魂和精髓薪火相傳。正是中華民族悠久的道德文明和德育傳統,使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得以世代相傳,內化在中國人的深層文化心理結構之中。而在人類發明的各種儲存和延續文化傳統的手段中,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傳遞人類文化價值觀的重要方式之一。知識技能的教育可以使人類的物質文明得以延傳,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可以使人類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反映社會發展方向的社會意識形態得以延傳。在國家和統治階級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實踐活動中,不僅實現了一定文化的社會化和代際傳遞,而且也使主導意識形態得到了傳播和確立,充分地彰顯了思想政治教育之於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思想政治教育透過向下一代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使一定文化的核心、靈魂和精髓傳之於後世,從而也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所擔負的文化使命。

4.要素充足律

要素充足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過程中,各種要素必須齊全、充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雖然是一個歷史事實,但卻是各種主客觀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客觀條件。其中包括一定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社會組織形式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既是生產力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生產力的發展孕育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爲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準備了物質前提和基礎。生產關係的發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化,創造了專門從事精神生產的社會羣體,從而爲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提供了雛形。進入階級社會,階級作爲一種重要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政治集團,爲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社會力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主觀條件。這些主觀條件包括社會意識的發展水平,個體意識的自覺程度等。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是一種社會自我意識,也即社會主體對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自我體察和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自主認識。而這種社會自我意識,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自發到自覺、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階段,最終才推動着思想政治教育意識的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同時也受到個體自我意識的制約。沒有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就沒有個體對自我主觀世界進行改造的自覺,自然也不會產生接受這種自我改造的主動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不會在個體身上現實地產生。當然,還存在着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具體時機、情勢等,它們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過程中。只有歷史的發展爲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創造了充分、足夠的主客觀條件,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發生。

5.主體主導律

主體主導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過程中,主體始終發揮着主導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爲主體的一種社會實踐,是人類主體性的表徵和外化,確證着主體的本質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者、發起者和實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必須有主體的依託和推動。沒有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沒有人類主體能力的形成,就不可能有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產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無從產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主體意識,主導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主體能力,主導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生成。[6]在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要素中,主體始終處於積極的、主動的、主導的地位,扮演着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用於思想政治教育客體,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有效展開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主導性要素和關鍵步驟。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真正具備了相應的主體素質,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成爲人類本質力量的反映,也才能發起、實施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而主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發展的全過程。

6.客體主動律

客體主動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過程中,客體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主動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雖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用和塑造的對象,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發生過程中,其作用卻不可小視。如果沒有客體的主動性,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產生。客體對自我思想政治品德現狀的認知、判斷和進行自我改造的動機、情感等心理要素,對於客體是否能成爲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對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夠在個體身上具體地發生都具有根本意義。如果客體完全缺乏對自我思想政治品德現狀的自覺體認和提升動機,如果客體的接受能力還沒有發展到能夠承載和消化一定思想政治教育資訊的程度,那麼就很可能使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失去現實的對象,成爲毫無意義的單邊操作,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成爲一種外在的、自爲的存在。只有客體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意識和主體能力,具備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才能真正成爲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客體,也才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

7.介體聯結律

介體聯結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過程中,介體發揮着聯結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媒介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載體等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橋樑和紐帶。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離不開一定的中介,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藉以產生的渠道和途徑。如果沒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資訊,沒有一定的傳播思想政治教育資訊的渠道,那麼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就成爲相互割裂、互不相干的實體,就失去了彼此作爲主體和客體的意義,更加不可能產生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只有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中,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發生。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係形成的要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介體的形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介體聯結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同時也是維繫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賴以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命脈。

8.交互作用律

交互作用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發生過程中,各種因素之間存在着相互制約、相互推動、相互交織的複雜作用機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是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這“整個偉大的發展過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進行的”。[1(]P705)恩格斯指出:“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這一斗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階級鬥爭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勝利了的階級在獲勝之後確立的憲法等等,各種法的形式以及所有這些實際鬥爭在參加者頭腦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以及它們向教義體系的進一步發展。這裏表現出這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而在這種相互作用中歸根到底是經濟運動作爲必然的東西透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向前發展。”[1](P696)恩格斯這一論述科學闡明瞭歷史唯物主義關於歷史發展動力的理論,對於我們辯證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從宏觀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固然歸根到底受到生產力、生產關係等這些經濟因素的決定性的、必然性的影響,但上層建築領域裏的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更加直接和明顯。政治上層建築的發展直接推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思想上層建築的發展直接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需求。而在這兩者之間又存在着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複雜機制,政治的因素和思想的因素相結合,導致了思想政治關係的形成,又進一步促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同時,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各種中觀要素中,也存在着這種交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存在着雙向互動的關係,思想政治教育的介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及客體之間也存在着互相聯結、互相溝通、互相作用的複雜關係。從微觀上看,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過程中都構成一個“意志”,一個“力的平行四邊形”,但“因爲任何一個人的意志和願望都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後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1](P69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是不以某一個具體的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但是它又把每個人的意志都包含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合力裏面。正是因爲這些林林總總的因素之間存在着極爲複雜的交互作用,因此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不可判定性、不可預測性以及相當的複雜性。但這並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毫無規律可言,完全受到自然任意的支配。事物的必然性往往透過這些偶然性爲自己開闢道路,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客觀必然性也正是透過這些偶然因素的交互作用爲自己開闢道路的。因此,我們在科學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客觀必然性同時,也要注意到這些偶然因素的交互作用,以避免走向獨斷論和形而上學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