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聯繫哲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9W

和諧哲學是個新名詞,和諧哲學是指用於分析、解釋、指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的理論體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聯繫哲學論文,歡迎來參考!

聯繫哲學論文

一、本土資源的內涵及其形式

1.地方自然景觀。

自然景觀包括自然風景和城市景觀兩個大的方面。既包括地方的山川大河、花草樹木、地質構造、天氣情況等自然因素,也包括城市公共場所、道路建築等因素。這些因素構成我們生活、學習的最低層的、最爲物質化的形式。

2.社會歷史傳統。

社會歷史傳統包括社會傳統和歷史傳統兩個方面。社會傳統是指該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較爲獨特的社會現象,歷史傳統則包括該地區的全部歷史文化資源。這些因素構成我們生活、學習的第二個層次,介於主觀和客觀之間的資源形式。

3.精神文化資源。

包括歷史上的和當代的精神文化。歷史上的精神文化包括當地一些歷史文化名人的思想,當代精神文化主要指城市的精神風貌、內在的精神品質等。這三種形式實際上是相互聯繫的。比如一種資源,它既可以是自然景觀,同時又傳承了獨特的社會歷史的因素,這樣的話,這種自然資源同時也就可以被看做一種精神文化資源了。就安慶市來說,它是禪宗的發源地,位於安慶市嶽西縣的司空山就是禪宗二祖、三祖參禪修行的地方,這個山作爲自然景觀,同時又有社會歷史的因素,同時我們從中還可以提煉出精神層面的東西。

二、運用鄉土資源開展哲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1.鄉土資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哲學課堂學習的興趣。

哲學是對世界以及人的存在的終極問題的追問,哲學所探討的內容即便對於大學生來說也是陌生的。如何讓“玄之又玄”的哲學理論變得易於接受,如何讓那些震鑠古今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對同學們來說顯得有親切感,這些問題對於一個有效哲學課堂來說都是必須要思考的。明就曾對他的學生說:“你們拿一個聖人去與人講學,人見聖人來了,都怕得走了,如何講得行。”(《傳習錄下》,《明全集》,第116頁)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利用鄉土資源,因爲鄉土資源是學生生活和學習於其中的東西,恰當地利用它,無疑會很快消除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隔閡心理。

2.本土資源是培養學生學哲學、用哲學的舞臺。

馬克思主義認爲知識來源於實踐,並且必須要回到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深化。中國儒家思想也說“極高明而道中庸”,強調透過“格物致知”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說,哲學不是一門純粹理論性的課程,不單單是從概念到概念的推演,而哲學課程也同樣不應該是對哲學家和哲學派別理論思想的簡單介紹,哲學應該成爲學生自覺掌握的一門武器,可以用來對付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哲學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考察、社會調查和參觀訪問,讓學生透過自主蒐集、觀察、分析鄉土資源,從中自己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將所學哲學理論進行創造性的運用。

3.哲學課程可以藉助本土資源實現學生情感和價值觀層面的提升。

哲學在古希臘那裏是“愛智慧”的意思,後來逐漸演化成對“真理”的熱愛,最終形成西方對科學這樣“客觀知識”的熱衷。其實,哲學不僅僅是追求所謂“客觀知識”,哲學當中也包含了個體對生命存在的各種感悟以及人對世界的態度等內容。所以,哲學教學在傳授“知識”之外,更應該藉助哲學課堂提升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而本土資源在這方面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有用的資養。比如,陳獨秀是安慶近現代史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是書齋中的構思,而是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的,透過對他思想的瞭解,可以幫助學生在瞭解中國近現代哲學發展的同時,實現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提升,讓他們樹立“以天下爲己任”的情懷。

三、哲學課堂中運用本土資源的幾種方式

1.運用本土資源,創設課堂情境。

哲學類課堂相對較爲抽象和枯燥,情境教學法無疑能夠有效變抽象爲具體、化枯燥爲生動。有研究者指出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情感教學對學生情意態度的影響特點恰恰就在於充分發揮了教學內容本身的情感教育價值潛能。”孔子本人其實就是以爲創設情境進行教學的“大師”,他會在陽光明媚的春天帶學生走到大自然中去,所謂“暮春時節,春服既成,冠者六七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這便是孔子巧設情境,行不言之教,讓學生在遊學、嬉戲之中感受自然的生機和美感,進而體驗儒家的“仁義”等核心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效運用本土資源,對於課堂情境的創設無疑大有裨益。比如說在《中國哲學史》課程開始時先給同學們介紹桐城派的整體情況以及他們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透過對本土思想流派和思想家的介紹,拉近學生和中國古代思想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並進而關注課程內容。

2.用鄉土資源,建立實習基地。

很多人把哲學僅僅視作一門純理論、純思辨的學問,所以容易忽視對此相關的課程的實習基地的建設。事實上,離開單調的大學講堂,在選定好的'、有針對性的實習基地中的實踐教學更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哲學類課程內容的理解,促進其將理論運用到現實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提升。首先,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實踐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哲學基本思想概念的理解。比如,在講授中國哲學史中佛教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把學生帶到司空山,讓學生在那樣一種幽僻純美的自然當中感受佛教“即物離物”、“即相離相”的思想形態,進而理解這些佛教禪修者們脫離世俗、靜修心性的追求。其次,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實踐教學,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提升。比如,桐城有個有名的“六尺巷”,說的是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故事。“六尺巷”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裏“和”的理念的生動體現。這樣的本土資源是對中國古人的心靈境界與“和諧禮讓”精神的生動體現,在這樣的實踐教學中,學生就更能夠把握古人的思想和行爲處事的方式,促進其情感和價值觀的提升。

3.用本土資源,編著配套鄉土讀本。

教材是一種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就哲學類教材而言,其中介紹的哲學家大多是在哲學史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並且重點在思想和概念的分析上。因爲前者,學生無法瞭解一個思想家的思想的影響,從而也就不能很好地瞭解這個思想的全貌;因爲後者,學生便不能接觸到哲學“言傳身教”、“以心傳心”等方面的特質,完成成爲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所以,整合本土資源,編著本土特色的鄉土讀本,無疑是提高哲學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有研究者認爲鄉土教材有“文化激活”的功能,“文化激活是文化內化及表達的前提,從而也是鄉土教材文化功能機制的起動與感受裝置”。

四、結語

本土資源是課程資源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教材資源的一個重要補充。就哲學類課程來說,本土資源的合理使用,除了能夠促進學生對哲學概念和哲學思想的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認同感和文化認同感,可以讓哲學走近他們的心裏,讓枯燥的理論變成生活和工作的活潑潑的智慧之源。

TAGS: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