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

學問君 人氣:1.82W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衆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衆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現狀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淺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

 【摘要】新時代文化藝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產業成爲各國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傳統工藝美術是我國重要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對當代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源自社會,並服務社會是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平面設計共同的目的,民族的纔是世界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創新與發展是出路。平面設計師只有立足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審美情趣,深刻植入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創造出屹立於世界的中國風,使得中國的平面設計更好地走向世界。

【關鍵詞】民族;傳統工藝美術;現代平面設計;創新發展

1、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概述與現狀

中國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逐漸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工藝文化,傳統工藝美術作爲其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細流,在社會發展沿革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四大文明古國”是在中國流行的對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概稱,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隨着時代的發展變遷,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也在朝代的更替中有了更廣闊更深遠地發展與延伸,更加驗證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從其廣度和深度上來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都被勤勞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澆灌着、成長着。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我國曆朝歷代存在着多種藝術形式,早在商朝的灰陶、黑陶、紅陶、彩陶、白陶以及帶釉的硬陶,陶器上的紋飾、符號與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和青銅器有着密切的關係,此時的陶器已不侷限於盛物器皿,在其應用上分爲日用品類、建築類、殉葬類、祭祀禮器類等。到了隋朝白瓷也有很好的發展,在裝飾手法上也有了創新,如在器物上另外增添泥片貼花就是很好的例子。從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銅器、戰國及秦漢的漆器、漢代的畫像磚、魏晉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觀、明代的傢俱等,歌舞、器樂、漆畫、泥塑,蠟染,皮影、繪畫、剪紙、木雕等,都是組成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並形成了具有自己特有的藝術特色及民族特徵的文化。而其中的造型、圖案、色彩,都帶有原創元素,對現代平面設計具有極高的借鑑性。

(1)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應用剪紙藝術、皮影藝術、年畫藝術,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傳承的文明,而且這也是平面設計未來在中國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衆所周知,剪紙藝術、年畫藝術、皮影藝術都是一種二維的平面表達藝術形式,應用在生產生活的衆多領域,應用方式也極爲靈活,是生命力較強的藝術形式,這一傳統藝術元素直接推動了後來中國flash動畫的發展。

(2)寶雞鳳翔的泥塑藝術、江西景德鎮的陶瓷藝術,不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代表元素之一,不僅有較高的審美觀賞價值,更有較高的實用性。我國的國粹中的陶瓷藝術,我國精湛的制瓷技術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青瓷和白瓷通體無暇的作品中,在現代包裝設計中不但表現在將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紋巧妙地運用到外包裝上,還運用到生活用品及工藝品的設計上,彰顯了這種“迴歸情結”。這種迴歸情結呼喚了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風格,不只是針對了本地那些土生土長的土著居民,同時也是對外來文化衝擊的迴應。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迴歸不是對“傳統”的模仿和複製,而是運用傳統的形式符號,用新材料、新技術,以新的方式表達包裝設計風格。

(3)傳統美術的色彩處理。我國古代詩人將其用於詩詞中表現意境,而將其用於現代平面設計之中,也同樣具有新的創意和新的意境。傳統美術在處理色彩時,主要是用各種材料去裝飾色彩。我們常常從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的組合和變幻中受到啓發而創造出色彩絢麗的裝飾效果,人民裝飾色彩使某些聯想將自然景色“擬人化”。由於性格、經歷、情緒的不同,每個人都對客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對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怡紅快綠”,也可以是“綠肥紅瘦”。

從世界的廣闊角度來講,傳統性的工藝美術主要活躍在19世紀中期以前,之後逐漸蕭條,到了20世紀初設計這門學科已經逐漸進入了人們的心中,不斷成爲了主要的學科,也逐漸進入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在引入設計變革中站上了重要舞臺,而傳統工藝美術在這個變革中只能保護性的延續。

傳統工藝美術是在傳統文化土壤上產生的一種造型文化實踐的,呈現出鮮明的地區、族羣的實用、民俗、宗教和審美特徵。如剪紙、刺繡、雕刻等傳統工藝美術,與當地的民俗、信仰、審美是密不可分的。隨着社會發展,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社會要求出現各種衝突,如作爲族羣文化的傳統工藝美術與跨民族的人需求相沖突,作爲民俗、宗教、實用功能的傳統工藝美術與人的現代審美、投資需求相沖突等,顯然,這些衝突在一定的條件下限制了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設計中的繼續發展。

2、現代平面設計的概述與現狀

設計一詞來源於英文"design",包括很廣的設計範圍和門類建築:工業、環藝、裝潢、展示、服裝、平面設計等等,而平面設計現在的名稱在平常的表述中卻很爲難,因爲現在學科之間的交壑更廣更深,傳統的定義,例如現行的叫法“平面設計”(graphics design)視覺傳達設計、裝潢設計……,這也許與平面設計的特點有很大的關係,因爲設計無所不在、平面設計無所不在,從範圍來講用來印刷的都和平面設計有關,從功能來講“對視覺透過人自身進行調節達到某種程度的行爲”,稱之爲視覺傳達,即用視覺語言進行傳遞資訊和表達觀點,而裝潢設計或裝潢藝術設計則被公認爲極不準確的名稱,帶有片面性。現在,在瞭解了對平面設計範圍和內涵的情況下,我們再來看看平面設計的分類,如形象系統設計、字型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型錄樣本設計、DM雜誌設計、新聞報刊設計、包裝設計、海報/招貼設計……可以這樣說有多少種需要就有多少種設計。另外,商業設計與藝術設計很顯然是存在的。設計是有目的的策劃,平面設計是這些策劃將要採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設計中你需要用視覺元素來傳播你的設想和計劃,用文字和圖形把資訊傳達給觀衆,讓人們透過這些視覺元素瞭解你的設想和計劃,這纔是我們設計的定義。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發展,要想經久不衰,就要勇於各種文化之間相互碰撞,相互借鑑,相互吸收。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萌芽還是直至達到漢唐文化的頂峯,還是盛唐文化受到外來文化衝擊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於學習外來文化,才能博採衆長,只有繼承交融才能最終成爲自己文化的主人。

在我國,平面設計歷史悠久;戰國時的“矛與盾”口頭廣告―“韓非子”中所論述的“懸幟甚高”中的“望子”;兩宋時期伴隨着印刷雕版而產生髮展的“傳單”等,都可以看作是平面設計的雛形,是我國廣告歷史久遠的例證。但是,平面設計真正成爲一種專業性活動併發揮其巨大作用卻是由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大生產纔開始的,在這個層面上講,我國的平面設計藝術可以說是引進西方的。西方設計已經有了百餘年的發展歷史的,而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設計發展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隨着全球一體化進程的跟進,衆多外來西方藝術設計家來中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強化了中國設計師的競爭意識,參與國際平面設計競爭和交流已經是家常便飯,中國設計師在國際設計大賽中獲獎也已經不是鳳毛麟角的事情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使多元化的國際並存思想已經深深地融入中國設計師的作品意境中,這是中國平面設計事業成熟的表現。然而,正是由於西方文化的滲入,中國現代設計中充滿了受西方平面設計思想影響的視覺語言,甚至出現了充滿濃郁西方特色的符號,在“國際設計風格”潮流之後,如何開創多元化的設計潮流成爲新一代設計師們所面臨的共同課題。這必須建立在對傳統文化表現方式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傳統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現代設計在富有現代特色的基礎上充滿歷史色彩。

3、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平面設計融合的必然趨勢

當代中國發展日新月異,中國製造已經成爲中國創造,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路線始終要遵循市場規律和生活發展的需要。現代設計需要民間藝術來充實和豐富其底蘊,同時又要創新,使設計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兼具現代感。經濟已步入全球化時代,時尚也不例外。當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愈加重要時,一向引領風氣之先的時尚領域更是融入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元素。

時尚界從來不放棄對任何一種可能帶來話題、吸引眼球的靈感。民間的東西質樸而貫穿着濃濃的生活氣息,既給設計的想象帶來巨大張力,也容易帶來心理認同。因此,作爲設計師必須掌握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既要前衛、時尚的元素,也不能我國優秀的傳統元素。中國是世界不可分割的關鍵部分,同是中國也不能離開世界這個大家庭。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代表,是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內涵豐富、題材廣泛、流傳久遠、形式多樣,是外來文化難以汲取和替代的,在世界藝術的寶庫中,它以它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正吸引着衆多外來文化前來交匯、融合。因此,我們應取民族的文化的精華、去其糟粕,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代設計中得以保留髮展,在與外來文化的衝擊交匯中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用現代化國際化語言表達出來,把代表中國精神符號的傳統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之中,讓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設計語言兩條小溪共同匯成一條不會乾涸的大河,共同融匯成現代設計藝術的主流,以此,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隨着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要求也變得越發“苛刻”了,因此,要避免人們審美疲勞現象的出現,也爲了吸引到人們關注的眼光,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就需要體現其獨具一格的特點,也只有擁有獨特風格的平面設計才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設計市場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放眼現今的平面設計市場,平面設計表現形式的創意更新不斷衝擊着人們的眼球,使人們在感受到其中的設計內涵的同時飽嘗一頓設計大餐。在這個不斷變化的設計時代中,成功的平面設計就需要在這種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擁有一枝獨秀的平面設計創意並逐漸形成大衆所能接受的獨特風格。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豐富多樣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爲平面設計創意提供了思想源泉,可以說,離開了傳統文化的平面設計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4、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的融合方式

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好的設計應着重於人與人、人與空間和人與自然的融合上,再對傳統的東西進行再創造。這種再創造是在對傳統文化理解的基礎上,加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其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或者用傳統的造型方法與表現形式來表達現代設計理念,同時也彰顯了民族個性。現代設計師將中國傳統的平面藝術和造型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文化的結合,不僅傳承了中華傳統的藝術精神,更推動了中國傳統藝術走向世界的進程。設計師們只有深入瞭解千年沉積下來的民族文化瑰寶後,才能充分改造提煉和運用傳統的元素,從而更好的利用它。而如何利用傳統的造型藝術和平面藝術特點來表現現代商業社會的時代潮流,如何在新的資訊時代推動傳統藝術的更進一步的發展並賦予它更新的生命力和藝術活力,並創造新的富有特點的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理念,是擺在設計師眼前的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大衆普遍認爲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於現代設計的普遍方式有以下四種:“意識”的承前與啓後、“形態”的變化與繼承、“色彩”的感悟與昇華、“質感”的傳承與鍛造。

(1)“意識”的承前與啓後

儒、道兩家的哲學觀點對中國古代文化及東方文明發生過重大影響並持續至今,兼收幷蓄的歷史傳承與自然無爲的思想觀點深入人心。產品的形態、色彩、功能無不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思想境界,強調與自然的完美和諧統一。

(2)“形態”的變化與繼承

形態伴隨着古代文化的歷史沿革,在不同時代有其特定用途,從盛物的器皿到祭祀的聖物,形態結合了當地的文化特點並被賦予了特定的歷史含義。古代人認爲天圓地方,所以方與圓元素在衆多鐘鼎、器皿中交相呼應。在現代產品設計的理念中,根據產品的功能特性,透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充分表達出產品的功能定位與美學思想,這是現代產品設計對傳統精神的深度創造,這種創造是以設計者對現代審美觀念與傳統造型手法完美結合、提煉、運用的呈現,並使得現代產品富有時代與民族文化特色。   (3)“色彩”的感悟與昇華

人類在完善自身進化的同時,也在不斷的認識物質世界,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嚮往,促使了色彩的產生和廣泛應用,從而創造了一個人類感知的精神世界,中國古代色彩觀從崇尚單色運用再到五色體系,包含了陰陽、五行、中庸、感悟的精神內涵,理想主義成分充斥其中,在精神層面意象傳神“隨類賦彩”。在現代社會的產品色彩應用中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4)“質感”的傳承與鍛造

中國造物歷史源遠流長,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活領域的開拓,創造出的器皿品類衆多,功能愈加完善。從原始石器的簡單到陶器的粗放,再到瓷器的細膩通透、金屬器皿的獨具匠心,無不體現着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現代社會的產品生產不僅要滿足其使用功能,更多關注的是其思想與意境的傳達,只有深入領悟傳統歷史文化,才能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創造出更加契合現代人類社會需求的藝術產品。

5、總結

總而言之,設計師們在創新的同時,更多地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汲取相關元素,在傳統與時尚的隧道中穿插、嫁接民族工藝。使珠寶首飾在極具濃郁的民族氣息的同時,豐富設計作品的多元化風格,使傳統與現代文化間的精髓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和諧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現代平面設計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不斷地注入民族血液,創造出富有東方韻味的平面設計作品。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衆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衆智慧的結晶。許多藝術傑作,成爲“華夏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剪紙、刺繡、扇藝、風箏、錦人、木板年畫、民間玩藝等等。在現代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給機械化的現代設計增添了一份人情關懷。就像魯迅先生所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烙上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印記的設計產品使得中國的平面設計得以在世界浩大的設計園林中佔有穩固的一席之位,而其所散發出的獨有的民族氣息則使得中國設計在世人的面前又多了一份驕傲。平面設計師只有在進行設計主題創意的時候從我國傳統文化中吸取足夠的營養,立足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審美情趣,深刻植入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創造出屹立於世界的中國風,使得中國的平面設計更好地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張道一.《中國民間美術辭典》.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國倫.《平面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出版社

[3]彭付芝.《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4]尹定邦.《設計學概論》.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5]羅琳.《利普頓.超越文化的設計》.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