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思維在課堂對話中綻放光彩

學問君 人氣:2.33W
讓思維在課堂對話中綻放光彩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正由傳統的教師獨白轉入課堂對話式教學。這裏所說的"對話",不僅僅是指教師和學生透過語言進行的討論和爭鳴,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對話交流,是學生與教師的一場智慧的探險,是師生對教育成果的共享。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文字之間的思維碰撞,應該是對話的主旋律。在課堂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都處於自由開放的精神狀態,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在交流意見的同時,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認識,從而讓思維在課堂對話中綻放光彩。
        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課堂對話,達到課堂的和諧高效?我從自己的實踐教學中,做了一下幾點嘗試:
        一、教學的預設與調整。做課堂對話的規劃師課堂對話究竟該不該課前規劃?答案是肯定的'。儘管教師不能事先把對話的內容及步驟設計得天衣無縫,但也不能任意發揮。對於對話的目的、內容的深淺、切入的角度、節奏的快慢,教師應做到心中有底;還必須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對話有無可操作性,教師應給予學生提示與指導。《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學生針對本課的預習提問的問題較散亂,但我從這些問題裏提煉出帶有共同性的研究課題"探究本文對修辭手法的運用",並以此作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去探尋。
        二、做課堂的傾聽者。首先,認真耐心的傾聽,是對學生無聲的鼓勵,它能幫助學生戰勝膽怯之心,樹立自信;其次,認真耐心的傾聽,能撫平學生緊張的情緒,幫助學生理順思緒,克服表達的困難,準確地陳述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只有認真耐心的傾聽,教師才能及時捕捉到學生思想、思維、語言的閃光點,爲課堂對話注入生機和活力。 
在對話討論陶淵明《五柳先生》的思想內涵時,學生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質量的問題:"既然中國文人大多有歸隱田園的想法,爲什麼只有陶淵明等少數人能付諸實踐?"我抓住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追憶了《五柳先生傳》中的句子:"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是。"我們一起分析了這個問題,最後達成共識:歸隱田園得付出代價,那便是甘於清貧,但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這個問題的提出,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陶詩《飲酒》內涵的理解。而能捕捉到學生思想中的閃光點,是以教師的傾聽爲前題的。
        三、課堂對話的導航人。學生因受其人生閱歷、閱讀經驗、分析能力、欣賞水平的限制,在課堂對話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就事論事、淺嘗輒止、誤入歧途、言不及義等情況,教師作爲一個有一定專業知識儲備的人,一個閱讀分析能力高於學生的人,一個有相當鑑賞水平的人,應當充當課堂對話的導航員。講《孔乙己》時,我和學生一起探討"孔乙己之死"。學生一般能夠理解孔乙己之死的社會原因,但對作者在作品中營造的悲劇氣氛特別是人情淡漠的社會特點不能理解。於是,我引導學生從孔乙己被打斷腿的時間入手,找出"大約""的確"這些隱含社會冷漠的詞,一起來分析領會。這樣學生的理解就更深入。在這裏,老師的引導不是對學生思維的束縛,而是啓迪這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拓展。
        四、做課堂對話的昇華劑。課堂對話作爲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是爲了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由點及面、由此及彼地領會表現手法。教師要做課堂對話的昇華劑,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到質的飛躍,從而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學完蘇東坡《江城子》後,我組織學生研討一個問題:"學習了《小石潭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這些同爲唐宋遭貶謫的文人,柳宗元、歐陽修、范仲淹、蘇東坡,你更喜歡哪一位?"這是一個沒有結果的對話,但思維的碰撞,語言的爭鋒,卻讓學生更深地理解了幾位文人不同的心路歷程,感受其人格魅力,從而建立多元的、開放的價值體系,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打下基礎。
        課堂大舞臺,課堂對話應成爲常演不衰的一個節目。教師只有準確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在對話中飛揚,從而實現教學和諧,結果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