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繼續教育軟件工程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W

一、差異化的繼續教育實踐教學

繼續教育軟件工程論文

(一)繼續教育實踐教學主要內容

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職業背景與發展等特點,本文主要透過情景教學模式、以項目實踐爲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當前軟件企業開發實踐中流行的建模工具搭建軟件工程環境,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於樂,加快對軟件工程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具體實踐教學內容包括:

1。掌握軟件工程中的統一開發過程、面向對象等思想、方法;

2。以UML語言爲核心,要求學生掌握用例圖、時序圖、協作圖、活動圖、狀態圖、類圖等模型,尤其是掌握由用例圖開始逐步建立類圖模型的過程;

3。軟件的編程實現與測試。以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爲主讓學生複習程序設計課程,掌握NET、PHP、數據庫編程、軟件測試工具Nunit等,在UML模型基礎對軟件原型進行代碼實現。

(二)分組實踐

軟件工程課程實踐一般採用如下形式:學生以開發團隊的方式協作開發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軟件系統,運用軟件工程理論和軟件建模技術解決軟件開發問題。和以往計算機專業課程實踐有所不同,軟件工程實踐中不僅僅要訓練、考查學生對軟件開發中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的實踐能力,而且要注重學生團隊合作共同完成軟件項目的思想、能力的'提高。所以,課程實踐分組進行尤爲必要。本文透過讓學生填寫課程實踐情況調查表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專長、特點進行清楚認識,然後在教師的協調下進行實踐小組的組隊。在成立小組之初則明確成員在實踐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或者將項目進行功能模組劃分,學生在不同模組的開發工作扮演不同的角色。

(三)實施步驟

本文按照軟件生命週期、瀑布模型進行,以學生自主實踐,教師全程參與指導的方式開展小組分組實踐。其中: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角色由每個小組成員進行分擔;組內評審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組際評審由各個小組派出代表聯合完成;教師的在每個步驟中給予小組成員理論、方法的指導,及在每個階段工作的提交結點上和小組成員共同對階段工作進行考覈、小結。

(四)實施結果

我們選取40個學生作爲教學實驗樣本,分爲10個項目實踐小組,每組4人。首先,透過學生填寫分組情況調查表來了解學生的以往專業背景、當前從事工作類別、未來職業發展意向等資訊。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課程學習情況對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行了思考,促進了參與課程實踐的熱情。

1。大專階段學習專業對實踐內容選擇意向分析對大專階段學習專業對實踐角色選擇意向的影響統計分。統計分析表明:大專所學專業爲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側重於選擇承擔編碼、設計工作,但選擇意願仍是比較均衡;大專所學專業爲資訊技術類的學生則偏重於選擇測試、設計工作;大專所學專業爲非資訊類專業學生則偏重於選擇分析、測試工作。進一步分析可知:以往的知識背景、專業對學生選擇實踐角色有着重要影響,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對實踐角色所承擔的工作認識較爲全面,側重於選擇技術程度高的編碼工作。

2。目前從事工作類別對實踐內容選擇分析我們將學生目前從事的工作分類爲:計算機類(軟件開發、項目管理、測試)、資訊類、非資訊類。學生工作背景對選擇角色的意向統計分析。統計分析表明: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的學生側重於選擇承擔設計、編碼角色;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的學生偏向於選擇承擔需求分析角色;從事軟件測試工作的學生偏向於選擇承擔軟件測試工作;從事其他類別工作的學生(資訊、非資訊類)學生選擇偏向於分析、設計、測試工作。

3。職業發展意向對實踐內容選擇分析我們將學生職業發展意向分類爲:計算機類(編碼、分析、設計、測試、項目管理)、資訊類、非資訊類。學生職業發展意向對選擇承擔角色的統計分析如統計分析表明:職業發展意向爲編碼(軟件工程師、進階程序員)的學生側重於選擇承擔編碼、測試角色;職業發展意向爲軟件需求分析、設計、測試、項目管理的學生偏向於選擇承擔分析、設計、測試角色;職業發展意向爲資訊類、非資訊類的學生偏向於選擇承擔分析、設計角色。

4。分組實踐比較分析

10個實踐小組平均分爲A、B兩個類別:A。採用學生隨機選擇實踐角色、自行組織的方式;B。依次考慮學生的職業發展意向、當前從事工作類別、大專學習專業類別對學生在實踐小組承擔的工作角色進行分配;分組實踐結果比較分析參考軟件工程功能點度量、結合繼續教育軟件工程實踐教學實際進行,即在分屬A、B兩類的兩個實踐小組承擔相同項目的前提下,考察兩個實踐小組分別在設計、代碼實現、測試三個階段對項目需求的功能點的吻合情況:*需求設計吻合度:要求學生在需求分析的用例建模中分功能點進行描述,考覈設計類圖模型對用例需求描述實現的吻合程度;*設計代碼吻合度:考覈軟件原型代碼實現與設計階段提出的類結構模型的吻合程度;*測試需求覆蓋度:考覈測試計劃和用例與需求分析功能點的覆蓋程度;相比A類小組,B類小組成員在團隊協作上佔有明顯優勢,且小組成員能充分分享學習經驗、相互促進。分組實踐結果表明:B類小組在需求設計吻合度、測試需求覆蓋度、設計代碼吻合度均佔有顯著優勢。

二、結語

本文針對成人繼續教育學生的特點,在繼續教育軟件工程課程實踐教學中進行了教學改進嘗試,根據學生的大專專業、目前從事工作類別、未來職業發展意向在小組實踐分配工作角色,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實踐的積極性,促進團隊協作的互動性。另外,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特色教學,實現傳統軟件工程教學與學生自身實際要求的相容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