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走進新課改後的幾點想法

學問君 人氣:9.2K
走進新課改後的幾點想法
        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令不少實踐者“魚躍闊海、鳥飛高空”,走進新課程中。人們驚喜地發現,數學教學日標從純粹的知識技能轉向了“三維”目標,課堂上教師關注着學生的發展性,人文性,學生們探索着,合作着,不時現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我自己也走進新課改行列已經有三年多了,結合以前的教學和現在的課改實踐,有幾點想法想談一談。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新課改作爲一件新事物,對大多數教師尤其是對中老年教師心理產生的衝擊應該說是非常大的。開始,我是存在畏懼心理,覺得自己年紀都這麼大了,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認爲教師的任務就是怎樣教、怎樣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是學生的發腱,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參與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營造者。說實話,當翻開新教材,看到往日熟悉的“面孔”不見了,甚至都變成了有趣的“娃娃”書。我的頭一下就大了,每節課該怎樣上? 作業如何設計?學生自立了,紀律怎樣維持? 教學是開放的,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個性培養,可考試又怎麼應付?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受到了挑戰。
        二、從教師角色上看,要處理好主宰者與引導者的關係
        新課標強調,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教師不再居高臨下地指揮學生,而是更多地扮演着組織引導者、共同學習者等角色。
        但是在落實新課改的實際工作中,剛開始,我簡單地認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就必須從原來保姆式的角色轉變到放羊式的角色。表現在上課時,當學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進方向時,該出手時我也不敢出手。
        例如:在上二年級第二學期“比一比”這課的研討課時,有一環節要求學生概括出兩個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時。可能前面的知識學生掌握得不夠好,也可能在新課的.開始時,我未做好鋪墊,所以叫了四五個學生都總結不出來。但當時,我始終袖手旁觀,不敢引導學生。試想一下,如果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能以一個學生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或學生確實有困難時,老師引導一下,這樣是不是會對學生更有利呢?
        透過這次的研討課,尤其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對我評課後,我認真反思,覺得強調教師引導者的身份,決不是意味着教師就只能袖手旁觀。
事實上,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在學生的學生過程中,仍然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我不知道這樣打個比方是否合適,如今的教師角色,尤其是高年級的教師角色的定位可以向大商場的售貨員學習。現在大商場的售貨員很少貼身式、保姆式的跟蹤服務,他們總是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纔出現。教師也應該在學生疑惑不解、爭論不休的時候發揮作用。一句話,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放手,但決不能放任。
        三、從學習策略上看,要處理好“放”與“收”的關係        如今的課堂是開放性的、能激活學生的問題多了,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在課堂上放的多了就勢必存在一個收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到一年級第一學期的第四單元分類的《整理書包》一課時,其中有一練習環節是“停車場上的車應怎麼停”的問題。上課時,學生回答:按機動車非機動車分、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輪子數量分,你說學生回答的不好嗎? 說真的,學生說得很棒。但我並未有陶醉在學生回答的精妙上,也就是沒停留住“放”的層面上。我適時地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估計停車場的管理員更喜歡哪一種分法呢? 爲什麼?”這樣透過比較、選優,就能紮實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做到收放自如。
        四、從教育意識上看,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一些教師認爲落實新課改的狀況是一“老”對三“新”。就是一張老血面對新課標、新教材、新學生,這種把新課改與傳統教育完全割裂開來是不對的,它給教育實踐帶來的危害也是十分巨大的。
        可能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認爲:“要落實新課改就必須禁止書面考試。”在他們的意識中,考試是應試教育萬惡的根源。其實,考試作爲教師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手段,本身是沒問題的。在當今落實新課改的工作中,絕對摒棄考試的做法肯定不合適的。
        我們承認,傳統的教育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而新課標也正是針對這砦弊端而出臺的。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十分清醒地認識到:傳統教育教學不是絕對一無是處。上僞存真、去粗取精纔是我們這次課改的意義所在。
        因此,對於新課標,我們不必人爲地給它塗上神祕的色彩;對於舊課標,也沒有必要過多地去吐口水。一句活,對於傳統教育教學,我們不是要拋棄,而是要揚棄,要發展。正所謂有繼承,歷史纔不會中斷,有創造歷史纔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