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舞蹈系畢業生論文範文

學問君 人氣:1.65W

引導語:舞蹈和戲曲是分不開的,戲曲元素充分融入在中國舞蹈表演藝術中。戲曲加盟了舞蹈,舞蹈拓展了戲曲。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找到的舞蹈系畢業生論文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舞蹈系畢業生論文範文

淺談中國舞蹈表演在戲曲藝術中的借鑑與吸收

摘要:同爲舞臺表演藝術,戲曲加盟了舞蹈,舞蹈拓展了戲曲。舞蹈保留和發展了傳統的戲曲表演藝術,透過在戲曲藝術中的借鑑與吸收,豐富了舞蹈傳承與訓練的完整體系,對鑄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舞蹈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淺論在我國的舞蹈表演中,對傳統戲曲藝術的綜合借鑑與吸收,論述了舞蹈與戲曲的相互作用;表明舞蹈表演體系來源於戲曲;舞蹈傳承與訓練的完整體系來源於戲曲;舞蹈豐富的表現手段也同樣來源於戲曲,體現了戲曲藝術在舞蹈表演中佔有的重要地位。並透過舞蹈表演的借鑑與吸收,使中國的舞蹈藝術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審美價值,從而促進舞蹈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關鍵詞:舞蹈表演 戲曲藝術 借鑑與吸收

21世紀我國的舞蹈事業面臨着新的挑戰,而振興中國舞蹈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在舞蹈美學、藝術觀念等諸多方面,需要有新的繼承借鑑和創造。透過研究中國舞蹈表演在戲曲藝術中的借鑑與吸收,將使我國舞蹈事業在傳承、發展、創新中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舞蹈和戲曲是分不開的,戲曲元素充分融入在中國舞蹈表演藝術中。戲曲加盟了舞蹈,舞蹈拓展了戲曲。中國戲曲的轉化與吸收直接影響了中國舞蹈的繼承和發展,影響尤爲深刻的是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和古典舞,中國戲曲的精華無不在其中滲透至深。與之相輔相成的是中國戲曲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了傳統舞蹈的許多精髓,使大量的表演技巧和手段流傳至今。

一、舞蹈表演借鑑吸收了戲曲的綜合表演藝術

舞蹈是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人類最早用以傳情達意的藝術形態之一。透過讀《梅蘭芳文集》中的《運用傳統技巧刻劃現代人物》與《中國戲曲通史》,可以深刻認識到:我國衆多的藝術表演劇種中,舞蹈表演是最早借鑑與吸收戲曲舞臺表演藝術的。

中國舞蹈和中國戲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舞蹈藝術中保留了極爲豐富的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用美的舞蹈來詮釋戲劇邏輯和舞臺上的行動,以及着重用舞蹈美回味人生、再現生活是傳統戲曲的突出特點。一般我們都知道戲曲的表演體系是“唱、念、做、打”,戲曲的舞蹈美主要貫穿在“做”、“打”這兩種功法之中。在戲曲舞蹈上出現的人物都是以舞蹈化的形式出現的,也可以稱作舞蹈藝術形象。

史書《漢書成帝紀》中,記載一個身材窈窕,體態輕盈,會控制呼吸,故而能在宮人所託盤上翩翩起舞的趙飛燕,被後人稱爲“盤上”、“掌上”之舞。到了唐代,楊玉環跳的《霓裳羽衣舞》,大詩人白居易這樣描寫到:“飄然旋轉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其舞姿輕盈典雅、飄飄欲仙。這些都對傳統古典舞的步態形象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借鑑資料。如:近年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跨界的大導演張藝謀用一種新的視角創新的挖掘了舞劇藝術的新領域。該劇用一種形式感很強的舞臺表演藝術,按照舞劇自有的形式和脈絡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原著中的矛盾焦點,並且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得以昇華,同時視覺衝擊感更加強烈,在表現上有了較大的跨越。

中國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文化,透過舞蹈這一載體,以最直接的視覺衝擊出現在人們面前。古有《霓裳羽衣舞》,現有《大紅燈籠高高掛》芭蕾舞劇等許多優秀作品,正是由於我國的舞蹈表演借鑑與吸收了戲曲表演藝術中身段“圓、曲、擰、傾”及動律;運用身體多個部位,例如手臂、腿、頭、胸、腰、胯等彎曲或旋轉或延伸,形成既瀟灑飄逸又外鬆內韌的形態。一氣呵成、行雲流水的磅礴氣勢,才逐漸形成借鑑與吸收了戲曲舞臺藝術表演的劇種之一。

當今舞蹈藝術的發展,時刻都離不開吸取戲曲中的綜合表演藝術。舞蹈與戲曲有着互相影響滲透、千絲萬縷的聯繫。戲曲舞蹈是蘊含中國古代傳統舞蹈元素最多的“活化石”。舞蹈透過從戲曲中提取吸收營養,大大充實了舞蹈的表現形式,拓展了表演空間,增強了可視性、豐富了內涵,而且在不斷髮展中還保留了古老傳統中的經典表現手段和技術技巧。

二、舞蹈傳承與訓練的完整體系來源於戲曲

到了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舞蹈藝術厚積薄發,迅速發展。在這個時期已然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漸趨成熟的表演方式方法,並且在如何訓練以及如何傳承中也逐漸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體系。在中國舞蹈理論上的研究也具備了相當的規模。這個時期的中國舞蹈,成爲古代舞蹈過渡到近現代舞蹈的連接的橋樑。在我國舞蹈歷史上書具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都是與借鑑吸收了戲曲舞蹈中的一部分保留着傳統古典舞的文化風貌分不開的;從而也得出了,當今中國舞蹈藝術裏儲存着極爲豐富的中國古今戲曲藝術的營養。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我國許多傳統的優秀舞蹈藝術遺產,沒有能以它原有的面貌直接傳續下來的。但卻傳續了各歷史時代戲曲中的唱、念、做、打多種表現手段,儲存了許多古代戲曲舞蹈的精華。

許多以戲曲舞蹈爲選材的舞劇或舞蹈片段中,舞蹈的風格表現就特別突出。50年代參與創作中國舞劇《魚美人》的房進激和黃少淑夫婦,在舞蹈創作中大膽構思,極富想象力的在舞蹈中結合自然界美景,以及人與自然的相處表現,在《小溪、江河、大海》這個舞蹈中,緊密結合動人心絃的旋律,以人與水相生相伴的形象裏,爲我們呈現出了美好的意境。中央民院的馬躍教授創編的大型民族舞蹈《奔騰》,運用中國傳統戲曲舞蹈中的 “唱、念、做、打”四大藝術手段中的.“做、打”藝術表現手段,結合源於自然生活中的摔跤、騎馬、角力等原生態的形式模仿,使蒙族舞蹈更加貼近生活,引人共鳴。

戲曲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要有豐富的舞臺藝術表現力,以演員表演爲中心的寫意藝術,具有一整套程式化的音樂唱腔和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在長期的舞蹈實踐中,戲曲中的舞蹈結合劇情的需要,來源於生活又加以美化的創造了各種表現生活的表演技巧。因此,戲曲中的不少絕活在舞蹈中得以引用繼承發展。在世界舞蹈形式多樣的今天,中國的舞蹈中的特技和拿手絕活也是獨具特色,驚豔亮相。這些帶給人們的獨特和震撼無不是得益於中國戲曲的滋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第一批舞蹈專業人士就立志紮根中華民族舞蹈藝術,尋覓思辨,找到適合中國又獨具特色的舞蹈訓練體系,以至於在後來幾代人的努力之下終於創造了我們自己民族的獨特舞種――中國古典舞。借鑑和吸收了戲曲舞蹈的表演方式和動作元素,並在其基礎之上加以提煉,所以很多專家認爲;我們早期所學習的古典舞幾乎都從是戲曲舞蹈中派生出來的。戲曲舞蹈中的許多元素爲民間舞蹈提供了大量的題材寶庫。像前些年廣爲人知並喜聞樂見的舞蹈《皮影戲》、民間的行進舞、廣場舞等。戲曲中使用了大量的舞蹈語彙,平時看到的戲曲演員表演時使用的小道具或是身上的裝飾物等等都可以發展成爲舞蹈中的元素及身韻組合。這些表演藝術都被舞蹈借鑑與吸收,如: 摺扇舞、手絹舞、筷子舞、團扇舞、羽扇舞、頂碗舞等等。這其中的任一生活用具被採納爲舞臺道具時,就能夠成爲舞臺上精彩的表演形式和表現手段。

舞蹈藝術和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結合的過程中,舞蹈的語言風格也在不斷的進行着創新。建國初期,我國的舞蹈編導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從《絲路花雨》中的“S”型體態以及《文成公主》中藏族舞蹈與漢族戲曲舞蹈風格的結合起,舞蹈創編者們就大膽構思,從舞蹈的動作風氣、語彙、動機、形態中融合了大量的民族民間元素。也正是因爲我國舞蹈工作者不斷進取、業精於勤,不斷創新,才使我國舞蹈藝術飛速發展。

所以說優秀的舞蹈表演藝術來自於戲曲,戲曲舞蹈是中國舞蹈的母體,它們之間存在着必要的聯繫。振興、繁榮和發展中國的舞蹈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國當代的舞蹈事業還面臨着新的挑戰,如何振興我國的舞蹈事業,使這支古老的舞蹈藝術之花走向全世界,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這是當前我國舞蹈工作者面臨的首要課題。讓我們以百倍辛勤的勞動和嶄新的創造,使我國舞蹈藝術在中國新文化格局中,更加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梅蘭芳回憶錄[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

[2]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3.

[3]明文軍.東方舞蹈文化比較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王克芬.中國舞蹈發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天伊.中國舞蹈這棵樹[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6]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舞蹈史研究組.全唐詩中的樂舞資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